车身的后部结构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91623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810215295.9

    申请日:2008-09-19

    发明人: 望月义仁

    IPC分类号: B62D25/20

    CPC分类号: B62D25/088 B62D25/08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的后部结构。底板侧构件与所述后底板的下表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连在一起的。所述底板侧构件沿车辆的纵向伸展。轮罩内板包括;与所述底板侧构件连在一起的下端部;从所述下端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向上伸展的第一垂直壁部;从所述第一垂直壁部的上端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伸展的第一水平壁部;以及从所述第一水平壁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部向上伸展的第二垂直壁部。所述轮罩内板的下端部、第一垂直壁部、第一水平壁部和第二垂直壁部沿车辆的纵向伸展。一辅助构件板与所述轮罩内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表面连在一起,使得所述辅助构件板、第一垂直壁部和第一水平壁部形成封闭横截面。

    减震支柱支座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86223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94013.7

    申请日:2007-11-26

    IPC分类号: B62D25/16 B60G13/00

    CPC分类号: B62D25/088

    摘要: 用于容纳汽车的减震支柱的上端部的减震支柱支座(1),包括带有用于铰接减震支柱的上端部的铰接点(M)的减震支柱罩(1.1);带有可以连接汽车的纵梁(2)的下罩支架(1.2);和带有可以连接汽车的A柱(3)的上罩支架(1.3),其中上罩支架(1.3)搭接到铰接点(M)上。

    车身前部结构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37118A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200710088688.3

    申请日:2007-03-15

    IPC分类号: B62D25/16

    CPC分类号: B62D25/088

    摘要: 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从前围板(4)向车辆前方突出的前纵梁(9);位于上述前纵梁(9)的车宽方向外侧并向车辆前方突出的挡板构件(7);与上述挡板构件(7)和上述前纵梁(9)接合,并向发动机室(ER)隆起,以收容前轮悬架减振器的悬架支撑塔部(10);设置在上述前纵梁(9)中位于上述悬架支撑塔部(10)前方的部位的上部,用于支撑动力装置的侧部的发动机装配部(13);直线连接上述悬架支撑塔部(10)的上部和上述前纵梁(9)中位于上述发动机装配部前方的部位,从俯视方向看与上述发动机装配部重合的第1连接构件(22)。采用本发明,即使发动机装配部设置在前纵梁上,也可切实地将碰撞负荷分散到车身上部,以抑制前纵梁向上方产生折曲,从而实现通过前纵梁的轴向压缩来进行的能量吸收。

    前滑柱总成的上部固定部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0335335C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410039040.3

    申请日:2004-01-20

    发明人: 徐镇宽 白盛植

    IPC分类号: B62D25/14

    CPC分类号: B62D25/08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滑柱总成的上部固定部件结构,利用一个和位于发动机舱两侧的减振器壳体上板焊接为一体的前围下撑板,以及一个与前围下撑板焊接相连的前围下撑板加强机构,使得前固定孔,后固定孔,和中间固定孔周围部分的刚性得到了加强。这种结构使由于车辆外部的振动而引起的共振减到最小,减小了驾驶噪音并提高了车辆驾驶和转向的舒适性。

    用于汽车的车身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18703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80027203.9

    申请日:2005-06-23

    IPC分类号: B62D25/08

    CPC分类号: B62D25/088

    摘要: 在一汽车车身(1)中,一气动弹性缓冲器单元(4)的压力腔(15)设置在一纵向梁(3)的横截面内。为此,由一罩盖(12)封闭的一管状接管(6)焊接在该纵向梁(3)中。所述气动弹性缓冲器单元(4)的一活塞(8)设置在该接管(6)中可沿纵向方向移动。由此可保持所述气动弹性缓冲器单元(4)的结构空间非常地小。

    后部车体构造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49082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510104109.0

    申请日:2005-09-16

    IPC分类号: B62D21/11 B62D23/00 B62D25/20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安装有车辆后部的后纵梁的悬架用弹簧垫圈的支承面部刚性提高。其特征在于,在由横梁对左右一对后纵梁的至少中间部相互之间进行结合,在所述后纵梁上设置悬架用弹簧的支承面部的后部车体构造中,在所述后纵梁(20)和横梁(32)的结合部(P1)上设置了跨越两者而结合的加强用板(50),将该加强用板(50)的后端位置(P3)设定在所述结合部(P1)与该后纵梁(20)后端(P4)的大致中间位置上,将所述悬架用弹簧(61)的支承面部(24)设定在所述后纵梁(20)和所述横梁(32)的结合部(P1)与所述加强用板(50)后端(P3)的大致中间位置(P2)上。

    车辆前部结构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14018A

    公开(公告)日:2005-12-28

    申请号:CN200380103975.7

    申请日:2003-10-18

    IPC分类号: B62D21/15

    CPC分类号: B62D25/088 B62D2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特别是商用汽车的车辆前部结构(1),其包括两个纵梁(3、2)和两个冲撞盒部件(6、10)。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有两个连接梁(13、13′),它们分别将一个纵梁(3、2)与所属的冲撞盒部件(6、10)相连接;其中,连接梁(13、13′)分别由一内壳(7)及一上壳(5)和一下壳(4)组装而成;并且,上壳和下壳分别加固内壳。

    车身前部构造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709143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680033796.8

    申请日:2016-06-07

    IPC分类号: B62D25/08

    摘要: 车身前部构造包括将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21)和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15)连接的角部加强构件(22)。角部加强构件(22)是具有大致L字形的层差部(22f)的构件,包括:第1部分(22a),在车身宽度方向上与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21)相对,接合于减震器外壳加强构件(21);第2部分(22b),自第1部分(22a)朝向车身宽度方向上的车身内侧延伸;第3部分(22c),从下方与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15)相对,接合于仪表板上板加强构件(15);第4部分(22d),自第3部分(22c)向下延伸。第1部分(22a)和第3部分(22c)以连续面形成。第2部分(22b)和第4部分(22d)以连续面形成。层差部(22f)的底面(22fa)和第1部分(22a)以连续面形成。

    车辆侧部结构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67143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610686301.3

    申请日:2016-08-18

    发明人: 望月晋荣

    IPC分类号: B62D25/18

    CPC分类号: B62D25/088

    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侧部结构抑制重量增大,使来自悬挂部件等的输入载荷有效地分散,谋求车身的扭转刚性及悬挂部件安装面的振动性能的提高。设有配置于车底板(3)的侧部的车轮罩内板(5)、安装于车轮罩内板(5)的悬挂部件(7)以及纵梁(8),车轮罩内板(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包括前部内板(51)、中部内板(52)以及后部内板(53),中部内板(5)具有悬挂部件(7)的安装面,中部内板(5)的下端部接合于车底板(3)和纵梁(8),前后部内板(51、53)具有朝向中部内板(52)侧的延伸部,通过分别将延伸部与中部内板(52)之间的重叠部接合,从而形成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前侧闭合截面部(11)及后侧闭合截面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