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92446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1010230077.X
申请日:2010-07-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C22F1/16
Abstract: 一种铸态锌铝合金材料的均匀化热处理方法,将成分质量百分含量为:Al 25.0~28.0wt%,Cu 2.0~2.5wt%,Mg 0.015~0.020wt%,Fe<0.07wt%,Pb<0.004wt%,Cd<0.003wt%,Sn<0.002wt%,Zn余量的铸锭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加热温度为330~360℃,保温8~24h,然后随炉冷却。本发明工艺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改善锌铝合金铸件组织成分均匀性、提高锌铝合金铸件塑性及尺寸稳定性。通过提高Cu元素在基体中的固溶程度,提高材料尺寸和性能的稳定性,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枝晶偏析及非平衡共晶相,提高材料组织的均匀性,改善合金塑性。适于工业化生产,有效改善铸态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71915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66263.5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材料性能检测的夹持结构及检测方法,材料检测领域,包括:两个夹持座,分别夹持在受测试样的平行段上下端,每个夹持座上设置有两个测试探头,两个测试探头在夹持座上沿受测试样的长度方向布置;测试探头包括用于与受测试样平行段点接触的抵接部;恒流装置,电性连接两个夹持座中相距最远的两个测试探头;电压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两个夹持座中相距最近的两个测试探头;数据采集与处理装置,与恒流装置和电压检测装置信号连接,申请提供的夹持结构能够降低与受测试样的接触电阻,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蠕变、疲劳测试时出现的探头接触不良,保证接触的同一性和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874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11376646.6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X70级管线钢双相组织调控并增加低温韧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炼钢、连续铸造、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所得X70级管线钢厚度不超过35mm,含有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其中铁素体占比为40~60%,粒状贝氏体占比为40~60%。本发明基于低碳低合金化成分,采用三阶段控制轧制和三阶段控制冷却的方法,制备出含有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双相组织的管线钢,其屈强比低、低温冲击韧性和低温止裂性能良好,同时,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稳定性,在环境温度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冲击韧性降低幅度较小。本发明生产的管线钢综合力学性能优良,可提高极寒及环境温度变化幅度大的地区油气输送管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61578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89830.5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锂合金及其热处理工艺,所述铝锂合金为高Cu/Li比合金,所述热处理工艺为双级均匀化热处理;所述双级均匀化热处理的第一级均匀化加热速率为8‑12℃/min,均匀化温度为465‑480℃,保温时间为14‑18h,第二级均匀化加热速率为3‑5℃/min,均匀化温度为490‑505℃,保温时间为20‑30h;经双级均匀化热处理后,所述铝锂合金中的残留相体积分数不超过0.7%,且残留相均为高熔点的Al‑Cu‑Fe‑Mn相,最大程度地消除了铝锂合金铸锭中的低熔点相,获得合金元素均匀分布的均火态组织,改善了后续加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846260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1000624.X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C33/06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40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4 , C21D1/18 , C21D1/28 , C21D6/00 , C21D7/06 , C21D8/02
Abstract: 一种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板的生产方法,钢的组成及重量百分比为:C=0.10%~0.25%,Si≤0.80%,Mn=0.80%~1.20%,P≤0.010%,S≤0.0015%,Al=0.005%~0.015%,Cr≤1.0%,Mo≤1.0%,Ni=0.30%~2.0%,Cu≤0.30%,Ti≤0.015%,Nb≤0.020%,V≤0.080%,B≤0.0040%,N≤0.0040%,O≤0.0010%,H≤0.00015%,余量为≥95%的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板的工艺步骤包括:冶炼、精炼、连铸、轧制、热处理;钢板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基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其中钢板上表面有5%~10%的残余奥氏体、钢板下表面有2%~5%的残余奥氏体。本发明钢板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可用于吊车、泵车等大型工程机械的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3897548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72199.2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8 , C21D8/02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低温易焊接的超低碳钢厚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低碳钢的组成为:C 0.04‑0.07%、Si 0.15‑0.35%、Cr 0.10‑0.30%、Mn 1.20‑1.60%、Mo 0.10‑0.20%、Nb 0.03‑0.07%、V 0.01‑0.04%、Ti 0.002‑0.010%、Cu0.05‑0.30%、Ni 0.01‑0.02%、Al 0.01‑0.03%、Ca 0.0015‑0.0050%等、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炼钢、连续铸造、加热、粗轧、精轧和多阶段冷却,获得晶粒尺寸细小的铁素体和贝氏体双相组织的低碳钢,具有低温强度高、止裂韧性好、屈强比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092861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911343155.4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组织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夹具及检测系统。检测夹具包括:夹持座,其包括导轨和至少两块间隔设置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可沿导轨滑动,且所述固定座与导轨绝缘,每块固定座上均设置有与受测件绝缘的测件容纳部以及用于安装测温装置的固定槽;接线柱,至少四个接线柱分别排列在所述固定座上,一侧的两个所述接线柱可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另外一侧的两个接线柱移动,所述接线柱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座并能够抵接于所述受测件,另一端从所述固定座上方伸出。将夹持受测件的检测夹具置于非常温保温或温度急剧变化环境中,检测系统输出不同时间的温度、电阻率或电导率信息及相关曲线,进而分析受测件的组织性能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09253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911338844.6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组织性能变化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测量夹具及测量系统。测量夹具包括:夹持座,其设有用于放置受测件且与受测件绝缘的测件容纳部,所述夹持座上设置有安装温度测量装置的固定槽;绝缘部,设置于所述夹持座中,且位于所述测件容纳部的上方;接线柱,至少四个所述接线柱依次排列,每个所述接线柱均与所述夹持座绝缘设置,所述接线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绝缘部和所述夹持座并能够抵接于所述受测件,另一端伸出所述夹持座。测量夹具可在包括高温及低温在内的不同温度环境中夹持受测件,检测系统采集受测件在不同时间的温度、电压信号,并输出电阻率或电导率‑温度曲线、电阻率或电导率‑时间曲线,进而分析受测件的组织性能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83165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911155993.9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李红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原位采集信息调控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在受测件进行热处理时原位采集信息和/或数据,比对热处理信息数据库中相应信息或数据,检测或表征受测件的热处理程度或状态,进而优化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或调控受测件的热处理。所述热处理包含但不局限于均匀化、固溶、时效、回复再结晶退火;所述原位采集是实时采集受测件在实际热处理环境中的信息或数据;所述热处理信息数据库中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过程的相关信息及数据,可以通过后续检测及自学习不断完善和优化。本发明可以在线实现受测件的无损检测、热处理参数的实时优化和灵敏调控,进而使受测件达到设定热处理目标和/或组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747385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1074737.7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C22C33/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4 , C21C7/00 , C21C7/06 , C21C7/072 , C21C7/10 ,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韧性耐疲劳的Q1100超高强钢的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16~0.20,Si=0.15~0.35,Mn=1.0~1.50,P≤0.010,S≤0.003,Nb=0.015~0.035,V=0.030~0.060%,Ti≤0.005,Als=0.050~0.080,Cr=0.40~0.70,Mo=0.40~0.70,Ni=0.20~0.50,B=0.0015~0.0025,N≤0.003,O≤0.0008,CEV≤0.68,余量为Fe和其它微量元素。其工艺步骤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炉外精炼→VD真空处理→连铸→加热→轧制→矫直→淬火→回火→精整→性能检验→探伤。通过合理化学成分和冶炼工艺控制,冶炼过程吸氮少,钢水纯净度高;热处理采用低温淬火工艺,钢材晶粒尺寸细小,韧性和疲劳性能优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