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5194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769715.9
申请日:2020-08-04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33 , H02J3/00 , G06F7/535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分布式储能系统的阻抗比稳定性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分布式储能系统所有变换器的并联阻抗Zbus,根据Zbus和母线电容C计算新型阻抗比Zc/Znc,其中分母为去除母线电容后所有变换器的并联阻抗Znc,分子为电容阻抗Zc,以阻抗比Zc/Znc作为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作出奈氏图,根据奈氏图判断系统稳定性,若幅相曲线不包围(-1,0j)点,则系统稳定,反之则系统不稳定。本发明提出的适用于分布式储能系统的阻抗比稳定性判据,借助阻抗判断系统稳定性,克服了传统阻抗比判据只能判断单源系统稳定性的局限,且无需区分变换器的功率流向,相比传统阻抗比判据适用范围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126234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337890.0
申请日:2020-04-26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一体化自动验收系统和方法。该种变电站一体化自动验收系统,所述变电站包括主站端和厂站端,所述自动验收系统包括对点装置和验收装置,所述对点装置设置在所述厂站端,且分别与所述厂站端的服务器和远动通讯装置信号连接,形成仿真测控装置和仿真主站,通过仿真测控装置和仿真主站对远动通讯装置的配置进行校验。本发明的验收系统通过对点装置对全站保护测控装置及调度主站系统进行仿真,并对远动通讯网关机、全站保护测控装置、调度主站端系统之间信息进行校验,通过系统集成、自动控制技术实现远动通讯网关机功能的自动验证,自动依次发送对点信号与主站实现自动对点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01028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154044.9
申请日:2019-11-22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就地化变电站的全景网络配置检测方法,包括网络告警信息判断过程和网路配置异常定位诊断过程。本发明对就地化变电站全景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结合SCD模型文件、录波功能,将有关的信息与事件发生时序关联在一起,顺序展示变电站事件、故障、操作整个过程所涉及的所有网络报文交互情况,通过逐步跟踪网络报文,快速定位故障IED提供给运维人员对故障进行诊断,从而提供满足智能化属性的运维与检修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426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137434.6
申请日:2024-08-19
申请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陈明亮 , 李勃 , 梁野 , 王春艳 , 任浩 , 谢国强 , 汪明 , 黎鹏程 , 张晓 , 徐在德 , 张光洲 , 邵立嵩 , 吴越 , 卢志学 , 何纪成 , 白洁音 , 潘本仁 , 余滢婷 , 高英健 , 吴群 , 周仕豪 , 田晖 , 张韬
摘要: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电源终端接入认证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分布式电源终端节点发送的认证请求,提取所述认证请求中的终端公钥,在主节点对所述分布式电源终端节点进行签名验证;在所述签名验证通过时,利用所述认证请求中的终端标识在认证区块链网络中检索与所述分布式电源终端匹配的区块链节点,将多个区块链节点组成分布式认证组;将所述认证请求广播给所述分布式认证组,并指示分布式认证组中的所有节点基于共识算法对所述认证请求进行共识认证,当共识认证通过时,将所述分布式电源终端接入所述主节点,同时对所述认证区块链网络进行更新。本发明的方案为分布式电源终端的并网接入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336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750119.4
申请日:2024-06-12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一键顺控防误校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防误校验装置导入监控主机和防误主机通讯的点表,建立连接与信号验证、将防误校验装置与智能防误主机进行连接,通过防误校验装置向智能防误主机发送测试信号,观察智能防误主机告警框提示的响应信号和对应信号光子牌动,验证发送的信号与智能防误主机响应的信号是否一致;本发明使用防误校验装置导入监控主机和防误主机通讯的点表,能够确保点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校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防误校验装置与智能防误主机进行连接,并验证信号的一致性,有效保障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7415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77142.7
申请日:2023-12-08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追踪有功‑无功指令的在线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时变优化模型;基于量测反馈原理计算配电网各项指标对注入功率的灵敏度,进而实现对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控制设定点的动态、快速修正;设计一种综合考虑储能荷电状态和对上级电网指令追踪需求的储能输出功率调整方法,以减少储能充放电方向改变次数;本发明在保证配电网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前提下,使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准确追踪上级电网有功‑无功指令,从而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可调节潜力参与电网的调频和调压,具有方法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3145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395070.7
申请日:2023-10-26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8/2433 , G06N5/01 , G06N20/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数据有效性分析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温度参数、功率参数、电流电压参数和补偿参数确定与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差的关联性大于阈值的至少一个目标状态量;获取包含至少一个目标状态量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输入至预设的贝叶斯优化的GBRT模型中,得到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差的预测值;判断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差的预测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若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差的预测值在预设范围内,则光纤电流互感器正常,否则异常。直接利用训练好的模型代入数据集去预测电流比差数据,有效的避免了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比差的测量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920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107291.5
申请日:2022-09-13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因子表的含光伏电源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首先根据故障前因子表改进的潮流计算方法得到光伏节点电压电流正常运行值;将故障节点、平衡节点分别做适用于高斯迭代短路计算的等效导纳处理,并将故障节点消去形成短路电流计算补偿导纳阵;基于光伏电源的压控流源特性,在每次高斯迭代后根据光伏节点电压计算并替换注入电流向量中的光伏节点注入电流;短路计算迭代收敛后求得故障后各个节点电压值,并以此求得全网的短路电流。在计算过程中保证了因子表不变,有效提高了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短路电流计算速度,而且也提高了计算精度,实现了含光伏电源配电网潮流计算与短路电流计算的统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61207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25947.9
申请日:2022-05-16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控站监控信息图模库自动验收方法,方法包括:获取遥控配置以及电力图元,并对所述遥控配置以及所述电力图元进行验收。能够解析标准的图元及数据模型文件,采用名称规则实现遥控信号自动关联遥信点,并根据遥信验收策略实现主站侧到厂站端的自动闭环验证,最终实现集控站站图模库的快速验收,从而能够提高集控站图模库验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缩短监控信息验收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467363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578950.7
申请日:2022-05-26
申请人: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通大学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覆冰监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连续采集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动态图像信息;计算动态图像信息与预设的参考图像信息之间的相似度,并判断某一动态图像信息与预设的参考图像信息之间的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大于预设阈值,则获取风力发电机叶片旋转一周的时间长度,并基于时间长度计算得到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转速;根据转速获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静态图像信息;根据计算静态图像信息中深度相机至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第一垂直距离与预设垂直距离的差值,使得到叶片的实际覆冰厚度。实现了能够在风力发电机工作时采集叶片的深度信息,通过和无覆冰状态的深度信息对比,得到实际覆冰厚度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