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88813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10160119.8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VSC‑HVDC的多功率源送出通道输电能力最大化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包含VSC‑HVDC的电网仿真计算模型;研究VSC‑HVDC控制方式及参数对交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确定VSC‑HVDC控制方式及参数;计算满足N‑1校核时各个功率源出力对外送通道输电能力影响的灵敏度,确定正常方式下安排功率源送出的优先级;计算N‑2故障后的各个功率源降功率的措施量,确定N‑2故障后的安控措施。本发明从VSC‑HVDC控制方式及参数的选择、正常方式下功率源出力的安排及故障后安控措施的确定3个方面保障外送通道输电脑能力得到最大化利用,计算简便,流程清晰,便于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42771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10159929.1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直流受端电网的大型调相机选址定容方法,该方法结合待研究直流受端电网的多馈入直流有效短路比、电压薄弱点及系统短路电流筛选水平初步生成大型调相机的安装候选节点集合,根据安装调相机后严重故障下系统电压稳定性及直流同时换相失败的改善情况确定大型调相机的具体安装位置。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直流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及多直流同时换相失败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86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62514.9
申请日:2019-11-0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Abstract: 一种考虑新一代调相机影响的直流静态功率极限值计算方法,包括(1)建立交、直流系统间的关联模型;(2)计算调相机进相运行和滞相运行发出极限值;(3)计算额定条件下直流的换相角和与逆变侧关联参数;(4)求解等值交流系统的电势和直流母线电压功角;(5)以直流电流为变量,求解各相关电气量;(6)判断计算所得调相机所提供的无功是否在其允许发出的无功功率范围内;若在范围内,则以直流电流为为独立变量,求解直流功率;否则进入步骤(7);(7)将计算所得的调相机发出无功功率值用调相机能发出的无功功率极限值代替,返回步骤(5)。本发明使得直流传输功率极限值与实际更加吻合,为实际运行中提升直流传输能力提供重要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718923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062504.5
申请日:2019-11-0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多场景的新一代调相机与直流系统协调配合实现方法,包括根据换流站三相母线电压、实时直流母线电压、调相机是否收到恒无功指令、以及调相机是否收到远方AVC中心下达的控制指令判断结果分别执行相应操作,然后判断能否满足系统所需无功功率值;如果满足,则调相机根据系统所需无功功率值发出功率功率;否则,计算所需投入的无功补偿装置组数,若小于实际未投运的无功补偿装置组数,则向未投运的无功补偿装置发出需要投运的组数;否则向未投运的无功补偿装置发出全投的指令,且向调相机发出其能提供最大无功指令值。本发明使得新一代调相机能充分满足不同场景的控制需求,提升其无功支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066612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10982637.3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电暂态和电磁暂态结合的操作过电压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计算考虑实际电网运行状态和方式的等值电源参数,2、建立采用分布式参数的架空线模型,3、建立线路上断路器合闸电阻及并联电抗器等模型,4、计算2%统计操作过电压(即大于98%数值);经过以上计算步骤后可以得到考虑实际电网运行状态和方式的线路操作过电压数值。由本发明所述方法计算得到的线路操作过电压数值除了受线路参数的影响外,还计及线路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以及断路器合闸电阻的作用和电网实际运行状态和方式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55263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0092013.0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并网多目标动态集群划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分布式集群划分的结构性指标和功能性指标;结合所述结构性指标和所述功能性指标,形成多目标综合划分性能指标,并将所述多目标综合划分性能指标转化为多目标扩展时间动态指标,依据分布式集群划分所述多目标扩展时间动态指标,获得连续的扩展时间动态的综合性能指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所述综合性能指标函数,根据求解结果进行分布式电源的多目标动态集群划分。本发明提供充分考虑了DGs集群之间功率消纳问题和灵活性资源对集群内部的影响,并通过数学推导处理将综合划分性能指标由静态转化成了扩展时间动态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433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317229.2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nventor: 陈汝斯 , 刘海光 , 余笑东 , 刘艳 , 蔡德福 , 顾雪平 , 周鲲鹏 , 王作维 , 李晓辉 , 李少岩 , 王涛 , 万黎 , 王涛 , 王莹 , 王文娜 , 董航 , 张良一 , 孙冠群 , 王尔玺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考虑风电不确定性的负荷恢复分布鲁棒优化方法,包括:S1:生成风电出力的典型场景;S2:利用KL散度控制模糊集的鲁棒性,以步骤S1中生成的风电出力的典型场景为风电出力参考分布,构造符合风险偏好的风电出力模糊集;S3:在风电出力模糊集的基础上,以最大化期望恢复量为目标建立负荷恢复分布鲁棒优化模型;S4:建立负荷恢复分布鲁棒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S5:将负荷恢复分布鲁棒优化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模型;S6:对混合整数二阶锥模型进行求解,生成分布鲁棒优化负荷恢复优化结果。本发明能够更灵活地排除极低概率场景下极端的风电出力场景,使得负荷恢复的优化结果不那么“保守”,从而保证恢复的快速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52920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163557.1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F2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差分隐私机制的储能电池分布式经济调度方法,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方法求解储能电池经济调度模型,通过迭代计算求解出社会效益最大化时各储能电池的出力。分布式方法的实现依赖于各储能与电力用户之间的通信,存在被窃取信息的危险。对所用分布式方法引入了差分隐私机制,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噪声掩盖,保护了储能与电力用户的隐私信息,且加入差分隐私算法后,分布式方法迭代的收敛性不受影响。加入差分隐私算法后,分布式方法的收敛精度及隐私保护程度与所加噪声信号有关,收敛精度与隐私保护程度两者间呈负相关,可根据实际应用中对两者的要求来进行权衡。
-
公开(公告)号:CN11616546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25116.X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损分段采集测量器及其使用方法,该测量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放置在电缆上,所述支撑架与电缆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机壳、固定于机壳的旋转机构、由旋转机构驱动旋转的抵触机构、可拆卸设于机壳内壁的柔性测试板,所述机壳用于将电缆上围设于内,所述抵触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电缆的外壁和柔性测试板紧密接触,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动抵触机构环绕电缆的外壁旋转,所述柔性测试板用于在抵触机构的一端环绕电缆的外壁旋转时,另一端在电缆外壁出现凸起状部分时挤压柔性测试板且在柔性测试板上形成标记。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测量的电缆线损测量值不准确且找不到合适位置的问题,且可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0661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27874.9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nventor: 刘海光 , 陈汝斯 , 余笑东 , 祁利 , 刘艳 , 李晓辉 , 王枫 , 周斌 , 王作维 , 尹晗 , 周志强 , 周鲲鹏 , 蔡德福 , 顾雪平 , 李少岩 , 王涛 , 万黎 , 王涛 , 王文娜 , 董航
IPC: G06F30/27 , G06F113/0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能源及储能联合发电系统黑启动时空支撑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分析了制约新能源参与初期黑启动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因素,从安全裕度水平与持续支撑时间两方面定义黑启动时空支撑能力;其次,搭建光储参与黑启动初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快速时域仿真,构建神经网络训练样本集;最后,使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黑启动时空支撑能力的评估模型,基于所述黑启动时空支撑能力评估模型和构建的神经网络训练样本集,对定义的新能源及储能联合发电系统的黑启动时空支撑能力进行评估。本发明可在计及新能源出力随机性的同时,提升初期黑启动阶段对启动功率的使用效果,为后续黑启动方案的制定与黑启动分区提供指标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