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9100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810262251.5

    申请日:2018-03-28

    申请人: 清华大学

    发明人: 祝银海 姜培学

    IPC分类号: G05D2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低压压缩机的出口压力值、吸气温度、压力和等熵效率获取低压压缩机的出口温度、焓和熵;根据透平的进气压力和高压压缩机的等熵效率得到高压压缩机的出口温度、焓和熵;获取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换热器的换热量、透平的做功量、高压压缩机的耗功量、低压压缩机的耗功量、主供冷器的换热量和加热器的加热量,以得到综合热效率;根据综合热效率获取低压压缩机的最优中间压力值,以通过调节低压压缩机的出口压力控制主制冷系统和发电系统之间的压缩过程。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热效率,同时提高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发电量、制冷量和制热量之间调节的灵活性。

    干燥过滤器和具有其的制冷与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255381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644064.9

    申请日:2017-07-31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F25B43/00

    CPC分类号: F25B43/00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燥过滤器和具有其的制冷与热泵系统。干燥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干燥过滤腔和分别与干燥过滤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初级过滤装置,初级过滤装置设在干燥过滤腔内且邻近进气口;次级过滤装置,次级过滤装置设在干燥过滤腔内且邻近出气口;干燥装置,干燥装置设在干燥过滤腔内且位于初级过滤装置和次级过滤装置之间;导流板,导流板设在干燥过滤腔内且位于进气口和初级过滤装置之间,导流板具有多个导流孔,多个导流孔引导由进气口进入干燥过滤腔的气体旋转流至初级过滤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干燥过滤器,具有效率高、安全可靠、稳定性好等优点。

    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和具有其的二氧化碳热泵热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01995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28913.8

    申请日:2017-01-16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F24H4/02 F24H9/20 F24H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和具有其的二氧化碳热泵热水装置,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包括:具有依次相连的蒸发器、压缩机、第一气体冷却器、第二气体冷却器和节流装置的二氧化碳热泵回路,二氧化碳在第一气体冷却器内被冷却至准临界温度区,第一气体冷却器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二气体冷却器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包括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水路,第一水路的进水端和第二水路的进水端分别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一水路的出水端与第一进水口连通;设在水路上以控制第一进水口和第二水路的出水端分别与第二出水口的通断的控制水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可以保证热水产出量、产出温度以及高热泵系数。

    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65076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53537.5

    申请日:2016-05-25

    申请人: 清华大学

    发明人: 祝银海 姜培学

    IPC分类号: F25B19/02 F25B41/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中,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一发生器、一喷射器、一冷凝器、一节流阀、一蒸发器、一循环泵、一储液容器、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其中,发生器、喷射器、冷凝器、循环泵、储液容器和第一阀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一循环回路,喷射器、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二循环回路,发生器、第二阀门、储液容器和第一阀门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且储液容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高于发生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本发明可以使循环泵的出口压力远低于传统喷射式制冷循环中的循环泵出口压力,循环泵的效率更高,同时有效减小整个制冷循环系统的尺寸,实用性更强。

    一种喷射器
    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40207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179043.6

    申请日:2013-05-15

    申请人: 清华大学

    发明人: 祝银海 姜培学

    IPC分类号: B05B7/04

    CPC分类号: B05B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射器。该喷射器包括喷嘴、混合段和扩压段;喷嘴包括喷嘴前部、喷嘴喉部和喷嘴后部;喷嘴的壁面上设有一环腔,环腔的流体入口端与所述喷嘴前部相连通,环腔与所述喷嘴前部之间的端面上设有若干个通孔;环腔的流体出口端与喷嘴喉部或喷嘴后部相连通。本发明中环腔相当于一个旁路,因此工作流体大部分直接经喷嘴喉部流入喷射器的混合段;另一部分工作流体沿喷嘴前部,经过环腔后从喷嘴喉部或喷嘴后部流出,与前一部分工作流体相汇合后再流入喷射器混合段。由于环腔的设置没有改变工作流体进入喷嘴的压力,由喷嘴的工作原理可知,工作流体在经过喷嘴所能达到的马赫数不变,因此抽吸的引射流体的流量(mS)也会基本不变,所以喷射器的性能(mS/mP)得到了提升。

    一种固体冲压发动机壁面冷却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406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031689.0

    申请日:2021-09-03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F02C7/16 F23R5/00

    摘要: 本公开属于固体冲压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体冲压发动机壁面冷却系统和方法。本系统包括冷却工质储罐、换热器、节流阀以及N个冷却通道,N个冷却通道置于固体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壁面壳体,N个冷却通道分成两组,每一组冷却通道有单独的进口和出口。本系统采用冷却工质储罐存储的冷却工质,该冷却工质经过节流阀后形成低压、低温的流体,该流体作为发动机燃烧室的冷却流体,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一部分吸热后的流体经过喷管喷出,另一部分进入冷却工质储罐内的换热器,该部分工质在冷却工质储罐内与其中的冷却工质进行换热,冷却工质储罐内的冷却工质吸热后温度和压力增加,保证流出冷却工质储罐的工质始终处于超临界压力状态。

    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循环系统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7166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11031738.0

    申请日:2021-09-03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申请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气体循环系统和控制方法。本公开的燃料电池气体循环系统,采用多引射器并联,一部分引射器引射燃料电池阳极排气的不凝性气体,另一部分引射器引射燃料电池阳极排气的冷凝水;在引射器的引射流管路上设置三通阀,可以切换引射流体。根据电池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节进入重整器的气体的组份,将引射器的引射比和进入重整器的水碳比解耦。

    流体混合物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5409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15405.2

    申请日:2022-11-11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混合物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检测系统包括管路组件、第一阀门、气相色谱仪和真空泵,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阀门与第一管路连接,第一阀门用于控制反应器反应得到的流体混合物的流通;气相色谱仪具有进样端和出样端,进样端与第一管路远离第一阀门的一端连接,出样端与第二管路连接;真空泵与第二管路远离气相色谱仪的一端连接。本发明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减小了延迟误差,避免了溶解误差,还可以避免沸点接近室温或挥发性较强的产物挥发逃逸,将反应得到的流体混合物全部气化后直接进样至气相色谱仪,实现在线气相色谱检测,降低了测量误差。

    一种流体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74278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39897.5

    申请日:2022-04-01

    申请人: 清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6T7/00 G06T5/00 G06T7/246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体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在流体在目标管路中流动的情况下,通过高速相机同步获取流体中示踪粒子团经过目标管路的前端的第一采样图像集,以及经过目标管路的后端的第二采样图像集,从而得到示踪粒子团经过目标管路的通过时间分布信息,并根据此获取流体在高压目标管路内的平均驻留时间,提升对超临界压力流体在管路中平均驻留时间的非接触在线测量的准确度。

    超临界流体换热器通道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5048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0768113.1

    申请日:2020-08-03

    申请人: 清华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换热器通道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首先构建换热器通道结构模型,换热器通道结构模型包括多个换热通道,建立描述换热器通道几何结构的数学模型,然后将换热通道划分为n个微元段,并计算每个微元段内的换热面积dA,针对每个微元段建立流动换热的控制方程,再计算获得每个微元段的热力参数,进而获得整个换热通道的综合性能参数;改变换热通道几何参数,重复上述计算过程,最后每个综合性能参数相互比较,选择综合性能参数最大值对应的通道结构作为最终的换热器通道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超临界流体换热器通道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优化超临界流体换热器通道结构,以获得轻质、高功率密度的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