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66680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110579145.1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 G01R35/00 , G01R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量模块可拔插互换的断路器的自校准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确定断路器中电流互感器将一次电流进行数学变换为第一输出电流时的第一修正系数;确定计量模块将第一输出电流进行数学变换为实际输出电流时的第二修正系数及偏差值;基于第一修正系数、第二修正系数及偏差值获取经过修正后的实际输出电流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7911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1176026.8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熊素琴 , 成达 , 邹和平 , 李求洋 , 赵兵 , 彭楚宁 , 林繁涛 , 张保亮 , 李扬 , 陈昊 , 杨巍 , 郭建宁 , 赵越 , 谭琛 , 王雅涛 , 李禹凡 , 孙南南 , 李龙涛 , 秦程林 , 岳云奇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电能表应力失效拐点的判别方法和系统,包括:确定智能电能表的典型应力;获取所述典型应力对应的应力条件数据及失效拐点数据;通过所述典型应力、应力条件数据及失效拐点数据,对预先构建的CNN‑LSTM网络失效拐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通过所述模型输出待判别的智能电能表失效拐点的预测值。解决现有技术智能电能表应力失效拐点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6668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579145.1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 G01R35/00 , G01R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量模块可拔插互换的断路器的自校准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确定断路器中电流互感器将一次电流进行数学变换为第一输出电流时的第一修正系数;确定计量模块将第一输出电流进行数学变换为实际输出电流时的第二修正系数及偏差值;基于第一修正系数、第二修正系数及偏差值获取经过修正后的实际输出电流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65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11379429.8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电能表与断路器进行通信配对的方法,涉及智能电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电力线将断路器与电能表建立连接,断路器将配对请求信息进行编码以生成编码数据,将编码数据通过电力线发送给电能表,在电能表接收到编码数据后,对编码数据进行解码以获得配对请求信息,电能表根据采样的解调数据对配对请求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断路器的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对断路器进行身份认证,当通过身份认证时,电能表允许与所述断路器通信进行配对,电能表将指示通信配对成功的响应消息信息通过电力线发送给断路器,以指示通信配对已经建立,实现取消了弱电端子的多芯模组化智能电表通信,方法简单,实用性强,容易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85898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08869.5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试电流传感器可靠性的方法及系统。其中,将待测试电流传感器放置在环境试验箱,调节所述环境试验箱环境至预设温度和预设相对湿度,向所述待测试电流传感器施加预设电压并持续预设时长;当所述待测试电流传感器恢复至常温静态测试环境后,向电流传感器施加待检测电流,测量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电流或输出电压,获得第一测试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判断所述待测电流传感器的可靠性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203441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698864.0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隔离开关的智能电能表失准分析方法及系统,通过误差判定模型确定允许的误差范围,并当利用隔离开关计量的第一电能信息总值和获取的被检电能表检测的第二电能信息总值间的误差超过允许的误差范围时,认为至少一个被检电能表存在失准现象;当数量较多的被检电能表在一次性判断时被认为存在失准现象,可以检测指定数量和/或指定区域的被检电能表,以便快速排除没有失准现象的被检电能表,从而迅速定位存在失准现象的被检电能表;另外,通过引入误差判定模型,减少了不同使用环境、线损、不同电表类型等对电表失准分析判定的影响,增大了电表失准判定精确度,且适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53567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26872.2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E05B49/00 , E05B47/00 , E05B45/06 , E05B63/14 , E05B65/52 , H04N7/18 , H04N5/76 , G08B13/02 , G07C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影像监测功能的一体化电子监控锁体及其监控方法,其中,该一体化电子监控锁体包括壳体;摄像模组设置于壳体内,并且,壳体开设有供摄像模组监测影像的通孔;锁体机构一部分位于壳体内,另一部分位于壳体外;智能模块与锁体机构电性连接,用于控制锁体机构的开关状态;智能模块还与摄像模组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摄像模组监测影像;感应模块与锁体机构电性连接,用于监测锁体机构的开关状态,智能模块还与感应模块电性连接,以接收感应模块发送的锁体机构的开关状态的信号,并在锁体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未经验证且被开锁时发出警报,能够实现对不法窃电行为的有效遏制,确保了运维工作更为有效地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357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08116.7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编码网络的智能电能表故障分类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对获取的智能电能表的历史检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初始化设置自编码网络模型的参数;在训练集中选取样本数据输入到所述自编码网络模型中,以获取信号特征输入到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进行迭代训练;根据测试集的分类结果不断调整所述自编码网络模型参数,以确定自编码网络模型的最优参数;利用所述最优参数对应的自编码网络模型对智能电能表的故障进行分类检测。本发明采用深度降噪自编码网络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无监督地特征提取,能够实现故障信号的快速准确分类,有助于提升智能电能表的故障识别能力,相比传统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
-
公开(公告)号:CN210401231U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20651113.6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检测流水线,包括: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为非封闭的环形,用于输送断路器;缓存单元,与所述输送单元形成封闭的环形,用于向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入端提供断路器,以及从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接收断路器;图像识别单元,用于检测断路器的外形尺寸以及断路器中的零部件位置;螺丝拧紧单元,用于拧紧断路器中的螺丝;电气性能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断路器的电气性能;以及系统控制单元,用于分别控制所述输送单元、缓存单元、图像识别单元、螺丝拧紧单元和电气性能检测单元运行。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以及提高了检测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543113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0714083.1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漏电保护功能的电能计量箱,包括箱体、计量装置和漏电保护器,所述箱体包括计量箱和专用端子箱,所述计量箱和所述专用端子箱彼此连接在一起,所述计量箱和所述专用端子箱分别设有箱门,所述计量装置设于所述计量箱内,所述漏电保护器设于所述专用端子箱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漏电保护功能的电能计量箱,能够在不影响或干扰其他计量设备工作的情况下,对漏电保护器进行单独防护,减少了窃电风险,增加了用电安全性。计量箱的箱门上和专用端子箱的箱门上分别设有门锁,可以通过开放不同的管理权限,实现弹性管理和分开运维。(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