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7921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1443784.6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50/449 , H01M50/446 , H01M50/443 , H01M50/431 , H01M50/417 , H01M50/403 , C09D1/00 , C09D5/24 , C09D7/61 , C09D7/6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硫电池用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硫电池,锂硫电池用隔膜包括隔膜本体和设置在隔膜本体上的功能涂层;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功能涂层由如下原料组成:纳米TiN 5%‑10%、纳米TiO2 5%‑30%、纳米SiO2 10%‑30%、导电碳20%‑70%、粘结剂5%‑10%。本发明的锂硫电池用隔膜通过选择纳米TiN、纳米TiO2、纳米SiO2、导电碳和粘结剂作为功能涂层的原料,并将各原料的用量限定合适的范围内,使得各原料之间能达到更理想的协同作用,从而能更有效地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0305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05656.7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江西汉尧富锂科技有限公司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电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前驱体的制备、一次焙烧、二烧改性、三烧改性。本发明方法通过严格控制锂、镍、钴、锰等元素的摩尔质量配比,所制备的高电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备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高电压下放电容量远高于常规正极材料,是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其在提升Li+扩散速率的同时有效地阻止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首次充放电效率显著提升、容量衰减和电压衰退明显缓解,且结构和性能优异,本发明方法制备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75497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20210.X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85 , G01R31/387 , G01R31/378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充电析锂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工况温度和电池体系,获取所评估的电池在工况温度下的参考电压‑SOC曲线、易析锂SOC区间和析锂阈值;获取电池在工况温度和目标倍率电流进行充电时的电压‑SOC曲线,并根据电压‑SOC曲线、易析锂SOC区间和参考电压‑SOC曲线,确定待评估极化电位;将待评估极化电位与析锂阈值进行对比,确定电池在是否存在析锂风险。提高了析锂评估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1339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90169.6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36 , H01M8/08 , H01M8/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限制润湿水凝胶电解质膜及其应用。电解质膜至少满足下述条件(1)和(2)之一:(1)包括至少一种在暴露湿润空气条件下中可自吸水达到潮解状态的电解质盐和至少一种非高度亲水型聚合物;或者(2)包括至少一种在暴露湿润空气条件下可自吸水达到潮解状态的化合物、至少一种电解质盐和至少一种非高度亲水性的聚合物。同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和在水系电池和混合固液电池和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不仅增强了电解质膜机械强度,还实现了兼顾高离子传导率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388961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1153720.8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江西汉尧富锂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10/0525 , C01G45/12 , C01G51/00 , C01G53/00 , C01B32/21 , C01B32/168 ,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结构高锰基材料,并进一步公开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具有复合结构高锰基材料,基于具有C2/m结构的LixMn1‑yMyO2高锰层状材料,通过高速球磨的方式,促使材料的晶体结构逐渐向Fm‑3m无序岩盐相转变,以此在C2/m层状结构的基础上原位形成Fm‑3m无序岩盐结构,从而形成同时具有C2/m层状结构以及Fm‑3m无序岩盐结构的复合结构高锰基材料。所述复合结构的高锰基材料具有更高的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得到提升,材料电导率、Li+扩散速率以及结构稳定性更优。
-
公开(公告)号:CN11656531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36492.5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 , H01M5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宽温电解液、宽温电池及制备方法,该宽温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由双(三甲基硅烷)亚硫酸酯(BTMSS)和其他添加剂组成。BTMSS中的三甲基硅基既可以与电解液中的水分及HF反应,提升电解液在高温高电压环境下的稳定性;又可以与电解液中的LiPF6反应生成具有降低阻抗能力的LiPF2O2,从而提升电解液的低温性能。BTMSS中的亚硫酸酯基团可以在负极形成富含ROSO2Li的高延展性低阻抗SEI层,以适应电池在低温循环中硅负极的体积膨胀;而且形成的SEI层更加致密和均匀,可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以及电解液中PC和溶剂化锂离子的共嵌入。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56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738341.9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无机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的通式为:Li7+a‑c(P1‑aM’a)(S6‑b‑cM”b)Xc(I);其中,M’为Sn、Si、Al、Ge、Zr中的一种或多种,M”为Se、O、N中的一种或多种,X为F、Cl、Br、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0.01≤a
-
公开(公告)号:CN11178125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569003.2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H01M10/056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解液中锂离子去溶剂化活化能的测量装置和方法,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第一金属壳体、第二金属壳体,第一金属壳体与第二金属壳体可拆卸绝缘连接,形成密闭腔体;和固态电解质层,其将密闭腔体分成两部分;和第一保液层、第二保液层,分别设置在固态电解质层的两侧,第一保液层和第二保液层均为吸附有电解液的保液材料;和第一锂工作电极、第二锂工作电极,分别设置在第一保液层和第二保液层远离固态电解质层的一侧;第一金属壳体、第一锂工作电极、第一保液层和固态电解质层中的相邻两者间相互接触;第二金属壳体、第二锂工作电极、第二保液层和固态电解质层中的相邻两者间相互接触。本发明利用该测量装置能准确测得活化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024681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1911303739.9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分析方法,包括使用酸液将极片溶解、过滤,然后对滤液进行ICP测试,对滤渣进行热重分析测试的步骤。本发明提供的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成分解析方法,结合ICP,TG等方法,解析了正极极片的集流体及涂层参数,具有取样少,操作简单,能够有效且准确地获得极片参数,在锂离子电池的极片验证、对标、仿真参数解析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56625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17525.4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维碳材料修饰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一维碳材料修饰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包含硫化物电解质和均匀分布于所述硫化物电解质中的一维碳材料,所述硫化物电解质包含锂离子和至少含有硫元素的阴离子;所述一维碳材料以碳元素计算的质量分数为150ppm~10%。该一维碳材料修饰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锂离子‑电子混合导体,能够大幅减少或避免固态正极中含碳导电剂的使用,有效避免了外加导电剂导致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分解和循环性性能衰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