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5513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010311422.6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安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事故工况下压力容器堆顶排气控制策略的设计方法,用于核电厂的反应堆的安全壳的压力容器堆顶排气的控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基于压力容器堆顶排气设计来分析压力容器堆顶排气的后果及影响;步骤S2:根据步骤S1的分析结论,制定压力容器堆顶排气热工控制准则;步骤S3:根据步骤S1的分析结论,制定安全壳排氢控制准则;步骤S4:根据步骤S1的分析结论,制定安全壳压力控制准则;步骤S5:根据步骤S2、步骤S3、步骤S4,制定压力容器堆顶排气开启条件;步骤S6:确定压力容器堆顶排气控制策略。本发明制定了明确的堆顶排气控制策略的设计方法,保证操纵员在事故工况下及时准确的执行恰当的排气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670536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51961.0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仪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的信息监管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现场仪表、边缘采集和处理机柜、生产控制系统采集处理柜、中心服务器机柜、人机交互平台、远程智能VDU、网络安全设备、镜像中心服务器、厂级人机交互设备;现场仪表的输出数据均通过生产控制系统采集处理柜进行数据采集;边缘采集和处理机柜分散采集现场仪表中的智能化业务数据;针对生产及智能化相关数据的采集与汇聚,搭建基础平台进行采集、算力、人机交互资源的统筹,进行核电智能化业务融合与实施,对多源异构数据采集进行统筹规划,对核电运行控制、运行辅助优化、运维支持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进行智能化监管,降低运行降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52223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06829.0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5 , G06F18/213 , G06F18/2131 , G06F18/214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基于并行卷积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包括:S100:采集待测滚动轴承的原始振动信号Xio(t);S200:对原始振动信号Xio(t)进行预处理,获得预处理后的振动信号Xi(t);S300:对预处理后的振动信号Xi(t)进行第一次重叠采样,以获得第一样本信号xm(t);S400:对预处理后的振动信号进行第二次重叠采样,以获得第二样本信号ym(t);S500:基于第一样本信号xm(t)和第二样本信号ym(t)分别获得待测滚动轴承的一维张量集合和二维张量集合;S600:基于待测滚动轴承的一维张量集合和二维张量集合构建融合数据集并输入训练好的并行卷积神经网络,以实现对待测滚动轴承的故障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5681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85804.1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F17D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管道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纤技术的管道泄漏探测薄膜及方法,管道泄漏探测薄膜设置在核电厂的高能管道(1)上,包括设置在高能管道(1)的外表面上的管道泄漏探测薄膜(2),管道泄漏探测薄膜(2)能够通过传输光信号监测高能管道(1)是否发生泄漏;高能管道(1)的外围设有不锈钢保温层(3),管道泄漏探测薄膜(2)位于高能管道(1)和不锈钢保温层(3)之间。本发明能够第一时间探测到高能管道(1)发生的泄漏,使在发现泄漏到管道毁灭性破坏之间有足够长的时间采取安全处理措施,提升了压水堆核电厂安全性,提升了核电厂自身事故应对能力,实现了核电厂安全系统设计简化,提升了核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28331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85688.3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F16L9/14 , F16L58/04 , F17D5/04 , B32B15/18 , B32B15/00 , B32B15/04 , B32B33/00 , B32B1/08 , B32B7/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管道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壁覆膜式核电厂主管道,用于核反应堆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冷却剂的输送,包括主管道(2)和设置在主管道(2)内表面上的保护膜(1),主管道(2)用于输送冷却剂,保护膜(1)用于将冷却剂与主管道(2)隔离开;还包括冷却剂实时采样分析系统(7),用于对主管道(2)的冷却剂进行实时采样分析,获取冷却剂中指示材料的含量情况。本发明采用高强度耐腐蚀和耐辐照的保护膜(1)作为主管道(2)的保护层,防止主管道(2)直接与冷却剂中的高能介质接触产生疲劳、腐蚀等不利影响。通过冷却剂实时采样分析系统(7)提供对保护膜(1)状态的实时监控,确保主管道(2)得到始终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5573576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86419.9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顶升平移装置、核电厂大型模块的竖向搭建方法。装置包括:移动机构和支撑平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自行走车、爬杆和攀爬驱动部,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支撑大型模块,所述爬杆贯穿支撑平台,其下端与自行走车相连,其上端从大型模块中穿出,所述攀爬驱动部与支撑平台相连,用于驱动支撑平台相对爬杆升降,或驱动爬杆相对支撑平台升降。利用该装置能够实现核电厂大型模块的竖向搭建,从而显著提升核电厂模块的规模和完成度,进而提升核电厂模块化设计建造水平,显著降低核电厂建造周期,提升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7414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51682.9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建发 , 李传军 , 刘明媚 , 毕士君 , 滑永振 , 李伟 , 张瑞 , 耿学初 , 孙涛 , 娄泰山 , 胡金成 , 战仕全 , 刘明月 , 陈广恒 , 李昂 , 倪斯 , 聂欣
IPC: G21C13/028 , G21C17/00 , G21C17/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厂安全壳密封性模拟试验系统,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厂安全壳密封性模拟试验系统,包括:安全壳模拟体、充排系统、卸压系统、采集系统、分析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泄漏引入系统。安全壳模拟体、充气系统、排气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构成密封性试验的基础配置部分,实现壳内升压、降压以及压力平台上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满足核电厂安全壳密封性试验的基础需求。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和泄漏引入系统构成科研研究环境配置部分,实现壳内温度、湿度、压力、泄漏等因素的变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23853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448075.6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电厂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系统显示的功能设计方法,包括:获取需监测的运行功能清单、运行参数清单及其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运行参数清单包括主要运行参数和辅助运行参数;根据主要运行参数及所述映射关系,获取与运行功能清单中各运行功能相应的智能监测模型;将各运行功能、辅助运行参数的监测结果、各智能监测模型所监测的主要运行参数的监测结果显示在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系统的显示界面上。进一步地,还提供相应的设计系统、验证方法、显示方法。该设计方法及系统、验证方法、显示方法得到的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系统显示功能可提高运行状态监测效率且提前识别出运行参数的异常趋势,避免人因失误、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53330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10757826.5
申请日:2019-08-1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艺系统可用性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及工艺系统可用性评价方法,其中,该工艺系统可用性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包括:确定各核电厂相关工艺系统的试验项目;确定所述工艺系统的核心功能;根据所述试验项目对所述核心功能的影响情况判定试验项目类别,其中,所述试验项目类别包括可用性相关试验U类,以及正常运行相关试验N类;将所述试验项目以及对应的试验项目类别进行关联存储,得到工艺系统的可用性数据库。本发明可以指导各核电厂工艺系统可用性数据库的建立,其适用范围更广,操作更简便,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44875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610909369.3
申请日:2016-10-1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21C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安全壳非能动消氢系统的定期试验策略分析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安全壳非能动消氢系统设备信息、事故后安全壳内氢气弥散状况、人员照射剂量率、电厂实际运行经验反馈等多方面信息,并创新性的提出了针对安全壳非能动消氢系统定期试验策略的验证方法,以确定通过本发明制定的安全壳非能动消氢系统定期试验策略合理科学,进而保证系统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