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1536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432511.2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油氢储多能耦合的发电供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供电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确定当前的发电供电环境、确定第二发电供电方案、控制协调风能、光能、氢能以及柴油能耦合发电过程以及汇集耦合发电过程所产生的直流电以进行统一供电。所述发电供电控制系统包括:风光发电模块、储制氢能发电模块、油能发电模块、锂电池以及智能感知控制模块;所述系统通过智能感知控制模块确定发电供电环境并确定第二发电供电方案,并根据第二发电供电方案对各个发电模块进行协调,从而实现多能耦合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1238133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431587.3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N3/0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基于Stackelberg博弈建立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经济模型;根据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经济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根据求解结果对能源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便于对各设备运行优化控制。同时,由于引入用能偏好成本量化用能舒适度,解决了单一的可中断负荷补偿不能真实反映用户的用能特性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994076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30065.1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14 , G06F18/213 , H02J3/00 , G06N3/044 , G06N3/046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结合需求侧用能分析的热电负荷预测装置及方法,涉及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技术领域,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热电负荷数据集;数据预处理模块对热电负荷数据集进行预处理,获得标准热电负荷数据集;数据分析模块对标准热电负荷数据集进行需求侧用能分析和影响因素抽取,得到热电负荷影响因素集;数据特征提取模块对标准热电负荷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热电负荷特征集;负荷预测模块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列表对热电负荷特征集进行训练优化,获得热电负荷自适应预测模型进行热电负荷预测。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热电负荷预测缺乏对终端需求侧用能数据的深入分析,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准确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热电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94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111556240.6
申请日:2021-12-18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G06Q30/0201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1/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碳价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方法,属于综合能源调度领域。该方法首先分析了碳价不确定性碳交易成本的计算方法;其次,将考虑碳价不确定性后的碳交易成本计入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日前调度模型;接着,运用光滑化法将建立的调度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调度模型;最后,将居民电负荷、风电的日前预测数据导入混合整数线性调度模型,并利用YALMIP调用CPLEX求解该模型,得到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25489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1500750.1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10/047 , G06F3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供需节点调整的区域能源网络资源再分配方法,提出了适应于用能节点数量分阶段增长特征下的区域能源网络资源分配方案与优化模型,包括基于距离的各供能节点的供能范围最优划分、连接供用能节点的能源管网最优路径规划方案以及以运行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的区域能源网络资源优化分配/再分配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区域能源系统项目实施通常采用一次性完成全部建设的规划设计方案的问题,为以分布式能源系统、综合能源系统为代表的区域能源系统合理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8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62510.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N3/0985 , G06N3/045 , G06F18/15 , G06F18/2135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热、冷系统负荷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贝叶斯优化的提高供热、冷系统负荷预测精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步骤:基于物联网与自动化设备采集热、冷负荷参数以及供热、冷系统所在区域的外界自然环境参数与天气预报数据;数据预处理步骤: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保证数据可靠性;数据类型分类步骤:按照神经网络模型的要求对数据类型进行分类,本发明解决供热、供冷系统中能耗偏高、源荷匹配度低等问题,提高预测准确度,该种方法的输出结果可以为供热、供冷系统运行调控提供参考,使供热、供冷系统实现按需供能,提高源荷匹配度,降低能耗并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73696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011404803.5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灵活性资源的风光消纳规划方法,本发明在电源开发能力的限制下,结合专家经验,优先开发调峰电源及储能、可中断负荷等灵活性资源,最大限度增加系统可调节能力,并考虑合理的弃电空间,提升接纳新能源能力。在平衡方法上,基于对地区负荷及风光特性的挖据,选择平衡校验时段。通过历史数据回测,判断调峰平衡时段内风、光出力率,并通过对典型日风光弃电功率积分,分别计算弃风率和弃光率。该方法综合考虑系统容量充裕度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构建了基于平衡方法的风光综合消纳规划方法,并考虑一定弃电空间,促进新能源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674262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87880.0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发送售电功率确定请求至台区售电系统;接收台区售电系统基于售电功率确定请求返回的当前售电功率信息;采用粒子群算法基于当前售电功率信息确定满足第一目标条件的下一负荷信息,将下一负荷信息作为当前负荷信息,并返回执行发送售电功率确定请求至台区售电系统的步骤,直至售电功率确定请求的发送次数达到预设次数阈值;将下一负荷信息确定为负荷聚合系统中负荷设备在未来预设时长内的目标负荷信息。该方法实现了两系统主体之间的博弈,从更长时间尺度上细化了用电方案;提高了收敛效率和收敛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04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91401.8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8 , G06F16/215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理模型驱动的建筑热容修正方法,涉及识别修正建筑物性参数技术领域。一种机理模型结合实验数据驱动的建筑热容修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建筑的热量传递的机理过程,建立建筑热平衡相关机理模型;S2:安装实验设备,采集和建筑负荷相关的各种历史数据,随之进行数据清洗,形成虚拟储能相关的建筑负荷数据库;S3:将n组建筑数据(组数和未知的热容值数量一致)带入建筑热平衡相关机理模型,获取n/7组建筑热容值C;S4:通过优化算法对获取的热容值进行修正,生成最优建筑热容值Ce;S5:将剩余数据带入建筑热平衡相关机理模型,对最优建筑热容值Ce进行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建筑热相关机理模型的精度,更符合工程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1653394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64475.5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氢少电的电氢制充注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包括:母站和子站;母站,包括:第一氢能供给模块和第一电能供给模块;第一氢能供给模块,包括:电解水制氢模块、第一储氢模块和第一加氢模块;第一电能供给模块,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氢发电模块、第一储电模块和第一充电模块;子站,包括:第二氢能供给模块和第二电能供给模块;第二氢能供给模块,包括:第二储氢模块和第二加氢模块。本发明应用在氢多电少的场景,电力主要来源于氢发电,服务于氢燃料汽车数量多,新能源汽车少的地区,在一体化站内,对燃料电池汽车进行加注氢气,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快速充电,实现电‑氢互动调节,当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使用氢气发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