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03655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210579866.3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控制形变的长行程分体式吊篮组件。它包括吊篮筒体、在吊篮筒体下端固定连接的下堆芯板、和设在吊篮筒体内的围板,所述的围板分为三段,围板外设有成形板,由于采用了多段短围板结构,有效减小了围板连接的温差应力,并且便于围板的制造;成形板的设计使得围板因辐射热效应引起的形变减少,在下堆芯板上开有与燃料组件布置对应的冷却剂流道孔,同时开有用于下堆芯板与上堆芯板的对中孔,满足了冷却剂流动冷却的工艺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下堆芯板与上堆芯板对中要求,使得安装更加精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2543225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010585713.0
申请日:2010-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水型核反应堆堆内构件,具体涉及为反应堆控制棒组件提供导向的一种压水型核反应堆十字形柱式全行程连续导向件。本发明的导向件在控制控制棒行程与控制棒直径之比和冷却剂横向流速的条件下,取消了定位、支承过渡件、周向定位件及它们的连接件,将导向件直接与反应堆固定导向件的构件连接,解决了堆芯布置紧凑时设置导向组件困难的难题,极大地简化了结构,为压水型、堆芯布置紧凑的核反应堆提供了一种具有共用性、互换性、结构极为简化、经济性好、使用安全可靠的十字形柱式全行程连续导向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71473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748050.3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9B2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压水堆驱动线冷态试验装置,包括位于控制棒驱动机构与导流筒组件之间的模拟顶盖组件和模拟吊篮组件,模拟顶盖组件和模拟吊篮组件连接构成腔体结构在腔体内还安装有控制棒导向组件,控制棒导向组件的上端与控制棒驱动机构连接,控制棒导向组件的下端连接有围板组件,模拟燃料及控制棒组件位于围板组件内,在控制棒导向组件与模拟吊篮组件之间还安装有模拟压紧组件。本发明具有模拟原型堆进行控制棒组件落棒特性试验及驱动线偏心量、流量变化等不同运行环境条件对落棒性能影响等试验研究的功能,所获得试验结果精确,结果可用于验证控制棒驱动线导向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及可靠性,为驱动线的设计提供必需的试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474104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186437.X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 , G21C13/024 , G21C13/028 , G21C5/02 , G21C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一体化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吊篮下挂分体式一体化压水堆。它包括压力容器筒体,其上设有压力容器顶盖,侧面与主冷却剂泵连接,其内部设有吊篮组件、吊篮组件上方为压紧组件,所述吊篮组件内设有燃料组件,吊篮组件下方设有流量分流罩,压紧组件内为导向组件,压紧组件上方为固定在压力容器顶盖上的控制棒驱动机构,该控制棒驱动机构固定在压力容器顶盖上。压力容器侧壁的整体双流孔,使得主泵与压力容器的冷却剂进出口结构简化,便于压力容器焊缝的在役检查。下挂式吊篮结构,安装在压力容器筒体的中下部,轴向尺寸大大减少,压紧组件的轴向尺寸也相应减少,整个结构得到简化,可靠性增加,安装拆卸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137220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310043069.8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围板式集流结构,包括围筒(3)及设置在围筒(3)内且与围筒(3)连接的堆芯下板(1),堆芯下板(1)下端面连接有围板(6),围板(6)分隔围筒(3)内区域构成围板(6)内的中央一流程区域及围筒(3)与围板(6)之间的外围二流程区域,堆芯下板(1)设有若干个接通中央一流程区域的流水孔和若干个接通外围二流程区域的进水孔。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提高了结构稳固性,并可实现超临界水冷堆的二流程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3106932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310042981.1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36 , G21C1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集流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口热套管(204)及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堆内构件之间构成有环腔及接通环腔的下腔室,堆内构件内设有上腔体、出口蒸汽腔、集流腔及接通上腔体的混合腔体,上腔体与环腔接通,集流腔与下腔室接通,出口热套管(204)与出口蒸汽腔接通,反应堆压力容器设有接通环腔的进口接管(107)及接通出口热套管(204)的出口接口管(103),混合腔体和出口蒸汽腔均通过燃料组件与集流腔接通。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并通过设计为双流程堆芯结构,避免了过多的流程导致堆芯安全系数降低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5601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55634.0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7/12 , G21C23/00 , G21C15/253 , G21C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研究堆用堆底结构及安装方法,该结构安装于堆下小室内部,包括:固定在所述堆下小室底面的抗震支承结构,固定在所述抗震支承结构上的排污管路系统,固定在堆下小室顶面的通风冷却结构,以及倒置安装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所述控制棒驱动机构中的定子线圈设置于所述通风冷却结构中的圆筒中,控制棒驱动机构中的耐压壳设置于所述抗震支承结构的内部,抗震支承结构中的抗震板固定于耐压壳上,设置于控制棒驱动机构底端的排水接管与排污管路系统连接。该堆底结构具有紧凑的结构尺寸并为CRDM提供限位和冷却,同时该堆底结构还设置有排污管路系统,定期排放放射性废物以减少堆下小室的辐照剂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29045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94574.1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法兰锻件的评定方法,涉及反应堆压力容器法兰锻件制造生产技术领域。该评定方法中根据法兰锻件的形状特点选择最具有锻件代表性的位置来切取试料,对试料进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KV‑T曲线试验、落锤试验、金相试验、晶粒度检验、非金属夹杂物测定以及化学成分分析,能够全面有效地评价反应堆压力容器法兰锻件在工艺评定阶段的各项技术指标,同时能够验证法兰锻件制造工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8201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94572.2
申请日:2024-10-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B21K21/00 , B21J5/00 , G01N1/04 , G01N3/18 , G01N3/00 , G01N29/04 , G01N27/84 , G01N1/28 , G01N33/202 , C21D8/00 , C21D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球形锻件的锻造工艺及评定方法,涉及反应堆压力容器球形锻件制造生产技术领域。该锻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冶炼;(2)锻造;(3)锻后热处理;(4)粗加工;(5)性能热处理。通过对反应堆压力容器球形锻件的锻造工艺的整个工艺流程进行评定,能够全面有效地评价反应堆压力容器球形锻件工艺评定阶段的各项技术指标,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综合技术评定方法,为反应堆压力容器球形锻件的技术评定和工艺固化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518850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900066.0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253 , F04D29/60 , F04D2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温气冷堆设备检修技术领域,在反应堆运行后,有必要对主氦风机进行一些必要的检修。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的拆装工艺,拆卸工艺主要包括拆卸装置与气氛隔离装置的组装,吊装至增发器舱室,封闭密封膜形成密闭空间,注入氦气保持与蒸发器气氛一致,实施电机组件及蜗壳组件的拆卸,封闭蒸发器开口保持氦气气氛,吊离拆卸装置、气氛隔离装置及电机组件或蜗壳组件;安装工艺则反之。目的在于,用于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部件的拆卸及安装,同时保证一回路氦气氛围不被破坏,满足空间尺寸、吊车条件和一回路氦气氛围保护方面的约束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