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1651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07218.X
申请日:2023-09-18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8/2113 , G06F18/27 , G06F18/2413 , G06F18/2415 , G06N20/00 , G06N7/01 , G06Q50/06
摘要: 一种住宅负荷概率密度预测方法,包括:特征选择:基于最近邻K‑NN分类器的包裹式特征选择算法对于外部特征进行筛选;相似日选择:即根据选择的外部特征和负荷曲线为待预测日选择相似日,得到一个相似日数据集;点预测:在相似日数据集的基础上选择预测器对待预测日进行点预测;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对相似日使用核密度估计,估计某一时刻的经验分布函数,并使用点预测结果对这一分布进行矫正,从而得到概率密度分布。本发明能够高效准确提取出与负荷相关的特征,与现有技术的特征选择方法相比,所选择的特征更加具有关联性和代表性;通过相似日和点预测结果获得概率预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以及更快的预测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09691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49060.8
申请日:2023-08-18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是电力系统电网配置技术领域的一种并网型交直流微电网储能容量解耦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交流侧储能充放电过程的控制,步骤二,交流侧储能容量的确定;步骤三,直流侧储能充放电过程的控制;步骤四,直流侧储能容量的确定。它利用基于联络线功率控制法实现交直流微电网的充放电控制,利用功率交换误差概率统计法实现储能功率配置和储能容量配置,利用直流母线控制法实现电压功率控制和储能功率控制,利用电压调节误差概率统计法实现储能功率配置和储能容量配置。本发明具有储能配置确定性高,解耦配置可靠性好,以及方法简单,控制有效,可靠性高和经济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66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82606.7
申请日:2023-06-08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中压配网故障分析的不具无功支撑能力光伏电源等效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逆变器最大输出电流与额定输出电流做比确定过流系数k;步骤2:利用过流系数k确定整体等效相对误差D1;步骤3: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等效相对误差上限D2;步骤4:比较整体等效相对误差D1与等效相对误差上限D2的大小关系,判断等效方法采用整体等效或分段等效;步骤5:根据步骤4的判断结果对光伏电源的等效电路参数进行计算。本发明提出对不具无功支撑能力的光伏电源的整体和分段等效两种等效方法,采用最佳一致逼近方法获得最佳等效电压与等效电阻参数,模拟精度更高,无需复杂的最优化方法,保证模拟效果或可以预期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65817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09016.1
申请日:2023-05-24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DG不同运行模式的柔性配电网两阶段供电恢复鲁棒优化方法,包括:建立DG不同模式下的运行模型;根据含SOP的柔性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建立SOP的数学模型:建立柔性配电系统两阶段供电恢复模型,其中第一阶段为最大化恢复各级负荷供电的最优供电恢复模型;第二阶段为考虑DG不确定性和负荷不确定性的网损最小化模型;采用列与生成方法求解所述柔性配电系统两阶段供电恢复模型,输出供电恢复方案。本发明充分利用DG运行模式的灵活性和SOP的灵活控制特性,能够应对DG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兼顾了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9511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779113.6
申请日:2021-07-09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级联式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储能电池的充放电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实时采集级联式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内各储能电池SOC状态、储能电池充放电电流、电网侧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动态调节储能电池均衡控制比例调节系数,从而在实现装置内各储能电池SOC状态均衡的同时,保证电网侧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一直处于标准要求范围内。本发明方法基于SOC均衡外环和电流内环的软件控制实现、控制逻辑简单、效果明显,有利于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4357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862796.6
申请日:2022-07-21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变遗忘因子递归最小二乘算法的电网阻抗在线辨识方法及装置,通过新能源并网逆变器接入交直流配电网的并网点的等效电路模型构建电网阻抗参数误差模型,采集新能源并网逆变器并网点的电压和电流参数,基于可变遗忘因子递归最小二乘估计的参数辨识方法,对电网等效电路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在线辨识。本发明考虑并网点的电压和电流参数的变化情况对递归最小二乘算法的遗忘因子进行自适应调整,然后通过递归最小二乘算法对电网等效阻抗进行在线辨识,避免了传统的电网阻抗辨识方法向电网中人为注入特征次谐波的缺点,解决了复杂工况下的参数辨识问题,有效提高了辨识精度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9404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97733.0
申请日:2023-01-28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信号自同步注入的阻抗检测防孤岛保护方法,包括:基于电气突变量发现系统运行异常的分布式电源首先注入高频电流脉冲,并在电网中形成高频电压脉冲信号;系统中各分布电源检测到高频电压脉冲后利用其过零点同步注入包含三种不同频率的孤岛检测信号;各分布式电源采集系统电压、电流波形,计算三种频率下系统阻抗角;依据设定的判定阈值对系统阻抗角测量结果进行孤岛运行状态判断。本发明可直接集成于现有逆变电源类分布式电源成熟的控制平台之上,不涉及额外的硬件投资,成本低廉;同步注入孤岛检测信号保证了系统阻抗角测量结果的精度;用三种频率系统阻抗角的测量结果进行孤岛判断保证了孤岛检测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9633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71919.2
申请日:2022-07-19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SRC升压技术降低能量路由器空载损耗的方法,首先能量路由器工作在带载模式时,整流级变换器CHB实现闭环控制保持独立直流端口电压为U1,低压直流母线电压为U2;当能量路由器检测到进入空载条件时,CHB退出闭环控制停止驱动,各个独立直流端口电压逐渐下降,同时DC/DC级变换器SRC进入升压状态,闭环抬升低压直流母线电压值至稳态运行电压U2;最后,突加负载时,CHB闭环控制闭锁解除,独立直流端口电压逐渐抬升至U1,然后SRC退出升压状态,进入稳态工作模式。本发明通过在空载状态下使CHB工作在自然整流状态下消除了CHB的开关损耗,同时SRC间歇性驱动,进一步降低了能量路由器在空载时的空载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2777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139708.6
申请日:2022-09-19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4L67/12 , H04L69/08 , H04L41/0806 , H04L9/4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的自注册通信方法,包括:在云主站载入即插即用通讯装置的自描述ICD文件,并将即插即用通讯装置是否能与TTU通信的配对结果下发给智能融合终端TTU;智能融合终端TTU通过信息采集类APP发起边设备扫描请求,轮询扫描即插即用通讯装置,即插即用通讯装置将边设备扫描请求发送至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接收到边设备扫描请求后,对边设备扫描请求所携带的设备ID信息进行匹配;即插即用通讯装置接收到分布式电源上传的设备信息后,进行物理层以及链路层的转换和映射,并将设备信息映建立为统一的台区感知模型。本发明可以实现台区电力设备间的物联连接和通讯以及协议转换,完成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
公开(公告)号:CN11393363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267561.4
申请日:2021-10-29
申请人: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R31/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弧发生器的配电网故障测试系统,包括数据分析系统、上位机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系统、控制系统、信号反馈系统、电弧发生器、开关切换系统、配电网模拟系统,所述配电网模拟系统包括多类型负载系统、多馈线配电网架。本发明通过电弧发生器复现电网中发生的电弧故障,配电网模拟系统模拟由多类型负载和多回路组成的电网,通过开关切换系统将电弧发生器接入配电网模拟系统的不同节点中来模拟配电网中不同线路和各干/支路的电弧故障的情况,同时通过控制开关切换系统中开关动作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模拟电弧故障在配电网中的发生阶段,通过闭环模糊控制电弧发生装置,能够依据燃弧电压对燃弧间距进行自适应智能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