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19709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54673.0
申请日:2011-12-20
Applicant: 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M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激光器老化/寿命测试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对一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老化/寿命测试的过程中,用光接收器在设定位置分别接收各个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并导出,用光电探测器测试这些导出的光的功率或者光强;若这些导出的光中,出现功率或者光强异常,则判定该批半导体激光器在寿命老化测试中出现异常。本发明能够对半导体激光器的整个老化寿命测试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实时监测被测激光器的功率或者光强。
-
公开(公告)号:CN102082395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589415.9
申请日:2010-12-17
Applicant: 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波长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叠阵耦合系统及其制备方法,这种多波长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耦合系统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偏振合束模块、滤波模块、和聚焦透镜,所述的半导体叠阵偏振合束模块置于滤波模块前端,所述的聚焦透镜置于滤波模块后端。本发明的多波长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叠阵耦合系统,采用独特的光纤耦合技术,可以实现多波长高功率输出的输出,光功率密度高,同时光斑形状和大小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975549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610151371.5
申请日:2006-09-07
Applicant: LIMO专利管理有限及两合公司
Inventor: 维塔利杰·利索塔奇恩库 , 阿里克西·米科哈洛夫 , 尤瑞·米科利阿维 , 麦克希姆·达什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292 , G02B27/0087 , G02B27/0961 , G02F22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影响光线的装置,包括第一透镜元件阵列(1),要被影响的光线可以至少部分地穿过这些透镜元件;第一相位改变元件阵列(3),它们可以改变穿过第一透镜元件阵列(1)中各个透镜元件的光线的相位;第二透镜元件阵列(9),被相位改变元件改变了相位的光线可至少部分地通过这些透镜元件,其中第二透镜元件阵列(9)如此设置在装置中,使得要被影响的光线的多个局部强度最大值可形成在要被影响的光线的传播方向(Z)上第二透镜元件(9)的范围内;第一透镜元件,它被设置在第一透镜元件阵列(1)与第二透明元件阵列(9)之间;以及第二透镜元件(22),它被设置在第一透镜元件(5)与第二透镜元件阵列(9)之间,其中第一相位改变元件阵列(3)被设置在第一透镜元件(5)与第二透镜元件(22)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1841127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98093.5
申请日:2010-06-11
Applicant: 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替换芯片的水平阵列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包括内设有液体通道的制冷器,制冷器的上端面是水平安装面,水平安装面上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独立的激光器芯片安装组件,激光器芯片安装组件由芯片以及自下而上依次层叠固定的下绝缘片、正极热沉、上绝缘片、芯片负极连接片和电极连接片组成,芯片的正极面与正极热沉连接,芯片的负极面与电极连接片连接;多个激光器芯片安装组件的上端设有固定板。本发明以多个独立激光器芯片(巴条)为核心,在水平方向排列成激光器芯片安装组件阵列,多个激光器芯片安装组件共用一个制冷器,可以降低热阻提高散热能力,增加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在外加准直系统的条件下可大大提高激光光束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640372A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910023745.9
申请日:2009-08-31
Applicant: 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兴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低成本单巴条液体制冷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这种激光器包括上液体制冷块、连接片、绝缘片、正极连接片、连接片固定片和下液体制冷块,还包括有微正极块,所述下液体制冷块、微正极块、绝缘片、负极连接片和上液体制冷块依次自下而上层叠连接在一起,下液体制冷块、微正极块、绝缘片和负极连接片上分别对应设有入液通孔和出液通孔,上液体制冷块设有入液孔和出液孔,入液孔和出液孔通过连接孔连通,入液通孔依次层叠后组成入液通道,出液通孔依次层叠后组成出液通道。本发明不但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而且冷却介质流阻小、压降低,容易密封、散热能力强、寿命长、可靠性高,完全可满足激光的大功率输出散热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465516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910020854.5
申请日:2009-01-09
Applicant: 西安阿格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兴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02476 , H01L2224/45144 , H01L2224/85203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1004 , H01L2924/01013 , H01L2924/0105 , H01L2924/01078 , H01L2924/01079 , H01S5/02272 , H01L2224/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铜支撑块、正极铜片、负极铜片和芯片,铜支撑块上设有台阶且其两端各设有一个凸台,凸台上开有螺孔,芯片与陶瓷片焊接,陶瓷片贴在铜支撑块上,正极铜片和负极铜片分别焊接正极陶瓷片和负极陶瓷片,正极陶瓷片和负极陶瓷片焊接在铜支撑块的台阶上,芯片的负极贴铜连接片,铜连接片与正极铜片贴合,陶瓷片与负极铜片间采用金丝压焊。本发明结合C-mount和CT-mount,兼具导热和绝缘的优点。并且采用硬焊料焊接,激光器的可靠性高。陶瓷片与芯片的线膨胀系数比较匹配,且陶瓷片的厚度较小,因此激光器的体积更小。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功率高于3瓦。
-
公开(公告)号:CN1193740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19003.4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凡
IPC: F21K9/61 , F21K9/64 , F21V29/502 , G02B6/00 , F21Y115/10 , F21Y115/3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束激发装置和光源。通过设置与激发部件贴合的导光部件,并将激发光源朝向导光部件斜向发出激发光束对激发部件进行激发,使得导光部件背离激发部件的一面能够保留足够空间安装导热部件,且安装导热部件时不会对激发光源发出的激发光束造成遮挡。
-
公开(公告)号:CN1192757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0133629.7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S5/02326 , H01S5/02315 , H01S5/0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封装结构、激光器和光学元件,所述封装结构包括PCB板和至少一个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电极块,所述电极块直接与所述PCB板连接;至少一个芯片,所述芯片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极块之间,所述芯片两侧均由所述电极块保持以固定所述芯片,所述发光模块经构造成所述电极块将所述芯片以与所述PCB板所在平面呈夹角的方式保持,以使得所述芯片的出光方向与所述PCB板所在平面不平行。通过所述封装结构能够降低寄生电感、增强散热能力以及降低芯片变形风险,另外还能改善机械装配难度,从而增强装配的灵活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256667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1811354333.9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浦模块及具有其的固体激光器。该泵浦模块包括:泵浦源,泵浦源为两个且并排设置,用于提供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快轴准直元件,设置于泵浦源的出光侧,用于对第一激光和第二激光进行快轴准直;偏振合束元件,设置于快轴准直元件的出光侧,用于使快轴准直后的第一激光与第二激光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并进行合束以得到第三激光;慢轴准直元件,设置于偏振合束元件的出光侧,用于对第三激光进行慢轴压缩和汇聚以得到激励源。上述泵浦模块一方面可以提高泵浦光束的慢轴方向光束质量,另一方面双泵浦源形成相互备份和高性能余量,避免了单个泵浦源发光点随机失效造成的泵浦源异常或失效,从而能够满足高可靠性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1050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310672031.0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冯亮
IPC: G01S7/48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扫描模组和激光雷达系统,涉及光学扫描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发射模组或收发模组的出光光路上的反射镜,至少一个反射镜为扫描镜,发射模组或收发模组出射的光束经反射镜在预设维度方向至少两次扫描、反射后射出,通过至少两次反射镜在预设维度方向的扫描角度的叠加,增大光学扫描模组在预设维度方向的扫描角度。模组的扫描角度为至少两个反射镜在预设维度方向的扫描角度的叠加,增大光学扫描模组的扫描角度,实现在预设维度方向上大视场角的扫描。至少两个反射镜的同步精度小,扫描误差相对现有单个振镜的扫描误差降低,解决了现有系统校准困难的问题,能够实现量产、良品率高,且成本相对更具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