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填塞材料的座椅的表皮构造及带填塞材料的座椅的表皮缝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93106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480064981.4

    申请日:2014-09-22

    发明人: 新道隆

    IPC分类号: B60N2/58 B68G7/05

    摘要: 若要使带填塞材料的座椅的表皮(装饰罩)具有高级感,则部件数量会增加或者作业工序会变复杂。因此,在多片装饰罩片(14‑1a~14‑1c)的一端,将未以填塞材料(20a~20c)进行贴里的部分设为缝边(14‑1ar、14‑1bl、14‑1br、14‑1cl),对缝边进行缝制而形成第一缝制部(31)。使长条的填塞材料(22)重叠于连续成形的装饰罩片里侧,在连续的装饰罩片的两端对装饰罩片、该填塞材料、长条的填塞材料进行缝制而形成第二缝制部(32)。在第一缝制部的两侧的缝边对装饰罩片、长条的填塞材料进行缝制而形成第三缝制部(33),从而连续成形多个带填塞材料的装饰罩片而形成装饰罩。

    儿童安全座椅锁定装置
    7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77627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580001006.3

    申请日:2015-02-03

    IPC分类号: B60N2/58 B60N2/28

    摘要: 儿童安全座椅锁定装置具备:被固定于所述车体框架并将儿童安全座椅的扣合件能够装卸地保持的锚定部;与所述锚定部独立地安装于所述车体框架的座垫。所述座垫包括:具备收容被保持在所述锚定部的所述扣合件且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部的软垫;覆盖该软垫,并具有所述扣合件在所述槽部的前方位置插入的插入用狭缝的表皮;以及将从所述插入用狭缝插入的所述扣合件在所述槽部的位置朝向所述锚定部引导,且与所述软垫相比硬质的引导部。

    座椅靠背
    7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17409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446940.3

    申请日:2014-09-03

    IPC分类号: B60N2/64 B68G7/05

    CPC分类号: B60N2/757 B60N2/015 B60N2/70

    摘要: 一种座椅靠背,其包括座椅靠背框、座椅靠背垫(4)、表皮材料(5)和扶手(2)。扶手(2)能在直立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直立收纳状态下,扶手(2)收纳在座椅靠背垫(4)的收纳凹部(3)中,在使用状态下,扶手(2)从收纳凹部(3)朝向座椅前方侧(Fr)突出。收纳凹部(3)的内表面由表皮材料(5)覆盖。树脂板(7)固定在覆盖收纳凹部(3)的底面(3M)的第一表皮材料部分(6)的背面(6U)并设置为与该背面重叠。树脂板(7)存在于收纳凹部(3)中的第一表皮材料部分(6)和座椅靠背垫(4)之间。

    车辆座椅
    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2771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03568.3

    申请日:2011-12-22

    摘要: 座椅靠背垫(70)具有用于将蒙皮材料折入其中且形成于中部(71)和侧部(72)之间边界上的凹槽(73)。孔部(槽孔(74))沿凹槽(73)形成在凹槽(73)的底部。用于将折入蒙皮材料的折入金属丝(76)包括多个沿凹槽(73)设置的折入部(76A)以及绕过孔部连接折入部(76A)的连接部(迂回部(76B))。对于这种结构而言,当乘坐者(P)的上身在车辆遭受尾部撞击过程中陷入座椅靠背(S2)时,由凹槽(73)构成边缘的中部(71)可以轻易且充分地相对于左、右侧部(72)向后移动。此外,折入金属丝(76)未通过孔部外露,因此提高了座椅靠背垫(70)和折入金属丝(76)之间的附着力。

    基网及座席构造
    7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5826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280057808.2

    申请日:2012-11-23

    IPC分类号: B60N2/70 A47C7/32 A47C7/40

    CPC分类号: B60N2/7011 B60N2/66 B60N2/7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网及座席构造,其用于提高姿势支承性、体压分散性、能量吸收性等。靠背用基网(170)由三维立体编织物形成,并局部地设置使该一对表面针织物彼此在厚度方向上接近的接缝(171a~171d),通过接缝在厚度方向上赋予规定的预备压缩,从而在面方向(拉伸方向)产生残留应力。因此,由于局部的残留应力的提高,使得局部刚性增加,其结果是,通过采用以接近均匀的压力支承凹凸多的人体且在所期望的部位设置接缝(171a~171d)这样的简易的结构,能够提高姿势支承性、体压分散性。另外,通过任意调整接缝(171a~171d)的形成位置,能够调整压力分布而将振动模式容易地控制为所期望的设定,还能够容易地实现振动吸收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