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站融合的改进方法
    8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43768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02940.0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站融合的改进方法,包括: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调整判断矩阵C直至判断其一致性符合要求;求解判断矩阵C得到层次结构模型中各个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灰色评估权矩阵;确定评价指标的状态隶属度,建立状态评估矩阵,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状态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对多站融合建设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充分考虑储能电站、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放电站、5G基站等站点以及融合转型评价指标,采用层析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得到的能效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反馈给专家,指导设备优化、升级和改造。

    有源配电网构网型分布式储能容量配置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99497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72320.5

    申请日:2025-04-16

    Abstract: 有源配电网构网型分布式储能容量配置优化方法及系统,建立故障停电时长内有源配电网的孤岛划分指标体系,基于孤岛划分指标体系确定有源配电网中各孤岛内构网型储能的容量配置范围以及负荷分布;以恢复负荷量最大、恢复负荷加权和最大、系统网损最小和开关操作次数最少为目标函数,以连通性约束、电流电压约束、支路功率约束、构网型储能约束与孤岛划分指标体系构成联合约束条件;基于0/1背包理论,利用目标函数和联合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以所确定的孤岛内构网型储能的容量配置范围以及负荷分布为输入参数,迭代求解优化模型,得到有源配电网构网型分布式储能容量配置优化方案,解决了配电网构网型分布式电源最优接入位置及容量分配的问题。

    数据中心的环形冗余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8290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72052.8

    申请日:2025-01-17

    Abstract: 数据中心的环形冗余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数据中心包括r台待供电的设备,供电系统包括:环形连接的2n个不间断电源,相邻的m个不间断电源为同一台设备供电,相邻2个不间断电源与一台设备之间的2条供电线路构成1组供电回路,并且相邻2个不间断电源由不同的市电回路供电,m为偶数,且2≤m≤2n、r≤2n;每组供电回路上设置一台断路器,通过控制断路器的得电或失电,以控制每台设备对应的1组供电回路中1条供电线路停运、另1条供电线路在运;其中,停运的供电线路对应的不间断电源由市电回路充电,作为在运的供电线路对应的不间断电源的冗余电源,实现物理隔离,在减少断路器数量的同时提高了供电连续性和可靠性。

    一种基于城市大数据的建筑原型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28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54981.1

    申请日:2024-11-19

    Abstract: 一种基于城市大数据的建筑原型生成方法,步骤1,计算居住用地的各特征参数和居住建筑的各特征参数;步骤2,基于居住用地与居住建筑的各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删除冗余的特征参数;基于保留的居住用地、居住建筑的各特征参数与居住建筑的能耗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用于聚类的居住用地、居住建筑的聚类特征参数;步骤3,基于所确定的居住用地聚类中心和居住建筑聚类中心,进行两阶段的聚类,得到最优的居住用地聚类中心所聚焦的最优的居住建筑聚类结果以生成建筑原型集;步骤4,基于建筑原型集,分别计算建筑能源需求指标;当建筑能源需求指标的综合值小于设定门槛时,重复步骤3以重新生成建筑原型集。建筑原型满足城市建筑能源需求预测。

    电解水制氢系统接入电网试验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8412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073393.9

    申请日:2024-08-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解水制氢系统接入电网试验测试系统,包括运行风险评估模块、附加检测分析模块和综合分析预警模块。本发明通过对电解水制氢系统接入电网进行试验测试,分析在此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故障,并针对故障进行及时处理,通过综合评估电解水制氢系统接入电网后的多项关键运行参数,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故障预警和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系统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而且通过减少对单一参数监测的依赖,避免了频繁误报的问题,从而优化了电解水制氢系统在电网中的集成和运行。试验测试后,可以根据试验测试的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在电解水制氢系统接入电网后持续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