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87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47132.5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12P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酶分步转化法从马蓝叶中制备生物碱化合物的方法,属于植物活性物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用马蓝鲜叶或干叶为原料,经过90℃以上的热水提取,双酶分步转化,然后离心、洗涤和干燥等工艺制备得到的粉末。该方法操作简便,过程环保,制备得到的生物碱化合物得率和含量都高,且种类丰富。
-
公开(公告)号:CN11750370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006736.5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A61K9/127 , C07C403/24 , C08G65/337 , C08G65/332 , A61K47/10 , A61K47/22 , A61K41/00 , A61K31/33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叶黄素的光响应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PEG‑OE‑L嵌段共聚物用于靶向药物输送。首先通过以叶黄素(L)、原酸酯(OE)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PEG‑OE‑L嵌段共聚物。然后按照一定的质量比例将PEG‑OE‑L和卵磷脂混合,通过超声薄膜水化法制备出双响应性脂质体(Dr‑lips)。Dr‑lips对紫杉醇(PTX)和二氢卟吩E6(Ce6)具有高包封率。同时,660nm的近红外(NIR)光下,Ce6在加速叶黄素和PEG‑OE‑L的光降解率,装载Ce6和PTX的Dr‑lips不仅在靶向输送和释放上表现出优秀的pH和光双响应性,还在体外显示出显著的活性氧(ROS)产率和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0554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0302258.7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凯里小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A61K36/704 , A61K36/315 , A61K36/195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协同生物转化制备富含靛蓝的马蓝发酵干叶的方法,具体涉及植物加工领域,该方法为将马蓝鲜叶去杂后进行热风萎凋,再冷却平衡水分后,喷洒复合酶液进行酶解,静置催化辅助破壁发酵,熟化灭酶,向熟化叶中加入糖苷酶,挤压后进行半固态发酵,再干燥制得富含靛蓝等生物碱马蓝发酵叶。本发明制得的富含靛蓝等生物碱发酵叶,其中靛蓝含量与鲜叶相比,提高400%以上,更易在常温下保存,与传统工艺相比,减少液态发酵后期产生的大量废水,工艺过程更加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3135822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0278360.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银杏叶提取物加工废水中高效分离莽草酸的方法。以银杏叶提取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为原料,先用截留分子量为30~50kDa的超滤膜进行过滤分离,将超滤膜透过液继续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和富集,将纳滤浓缩液加入装有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层析柱中进行吸附纯化,上样结束后先以3~4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再以20%~30%乙醇溶液洗脱,收集乙醇洗脱部分,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得到莽草酸产品,莽草酸纯度>99%。该技术能耗低,操作简单,绿色安全,银杏提取物车间无需新增溶剂种类即可回收莽草酸,非常适合在工业中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5087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125535.3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8G83/00 , A61P35/00 , A61K47/55 , A61K41/00 , A61K31/765 , A61K31/71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光控活性银杏叶聚戊烯醇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高纯度银杏叶聚戊烯醇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手段将聚戊烯醇末端羟基替换成配位能力更强的活性基团,然后再与钌多吡啶配合物进行络合反应,合成银杏叶聚戊烯醇‑钌多吡啶金属配合物;制备的配合物具有较好的光致解离效率以及光控抗肿瘤性能,可为高值化银杏叶聚戊烯醇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256398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910546356.8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7D317/60 , C07D317/54 , C07D317/6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HDAC抑制活性的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不饱和漆酚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阻断漆酚氧化聚合,通过Diels‑Alder、水解和羟氨化等反应,在漆酚侧链尾部引入异羟肟酸基团,并且在其苯环或烷基链引入硝基和羟基等不同药效基团,合成了3种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衍生物,3种化合物均能很好地与HDAC的活性口袋结合,可与其残基形成稳定氢键相互作用,并能与活性口袋底部的Zn2+形成稳定螯合,具有很好的HDAC的抑制活性,3种化合物对HDAC 2和HDAC 8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与FDA批准的HDAC抑制剂SAHA的IC50值相当,可应用于临床抗肿瘤药物中,附加值极高,可以成为临床上开发新型漆酚基HDAC抑制剂的一种新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230086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254521.1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南京中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野漆树蜡酸值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配置盐溶液;(2)加入野漆树蜡,加热搅拌溶解,并滴加碱溶液;(3)保温静置,分离澄清下层盐溶液,将水加入上层蜡质层并搅拌,静置,洗涤,分离出透明澄清蜡质层;(4)转入真空蒸发装置,得到脱水澄清蜡质层;(5)用钢带机制粒,保温,通过物料泵输送,通过钢带平板造粒机布料器制料;(6)分析半球状野漆树蜡固体颗粒,得到酸值小于20的脱酸野漆树蜡。本发明能够将野漆树蜡的酸值由100.98mg/g降低至17.89mg/g,且产品颗粒饱满,成粒率高于98%,水份含量低于0.05%,可满足野漆树蜡日化和外用医用材料方面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25639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46356.8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07D317/60 , C07D317/54 , C07D317/6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HDAC抑制活性的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不饱和漆酚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阻断漆酚氧化聚合,通过Diels-Alder、水解和羟氨化等反应,在漆酚侧链尾部引入异羟肟酸基团,并且在其苯环或烷基链引入硝基和羟基等不同药效基团,合成了3种亚甲基醚漆酚异羟肟酸衍生物,3种化合物均能很好地与HDAC的活性口袋结合,可与其残基形成稳定氢键相互作用,并能与活性口袋底部的Zn2+形成稳定螯合,具有很好的HDAC的抑制活性,3种化合物对HDAC 2和HDAC 8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与FDA批准的HDAC抑制剂SAHA的IC50值相当,可应用于临床抗肿瘤药物中,附加值极高,可以成为临床上开发新型漆酚基HDAC抑制剂的一种新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5132184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510585007.9
申请日:2015-09-11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PC: C11B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临界萃取和分子蒸馏耦合制备栀子花精油的方法。以栀子花为原料,经过以下步骤:(1)将桅子鲜花进行阴干粉碎或盐水发酵进行预处理;(2)对预处理得到栀子花进行亚临界萃取,得到栀子花油;(3)在栀子花油中加入乙醇或丙酮进行脱蜡处理;(4)将脱蜡处理后的栀子花油进行短程分子蒸馏,得到栀子花精油。本发明工艺路线简单,得率高,产品品质好,适合扩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93902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191362.6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南京中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Inventor: 王成章
IPC: A61K8/92 , A61K8/73 , A61K8/67 , A61K8/60 , A61K8/49 , A61K8/37 , A61K8/19 , A61K8/06 , A61Q19/02 , A61Q17/00 , A61Q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漆蜡复合白木香油制备漆蜡基纳米银微乳液的方法。取漆蜡和乌桕蜡按质量百分比40~70∶30~60置于反应器中,通过加氢催化制备漆蜡基复合蜡,再与异丙醇按质量百分比10~30∶70~95置于反应器中,加入脂肪酶,脂肪酶与漆蜡溶液质量比为为3~10∶1000,制备漆蜡基复合蜡异丙酯黄色油状液体。漆蜡基复合蜡异丙酯、白木香油、壳聚糖乳化剂、纳米银液体和去离子水按质量百分比例5~15∶1~5∶0.1~5∶0.1~5∶80~95置于反应容器中乳化制备漆蜡基白木香油复合蜡纳米银乳液,再与熊果苷微乳液复配制备熊果苷漆蜡基复合蜡纳米银乳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白色念珠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