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70064B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0810037090.6
申请日:2008-05-0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上虞市金腾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IPC: C07C255/37 , C07C253/30 , C09B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蒽酮类似物及其用途。本发明的发明人对紫蒽酮进行适当的化学修饰后可得一种紫蒽酮类似物。经分析测试:该种紫蒽酮类似物的荧光发射波长约为716.5nm,且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可作为近红外荧光染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569768C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710046717.X
申请日:2007-09-3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捷虹颜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D405/06 , C09K11/06 , H01L51/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1,4-吡喃衍生物及其用途。1,4-吡喃衍生物,其具有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所设计并制备的1,4-吡喃衍生物的发光效率至少是现有化合物(DCJTB)的1.5倍(最高达2倍以上)和/或其最大激发波长相对于DCJTB红移了43nm,可达到纯正的红色,且其制备简单和产率较高,适合于规模化商业制备。(见右式)式I中:R1,R2分别选自叔丁基或式II所示基团中一种,且R1和R2中至少有一个为式II所示基团;(见右式)式II中:R3为H、C1~C6烃基或C1~C6烷氧基。
-
公开(公告)号:CN1259312C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410016565.5
申请日:2004-02-26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7D235/06 , C07D277/66 , C07D263/57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致磷光或荧光的取代苯并杂环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含有苯胺和苯并杂环功能团,具有将良好的空穴传输能力和发光(磷光或荧光)性能。应用于电致发光器件时,其最大发光波长分别在408~480nm(呈蓝光),和570-630nm(呈橙红光);在驱动电压20V下最大光亮度分别为4500cd/m2和4300cd/m2。
-
-
公开(公告)号:CN1203131C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03141534.2
申请日:2003-07-1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9B2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光、酸致变色性能的二芳乙烯类黄色功能染料及其合成和变色方法,所说的功能染料为3,4-二(取代五元杂环)-2,5-二亚氨基吡咯啉类化合物,其是以1,2-二腈基-1,2-二(取代五元杂环)乙烯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氨类化合物于极性溶剂中进行反应制得。所制化合物在酸或光的作用下,由无色变为黄色,并可进行多次可逆循环。利用这种性能,该类化合物可用作光控可擦写全色打印或全色展示、pH计、光和化学开关、光控可逆变色装置,以及采用酸致变色和光致变色双模式进行高密度信息记录等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560052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200410016567.4
申请日:2004-02-26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7D401/10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电致磷光或荧光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所说衍生物含有1,8-萘酰亚胺和苯并噻唑等五圆杂环功能团,其可保证载流子的注入、复合到激子的产生都发生在分子内,同时避免由于共轭离域度的变化而引起发光色度变化的缺陷;其最大发光波长在511~521nm之间(发黄绿光)或大于630nm(发红光),在驱动电压20V下,最大光亮度为4500~4800cd/m2。
-
公开(公告)号:CN1266877A
公开(公告)日:2000-09-20
申请号:CN00111494.8
申请日:2000-01-2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含多功能团嵌段式电致发光聚合物及其应用。发明人将电子传输功能团、空穴传输功能团和发光单元直接连接于大分子的主链上,使载流子的注入、复合到激子的产生都发生在聚合物的主链内,避免非均相的影响。该类含有多功能团的嵌段式聚合物可作为高量子效率的单层电致发光材料,更有效地保持电子、空穴的平衡及复合。其最大发光波长为540nm,为黄绿光,最大发光亮度为96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0.21m/w。
-
公开(公告)号:CN1198746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59051.X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7D409/06 , C09K11/06 , A61K49/00 , A61K5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β斑块双模式成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喹啉‑丙二腈作为荧光染料母体,二甲氨基苯等单元作为Aβ斑块结合基团,引入噻吩等单元作为π桥延长探针发射波长,并以18F作为PET显像核素制得Aβ斑块双模式成像探针,该探针具有荧光发射波长长、亲和力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优异等优点,能够实现Aβ斑块的染色标记,准确反映斑块的分布、形态大小等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8325358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0247486.2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亲脂性近红外七甲川菁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旨在提供能够用于胸导管荧光显影的一种高亲脂性近红外七甲川菁染料,及染料制剂的制备与术中显影的应用方法。与传统以吲哚菁绿为代表的七甲川菁染料不同,该染料不包含磺酸基、羧基、羟基等水溶性基团,同时通过染料侧链取代基脂肪烃的长度调控染料的亲脂性。因此,该类染料能够溶解在以橄榄油为代表的的脂质中,并保持高荧光亮度的性能。进一步的,通过染料中位取代基R的不同,可以实现胸导管的高对比度荧光显影。
-
公开(公告)号:CN1193851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47856.0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响应型电荷可控的纳米杀菌剂,所述纳米杀菌剂的平均粒径范围为80‑200nm,平均Zeta电位的范围为‑4.2mV‑41.5mV;所述纳米杀菌剂为规则球形,所述纳米杀菌剂由阳性聚合物、阴性聚合物和吡唑醚菌酯共同组成,通过调节阳性聚合物与阴性聚合物的比例对纳米颗粒表面电荷的进行控制,并利用温度响应优化了纳米颗粒在叶片上的沉积与摄取效果,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4%,同时在温度调控下,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效果可提高至88%左右,与常温相比提高了将近一倍,显著提高了吡唑醚菌酯的施用效率,改善了纳米颗粒的沉积均匀性和植物的摄取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