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05103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0783755.7
申请日:2017-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中边坡支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孔内点锚抗滑桩挡墙,用于阻挡能够形成塌落拱的边坡,其结构包括:抗滑桩、锚索、桩顶梁和挡土板;抗滑桩按一定间距平行排列设置,桩顶梁位于抗滑桩顶部,连接若干抗滑桩,挡土板位于抗滑桩之间,且与两侧的抗滑桩连接,用于为边坡在相邻抗滑桩之间形成的水平塌落拱内岩土提供抗力,抗滑桩底具有一体形成的用于伸入坡底预定长度的伸出部,每根抗滑桩上间隔预定距离形成有锚点,每个锚点连接至少一根锚索,抗滑桩上锚点周围能独立提供锚索需要水平抗力的区域为点锚段,点锚段之间为非点锚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孔内点锚抗滑桩挡墙成型方法。本发明大幅度减小抗滑桩本身结构尺寸和钢筋,降低造价、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8323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18314.X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高光谱‑数字耦合钻孔成像技术的地质强度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碳酸岩岩心的高光谱照片和钻孔图像,对所述高光谱照片预处理,得到预处理高光谱图像;获取矿物光谱库,将所述预处理高光谱图像和所述矿物光谱库匹配,得到矿物类别信息;根据所述钻孔图像得到岩体完整性指数;根据所述预处理高光谱图像得到碳酸盐矿物含量,根据所述碳酸盐矿物含量和所述矿物类别信息计算强度折减系数;根据所述强度折减系数和所述岩体完整性指数计算地质强度指标;根据所述地质强度指标对河岸边坡碳酸盐岩地质强度进行评价。本发明能够规避传统GSI评价方法的不足,降低了边坡岩体失稳的风险,评估精度高,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44766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82188.9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中南大学
IPC: G08B31/00 , G08B21/10 , G06F18/213 , G06F18/2415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前兆特征的崩塌滑坡临期预警方法,通过利用时间差和加速度异常幅值两个参数定义了滑坡运动强度因子计算式,将当前异常数据与前1个或2个异常数据发生时间求差并做倒数处理,时间差越小,表示异常数据发生频率快,求倒数后的值越大,表示滑坡动越强烈,再乘以当前时间加速度幅值,当运动频率一定时,加速度异常数据幅值越大,也表明运动越强烈,将两者再相乘即可准确表示滑坡的运动强度,实现了利用时间和异常监测数据对滑坡运动强度进行了量化处理。相比于拉线位移计的监测,适应性强、精确度更高,比GNSS监测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可大幅提高临灾预警的时效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1245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15353.4
申请日:2024-03-19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147 , G06V10/58 , G06T5/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基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光谱的岩石矿物识别和分类方法,包括:设置监测站点和设备;采集高光谱图像信息和获取电磁波谱;获取处理像素图像;对高光谱数据进行样本识别和样本选择,分析光谱特征并存储入库;使用光谱分拣和空间分拣分别控制光谱波段和像素数;图像反射率校准和对监测传感器校准;对高光谱图像数据校正,将光谱图像转换为反射率图像,并进行平滑处理;反射率图像叠加和可视化处理;使用非线性支持向量机,建立地基分析模型,并训练和优化;验证分类训练样品的有效性,并进行岩石分类识别。本方法在库岸测绘过程中高效、有效,能突出潜在的重要位置,有助于预测库岸上可能的地貌变化和安全威胁。
-
公开(公告)号:CN11778749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49755.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预测及管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IS云计算的滑坡三维可视化时空管理系统,包括智能算法计算中心云服务器、数据采集管理中心云服务器和GIS云计算中心服务器,智能算法计算中心云服务器、数据采集管理中心云服务器和GIS云计算中心服务器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互。本发明以内嵌滑坡先验特征信息函数库,并在预测精度判别函数的指导下,采用出栈和入栈的方式让模型进行自适应调整,以得到随外界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同时以插值法得到滑坡监测对象的面域位移云图,让用户能从时间、三维空间对滑坡监测对象进行提前感知,为滑坡灾害的治理提供指导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610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52390.6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5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工程尺度下边坡离散元数值模拟准确性的方法,获取目标边坡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试验结果;构建与物理力学试验所用试样同等尺度的离散元数值模型,确定离散元数值模型中填充的最小颗粒直径、颗粒粒径分布、最大颗粒直径并颗粒充填;基于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试验结果,对离散元数值模型中颗粒接触模型的第一细观参数标定;基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信息构建工程尺度下的目标边坡演化数值分析模型;以预设规则确定工程尺度下目标边坡演化数值分析模型中颗粒直径和颗粒接触模型中的第二细观参数;对得到的模型和参数数值模拟演化过程得到数值模拟结果。本发明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7447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10236196.9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该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滑坡岩土体内部应力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传感器缸体,所述传感器缸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设有至少2组压力传递杆件,所述压力传递杆件与空腔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压力传递杆件的一端位于传感器缸体外侧,另一端位于空腔的内部,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端设有与之连通的高压气管,所述高压气管从传感器缸体内设置的高压气管通道引出,所述高压气管引出传感器缸体外侧的一端上设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一端与高压气管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气压采集组件。本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应力监测方式所测得的应力与岩土内部实际应力存在较大(56)对比文件彭凯贝.深孔原位直剪测试仪及集成传感构件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7,第43-56,123-125页.
-
公开(公告)号:CN11552610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41465.7
申请日:2022-10-11
IPC: G06F30/27 , G06F119/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防治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源监测数据的滑坡稳定性智能动态预测方法,获取地质背景条件、物理学参数和历史监测数据,基于获取的数据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建立数值模型;设定滑坡数值模拟过程的边界条件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得到目标滑坡隐患点历史的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并结合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计算获得目标滑坡隐患点不同时间阶段的稳定系数;形成供输入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的数据集,对基础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生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选取得到集成学习的基学习器,并得到性能最优的学习堆叠模型,进行稳定系数获取。本发明实现了滑坡稳定性实时、高效、准确的预测,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3596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08519.5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滑坡灾害预警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序贯评估法的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方法,该方法包括:S1:设置滑坡预警级别;S2:统计预测区域内降雨数据和滑坡灾害数据;S3:利用统计法对该预测区域进行评估,获取该预测区域的第一预警级别;S4:若该预测区域的第一预警级别阈值满足预设的预警级别阈值,则采用物理法对该预测区域的危险区域进行评估,获取该预测区域的危险区域的第二预警级别;S5:将第一预警级别与第二级预警级别预取进行耦合,获取预测区域的滑坡预警等级图。本发明基于统计和物理危害性评估方法的顺序应用,结合了两种互补方法的优点,增强了预警结果的空间识别能力和时间适用性,提高了滑坡灾害预警的可靠性和简便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612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58243.9
申请日:2022-06-10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滑坡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GIS的大面积三维边坡稳定性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输入;S2:建立r.slope.stability模型;S3:椭球体数量测试;S4:解决计算机内存与运算时间问题;S5:模型参数化;S6:结果验证以及模型可视化;采用上述方法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基于GIS的三维边坡稳定性模型r.slope.stability在计算时间和模型结果上进行优化,计算安全系数和斜坡失稳概率,极大地缩短了在对大面积边坡稳定性建模所需时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