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金属的回收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950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80066856.6

    申请日:2023-0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对作为有价金属的回收方法中的处理原料的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的混合粉能够抑制操作时的发尘、降低处理混合粉时发生的携带所导致的有价金属的回收损失的方法。本发明是有价金属的回收方法,其包括准备工序(S1),该工序准备包含废锂离子电池的原料,在准备工序(S1)中,通过执行预备混炼工序(S13)和造粒工序(S14)来制备由混合粉构成的造粒物,该预备混炼工序(S13)是在包含构成废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混合粉中添加水来进行预备混炼,所述造粒工序(S14)是对预备混炼物进一步混炼并造粒。预备混炼工序(S13)中的水的添加量优选调整为以相对于混合粉的重量比计为0.14~0.16。另外,在造粒工序(S14)中,优选使用双轴桨叶式造粒机,将桨叶前端的周速度设定为50m/分钟~90m/分钟。

    有价金属的回收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9017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80062589.5

    申请日:2023-08-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干式冶炼工艺从废锂离子电池廉价地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本发明是从废锂离子电池回收有价金属的回收方法,其中,其包括:氧化焙烧工序(S3),该工序对包含废锂离子电池的原料实施氧化焙烧处理;以及还原工序(S4),该工序在存在碳的条件下对得到的氧化焙烧物进行还原。在氧化焙烧工序(S3)中,导入成为处理对象的原料中的碳的化学当量的1.5倍以上的氧化剂,在600℃以上且900℃以下的范围内选择的处理温度条件下进行氧化焙烧处理,使得到的氧化焙烧物的碳品位成为小于1.0质量%。

    含镍氧化矿石的冶炼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854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380054973.0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提供CO2产生量减少且镍回收率较高的含镍氧化矿石的冶炼方法。本发明是含镍氧化矿石的冶炼方法,其包括:氢还原工序(S3),向包含含镍氧化矿石的原料供给作为还原剂的氢的同时进行还原处理;熔融工序(S4),对通过还原处理得到的还原物进行熔融处理;以及回收工序(S5),从通过熔融处理得到的熔融物分离炉渣,回收包含镍的金属。此外,优选为进一步包括将包含含镍氧化矿石的原料颗粒化的颗粒化工序,将颗粒化的原料提供到氢还原工序中的还原处理。

    氢氧化锂的制造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05283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80012969.9

    申请日:2021-0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2价以上的离子的负担的氢氧化锂的制造方法。氢氧化锂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3)。(1)中和工序:向第一含氯化锂的液体中添加碱,以获得中和后液的工序;(2)离子交换工序:使中和后液与离子交换树脂接触,以获得第二含氯化锂的液体的工序;(3)转化工序:对第二含氯化锂的液体进行电渗析以获得含氢氧化锂的液体的工序。通过该制造方法,能够在中和工序中粗略地除去2价以上的离子,因此能够减少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金属的负荷。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8473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80042238.8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具有更高循环容量维持率的正极活性物质。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具有锂镍复合氧化物的粒子和被覆粒子表面的被覆层,锂镍复合氧化物的粒子具有属于空间群R‑3m的晶体结构,至少包含Li、Ni、Mn及元素M,各元素的物质量比由Li:Ni:Mn:M:Nb=a:(1‑x‑y):x:y:z(0.95≤a≤1.10,0

    真空成膜装置和真空成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11780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010454239.1

    申请日:2020-05-26

    Inventor: 大上秀晴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难以在与冷却罐辊的外周面接触的长树脂膜表面等形成划痕的真空成膜装置和真空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将在卷出辊(110)卷绕的长树脂膜(1)卷出的卷出室(100);在从卷出室供给的长树脂膜的第一面侧形成金属膜的成膜室(400);以及将形成有金属膜的长树脂膜卷取到卷取辊(541)的卷取室(500)。成膜室具有将辊对辊搬送的长树脂膜卷绕到外周面并冷却的旋转驱动的冷却罐辊(431),以及沿该冷却罐辊的外周面配置的施加热负荷的成膜机构(432)~(435)。在该真空成膜装置中,在上述卷出室与成膜室之间设置有使保护膜(301)在搬送中的长树脂膜的第二面侧重合从而使保护膜夹在冷却罐辊与长树脂膜之间的保护膜重合室(30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