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545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076035.7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IPC: C12N7/00 , C12N9/24 , C12N15/81 , A01N63/50 , A01N43/60 , A01N41/10 , A01N37/44 , A01N43/80 , C12R1/92 , C12R1/8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噬菌体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大肠杆菌噬菌体菌株04922C及其表达产物解聚酶Depo54和应用。大肠杆菌噬菌体菌株04922C(Escherichia coli phage 04922C)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467,保藏时间为2020年9月4日;大肠杆菌噬菌体04922C能够代谢产生噬菌体解聚酶Depo54,该噬菌体解聚酶Depo54具有优异的降解细菌多糖及辅助抗生素杀灭细菌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76667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552496.8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IPC: A23L33/135 , A23L7/10 , A23L33/105 , A23L33/14 , B01D1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营养保健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刺梨黄酮的提取方法、一种螺旋藻速溶粉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刺梨黄酮的提取方法如下:S1原料粉粹:将刺梨原料干燥至含水率低于8%,粉碎,过60‑80目筛;S2双水相提取液配制:所述双水相提取液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六甲基磷酰三胺15‑25%,碳酸钾5‑8%,硫酸铵3‑6%,余量为水;S3提取:将所述粉碎后的原料粉末与所述双水相提取液在40‑60℃下混合,搅拌0.5‑1h,静置30‑45min,分层;S4分离:取上层有机相进行浓缩,析出晶体即为刺梨黄酮。本发明提供的提取方法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且在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产物纯度较高,收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487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94608.2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植保防治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丁香假单胞菌病害或青枯病的噬菌体、药剂及应用。本申请从福建省泉州地区的黄瓜种植基地分离筛选出新型噬菌体,于2021年3月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214,分类命名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hage 10P302A,其属于自复制短尾病毒科。该噬菌体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耐酸性、耐碱性以及紫外线耐受能力,且对丁香假单胞菌、青枯雷尔氏菌具有很高的杀菌活性;同时具有较广的噬菌谱,能裂解丁香假单胞菌45株、青枯雷尔氏菌16株,从而有效的解决农作物种植中出现的细菌病害感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1150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714708.8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IPC: A23K50/75 , A23K10/18 , A23K20/142 , A23K20/20 , A23K20/174 , A23K20/189 , A23K20/28 , A23K10/30 , A23K10/37 , A23K20/147 , A23K20/158 , A01K6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虾青素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利用红法夫酵母制剂提升蛋类虾青素含量的饲料及其应用。本申请的饲料包括基础饲料及含虾青素的红法夫酵母预混料,按重量份数计,在产蛋家禽养殖过程中,把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培育的含虾青素的红法夫酵母预混料加入到产蛋家禽食用的基础饲料中,产蛋家禽摄入含有虾青素的红法夫酵母的全价配合饲料,其中红发夫酵母所含的虾青素,经过家禽机体消化、吸收和转化,被转化富集到蛋黄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00527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95278.7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添加虾青素的花生牛奶,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生牛乳180‑220份、花生30‑50份、红豆30‑50份、红枣30‑50份、桂圆30‑50份、核桃10‑30份、蜂蜜6‑10份、虾青素6‑10份、胡萝卜提取物1‑5份、枸杞提取物1‑5份、安赛蜜0.5‑1.5份、海藻酸丙二醇酯0.5‑1.5份、柠檬酸0.5‑1.5份。本发明属于牛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添加虾青素的花生牛奶添加虾青素的花生牛奶及其制备方法,将红色食物、虾青素与牛奶混合在一起制备出花生牛奶,有效实现了抗氧化、美容养颜、暖宫防护、改善气血、提高身体素质的功效,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健康的保健牛奶。
-
公开(公告)号:CN11483651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717342.X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板菌落计数方法。本申请的平板菌落计数方法,将目标菌通过梯度稀释,然后从高到低选取适宜的目标菌稀释度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培养基平板上的无菌水推动平铺,即,采用移液器分别吸取一定量的无菌水和目标菌悬浮液依次滴入培养基平板中心处,然后利用重力及水的推动力使目标菌平铺,再将培养基平板放入恒温厌氧环境下进行培养,最终对目标菌进行计数。本发明可应用于多种需要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计数的目标菌的检测,无需借助于涂布棒进行涂布,可以节约时间,减少因借助外物带来的污染,并且检测数据很稳定且与用涂布棒平铺目标菌的结果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250104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084906.8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法夫酵母复合菌液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磷脂、胆固醇和红法夫酵母菌溶于乙醇中,得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用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水合介质中,置于60℃恒温水浴中加热,并搅拌至乙醇完全蒸发,超声10min,过滤,收集滤液;将所述滤液与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混合,加入发酵培养基和水,置于30℃下发酵培养48h,收集发酵液,得红法夫酵母复合菌液。从而使制得的红法夫酵母复合菌液可提高虾青素在应用产品中的稳定性,提高虾青素的保留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40743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053540.5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丁酸虾青素双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合成丁酸虾青素双酯:称取虾青素和丁酸钠置于棕色瓶中,加入无水丙酮混合均匀后,加入1-乙基(3-二甲基丙胺)碳二亚胺,充氮、避光、25~30℃下,磁力搅拌反应1~3h,获得反应产物;纯化丁酸虾青素双酯:硅胶与石油醚搅拌后湿法装柱,用3倍柱体积的石油醚压实硅胶柱;取反应产物,用石油醚溶解上样;先用石油醚冲洗出未反应的游离脂肪酸,再用石油醚/丙酮溶液冲洗出丁酸虾青素双酯酯,洗脱后收集双酯部分,减压旋蒸至干,即获得丁酸虾青素双酯。该方法可以化学改性的方法合成丁酸虾青素双酯,可提高丁酸虾青素双酯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184126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58246.3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方法,属于藻类培养和应用技术领域,所述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硅藻藻粉与氯仿/甲醇溶液混合进行抽提,将所述抽提液过滤、脱色、去除溶剂得到粗脂肪;2)将所述粗脂肪与NaOH乙醇溶液混合皂化获得皂化液,用正己烷萃取所述皂化液获得游离脂肪酸;3)将所述游离脂肪酸与硫酸甲醇溶液反应后,用生理盐水和正己烷进行萃取,收集上层液,向所述上层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即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所述方法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率高、纯度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393490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336825.5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IPC: A23L33/135 , A23L33/19 , A23L33/185 , A23L33/105 , A23L33/1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天然黄酮提取物的富铬螺旋藻营养粉及其制备方法,组成如下:螺旋藻提取物60-80份,乳清蛋白质粉20-30份,小麦水解蛋白质粉20-30份,枸杞提取物10-15份,槐米芦丁黄酮2-6份,富铬酵母提取物6-10份;所述槐米芦丁黄酮的提取方法如下:S1.原料粉粹:将槐米芦丁原料干燥至含水率低于8%,粉碎,过60-80目筛;S2.双水相提取液配制:所述双水相提取液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15%-20%N-甲基咪唑,磷酸氢二钾5-8%,碳酸钾3-6%,余量为水;S3.提取:将步骤S1粉碎后的原料粉末与步骤S2所配制的提取液在40-60℃下混合,搅拌0.5-1h,静置30-45min,分层;S4.分离:取上层有机相进行浓缩,析出晶体即为槐米芦丁黄酮。本发明营养价值高,具有极大的营养保健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