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三维赋形层叠体、及三维赋形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13876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080023109.0

    申请日:2020-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层叠体,其以层(X)/层(Y)/层(X)的顺序的层构成具有包含织物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织物层(X)、和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层(Y),所述织物包含单向性纤维增强树脂片材作为经纱及纬纱,所述单向性纤维增强树脂片材包含连续的碳纤维和热塑性树脂并且前述碳纤维沿长边方向拉齐,层(Y)的厚度(y)与层(X)的厚度(x)之比(y/x)为3~40,层(Y)的密度为0.2~0.6g/cc;对该层叠体赋予三维形状而得到的三维赋形层叠体;以及三维赋形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增强纤维束及成型材料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0390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780024525.0

    申请日:2017-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纤维束,其包含丙烯系树脂(A)、至少含有键合于聚合物链的羧酸盐的丙烯系树脂(B)、和增强纤维(C),丙烯系树脂(A)包含高于7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的重均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成分(A‑1),相对于丙烯系树脂(A)100质量份而言,丙烯系树脂(B)的量为3~50质量份,丙烯系树脂(A)与丙烯系树脂(B)的总含有率为增强纤维束整体的0.3~5质量%,所述增强纤维束的机械物性和操作性优异;以及,一种成型材料,其包含该增强纤维束和基体树脂。

    增强纤维束及成型材料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039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4525.0

    申请日:2017-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纤维束,其包含丙烯系树脂(A)、至少含有键合于聚合物链的羧酸盐的丙烯系树脂(B)、和增强纤维(C),丙烯系树脂(A)包含高于70质量%且为100质量%以下的重均分子量为15万以上的成分(A-1),相对于丙烯系树脂(A)100质量份而言,丙烯系树脂(B)的量为3~50质量份,丙烯系树脂(A)与丙烯系树脂(B)的总含有率为增强纤维束整体的0.3~5质量%,所述增强纤维束的机械物性和操作性优异;以及,一种成型材料,其包含该增强纤维束和基体树脂。

    层叠体及带缠绕管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91796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1880007579.0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如下层叠体、及弯曲刚性与压缩刚性的均衡性优异的带缠绕管,所述层叠体具有5层以上的层叠结构且各层为纤维沿一个方向取向而成的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层,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层中的树脂是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300℃的烯烃系聚合物,所述层叠体是在熔融加压成型中形状控制容易的层叠体。

    薄膜状的纤维增强树脂、以及树脂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51600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80016952.0

    申请日:2021-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状的纤维增强树脂,其能够抑制覆盖的树脂成型体的弯曲弹性模量的降低,并且能够充分提高耐冲击性。上述薄膜状的纤维增强树脂包含沿单向取向并排列的多个增强纤维、和含浸于上述增强纤维的基体树脂。上述基体树脂包含热塑性塑料和热塑性弹性体,相对于上述热塑性塑料的质量与上述热塑性弹性体的质量的合计而言,上述热塑性弹性体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6158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80021550.8

    申请日:2018-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层叠体,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将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层层叠于金属部件的工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具有下述工序:在金属部件上形成树脂被膜的工序;和隔着上述树脂被膜而层叠包含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层的工序,所述纤维增强树脂组合物含有20~80质量%的(I)熔点及/或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300℃的聚合物、以及20~80质量%的(C)增强纤维(其中,将成分(I)与成分(C)的总量作为100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