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89353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980026288.0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G7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形成薄膜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及包含该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聚酰胺‑酰亚胺清漆及聚酰胺‑酰亚胺薄膜,所述薄膜的机械特性、耐热性、及透明性优异,进而可以达成残留应力的降低。本发明涉及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及包含该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聚酰胺‑酰亚胺清漆及聚酰胺‑酰亚胺薄膜,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具有源自四羧酸二酐的结构单元A、源自二胺的结构单元B、及源自芳香族二羧酸二氯化物的结构单元C,结构单元A包含源自下述式(a‑1)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A‑1)、结构单元B包含源自下述式(b‑1)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B‑1)、结构单元C包含源自下述式(c‑1)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C‑1)。
-
公开(公告)号:CN11105138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880058470.X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G73/10 , C09D17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聚酰亚胺、和包含该聚酰亚胺的聚酰亚胺薄膜、且能形成低延迟量和伸长率优异的薄膜的聚酰亚胺、以及包含该聚酰亚胺的聚酰亚胺清漆和聚酰亚胺薄膜,所述聚酰亚胺如下:源自四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结构单元A包含源自化合物(a‑1)的结构单元(A‑1),源自二胺的结构单元B包含:源自化合物(b‑1)的结构单元(B‑1);源自化合物(b‑2)的结构单元(B‑2);和选自源自化合物(b‑3)~(b‑5)的结构单元(B‑3)~(B‑5)中的至少1个结构单元,结构单元(B‑1)相对于结构单元B的比率低于50摩尔%,结构单元(B‑2)相对于结构单元B的比率为15摩尔%以上,结构单元(B‑1)和结构单元(B‑2)的总计相对于结构单元B所占的比率为50摩尔%以上。
-
-
公开(公告)号:CN10907181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780026791.7
申请日:2017-05-01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树脂、包含该聚酰亚胺树脂和无机微粒的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和包含该聚酰亚胺树脂或该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的聚酰亚胺薄膜,所述聚酰亚胺树脂为具有源自四羧酸二酐的结构单元A、和源自二胺的结构单元B的聚酰亚胺树脂,结构单元A包含源自4,4’‑(六氟异丙叉基)二邻苯二甲酸酐的结构单元(A‑1),结构单元B包含源自脂肪族二胺的结构单元,提供:能形成在耐热性、无色透明性的基础上兼具低吸水性的薄膜的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和聚酰亚胺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08026272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680055646.7
申请日:2016-09-16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包含下述式(1‑1)所示的构成单元的聚酰亚胺树脂、及包含下述式(1‑2)所示的构成单元、且厚度为10~50μm的聚酰亚胺薄膜。(式(1‑1)中的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下述式(i)~(iv)中的任意基团,式(1‑2)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下述式(i)或式(ii)的基团,这些式中的*与式(1‑1)及式(1‑2)中的标有*的碳键合,**与式(1‑1)及式(1‑2)中的标有**的碳键合。)提供能够形成透明性优异、并且热线膨胀系数低的聚酰亚胺薄膜的聚酰亚胺树脂、及热线膨胀系数更低的聚酰亚胺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1198935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6288.0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G7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形成薄膜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及包含该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聚酰胺‑酰亚胺清漆及聚酰胺‑酰亚胺薄膜,所述薄膜的机械特性、耐热性、及透明性优异,进而可以达成残留应力的降低。本发明涉及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及包含该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的聚酰胺‑酰亚胺清漆及聚酰胺‑酰亚胺薄膜,所述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具有源自四羧酸二酐的结构单元A、源自二胺的结构单元B、及源自芳香族二羧酸二氯化物的结构单元C,结构单元A包含源自下述式(a‑1)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A‑1)、结构单元B包含源自下述式(b‑1)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B‑1)、结构单元C包含源自下述式(c‑1)所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C‑1)。
-
公开(公告)号:CN105283487B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480032987.3
申请日:2014-07-03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G73/10 , B32B15/088 , B32B27/34 , C08K3/36 , C08L7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73/1082 , B32B9/045 , B32B15/08 , B32B17/064 , B32B27/08 , B32B27/281 , B32B2250/02 , B32B2307/306 , B32B2307/412 , B32B2457/14 , B32B2457/20 , B32B2551/00 , C07C235/82 , C07C235/84 , C08G73/1039 , C08G73/1042 , C08G73/1078 , C08J5/18 , C08J2379/08 , C08K3/36 , C09D179/08 , C08L79/08
Abstract: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其为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聚酰亚胺树脂,通式(2)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通式(1)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与通式(2)所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总和处于特定范围,且下述结构式(B1)所示的2价基团的含量处于特定范围。式(1)(2)(X1为包含脂环式烃结构的碳原子数4~22的4价基团。X2为包含芳香环的碳原子数6~22的4价基团。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2价有机基团,下述结构式(B1)所示的2价基团的含量相对于R1与R2的总和为80~100摩尔%。)式(B1)。
-
公开(公告)号:CN115135702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80015182.8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为由聚酰亚胺树脂所形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造方法,前述聚酰亚胺树脂具有:源自四羧酸二酐的结构单元A和源自二胺的结构单元B,结构单元A包含:源自脂环式四羧酸二酐的结构单元,结构单元B包含:源自下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B1),所述制造方法如下:将有机溶剂中溶解该聚酰亚胺树脂而成的聚酰亚胺清漆涂布于支撑体上,在60~140℃下去除该有机溶剂,形成自支撑性薄膜,将该自支撑性薄膜自支撑体剥离,将该自支撑性薄膜的端部固定,在超过聚酰亚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且比聚酰亚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50℃的温度以下进行焙烧。(式(b1)中,X1表示单键、任选由氟取代的碳数1~5的亚烷基、任选由氟取代的碳数2~5的烷叉基、‑S‑、‑SO‑、‑SO2‑、‑O‑或‑CO‑。)
-
公开(公告)号:CN11357409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80020664.8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无色透明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为通过溶液流延法而制造树脂薄膜的方法,所述溶液流延法是使树脂的有机溶剂溶液在支撑体上流延并干燥的方法,前述有机溶剂含有沸点80℃以下的有机溶剂(S1)和沸点130℃以上的有机溶剂(S2)各1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071812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780027653.0
申请日:2017-05-01
Applicant: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IPC: C08G73/10
Abstract: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其为包含源自四羧酸二酐的结构单元A、和源自二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B的聚酰亚胺树脂,结构单元A包含:源自下述式(a‑1)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A‑1)、源自下述式(a‑2)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A‑2)和源自下述式(a‑3)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A‑3)中的至少任1种,结构单元B包含源自下述式(b‑1)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B‑1),结构单元B中的结构单元(B‑1)的比率为60摩尔%以上,聚酰亚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410℃。(式(b‑1)中的X和Y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氯原子或氟原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