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6421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011392501.0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交流环流控制实现级联电池储能系统离线均衡的方法,包括:改接级联电池储能系统为角形拓扑;获取级联H桥式储能系统各个子模块电池电压、SOC、SOH、SOF、额定容量信息;计算各个子模块的可充电能量和可放电能量;计算各相的可充电能量、可放电能量和三相平均可放电能量;计算各相可放电能量与三相平均可放电能量的误差;三相放电功率分配;相编号再分配;计算三相电压幅值和电流相角;子模块交流电压分配;相电流控制产生均衡电流;判断离线均衡的结束条件。本发明可以更加便捷安全地实现系统运行前电池能量的离线均衡,大大减小电池储能系统运行前电池均衡维护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53174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011327273.9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储能系统有功无功控制的人机交互方法,根据电池储能系统操纵杆的坐标,设定电池储能系统功率的目标值,得到人机交互接口的以下控制模式:控制模式F1:固定功率因数且有功功率优先;控制模式F2:固定功率因数且无功功率优先;控制模式F3:不固定功率因数且有功功率优先;控制模式F4:不固定功率因数且无功功率优先。同时提供了相应的电池储能系统、终端及介质。本发明不但能够满足系统功率调整时的直观性和便捷性,同时通过模式选定为功率超出系统功率边界时的处理策略做了明确设置,使其在电池储能系统中普遍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647310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590589.0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减模块实现MMC电池储能系统相内SOC均衡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储能电池SOC信息及充放电状态,即通过电池管理系统采集各个功率模块储能电池的SOC信息及此时系统所处充放电状态;然后调节一相内各个功率模块的工作状态,即根据PCS系统所处不同状态以及相内各功率模块储能电池SOC的大小调节对应功率模块强制接入或强制旁路时间周期占空比。本发明以MMC电池储能系统为对象,通过采集电池荷电状态,控制一相内各个功率模块强制接入或强制旁路时间以实现相内储能电池SOC功率均衡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429177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42945.X
申请日:2015-12-16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38 , H02M7/5395 , H02S40/32 , H02S40/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H02J3/385 , H02M7/5395 , H02S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光伏储能系统,其中:储能电池单元的输出端与半桥模块的直流母线输入端相连,构成储能单元;多个储能单元交流输出侧串联后与连接电抗串联构成一相的半桥臂,两个半桥臂串联构成一相的整个桥臂,如此三个桥臂构成三相;三个桥臂的上端相连接,构成光伏储能系统的直流母线正端,三个桥臂的下端相连接,构成光伏储能系统的直流母线负端,三相上下两个桥臂的连接点即三个桥臂的三个中点引出构成光伏储能系统的交流端口;光伏组串的输出正负端分别与光伏储能系统的直流母线正负端相连以传递电压。本发明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结构,具有交流、直流和电池三个端口,可同时连接光伏组件、储能电池和交流电网。
-
公开(公告)号:CN101976955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010292184.5
申请日:2010-09-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蓝瑞电气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72
Abstract: 一种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的具有储能功能的变桨伺服驱动器,包括:整流电路、限流电路、储能电路、制动电路和逆变电路,其中: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电网相连传输交流电压,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限流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传输直流电压,整流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储能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相连传输直流电压,限流电路的输出端与储能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传输限流后的直流电压,储能电路的输出端与制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传输直流电压,制动电路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传输直流电压,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被驱动电机相连传输交流电压。本发明不必另外再配置备用电源,结构紧凑,有利于缩小整个系统的体积,且显著降低变桨系统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768304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51402.X
申请日:2012-07-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nventor: 凌志斌
IPC: G01R2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能系统蓄电池组内阻的在线检测方法,首先进行多频率电流充放电控制,然后采集电压电流信号,再经过数据处理,实现蓄电池组内阻的在线检测,其中所述方法以变流器工作时自身产生的不同频率的电压谐波、电流谐波作为检测信号。本发明中对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不需要额外的装置,对蓄电池组的容量和性能没有任何额外的影响;不同于其他的测量方法只对蓄电池组在静态下进行测量,本发明中测量结果反应的是蓄电池组在运行中反应出的内阻的综合情况,因此结果的可信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0348995C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510029073.4
申请日:2005-08-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nventor: 凌志斌
IPC: G01R31/36
Abstract: 一种无源隔离的蓄电池电压监测电路,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基准电压发生电路、数字光耦隔离的模拟量输入电路、通用数字控制电路,所述的数字光耦隔离的模拟量输入电路包括:数字光藕隔离电路、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多路模拟量选择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数字光藕隔离电路的输出连接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连接到多路模拟量选择电路的输入;基准电压发生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数字光耦隔离的模拟量输入电路的一个输入端,数字光耦隔离的模拟量输入电路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到通用数字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本发明安全、廉价、精度高,完成以蓄电池单体电压的监测,且无需辅助电源即可实现强电与弱电隔离。
-
公开(公告)号:CN1885664A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200610027165.3
申请日:2006-06-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偏磁桥路型短路电流限制器,属于电气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饱和电抗桥路和限流电抗器。饱和电抗桥路由交流绕组、偏磁绕组和三柱铁芯组成。交流绕组为两个串联的筒形包,分别套在三柱铁芯的两个边柱上,偏磁绕组为一个长方筒形包,套在三柱铁芯的中柱上。限流电抗器通过偏磁电源与套在三柱铁芯中柱上的偏磁绕组构成偏磁电流回路。本发明在正常运行时稳定且电压损失小于1%额定电压,不产生附加谐波,并能在小于1/2个周波的时间内将短路电流限制在小于4倍常态电流的范围之内。
-
公开(公告)号:CN1710772A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200510026825.1
申请日:2005-06-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电网大容量无功补偿连续调节方法,将系统要求提供的总无功Q由n条无功补偿支路提供,其中一条补偿支路将固定电容器与可变电压源相连,以提供0-Q/n的连续调节无功功率,而其他n-1条补偿支路均将固定电容器与电源相连以提供固定的无功功率Q/n,通过对第一条补偿支路连续调节及其他补偿支路的切投,实现系统无功从0到Q的连续调节,而可变电压源的容量Qv仅为Q的1/(4n)。此外采用特殊的拓扑结构与控制方法,实现n条无功补偿支路所有电容的零电流切投,避免了电容切投时对电网的冲击,还可大幅度延长电容器与切投开关的工作寿命。本发明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并以较低成本实现对高压电网无功连续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510220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210857441.8
申请日:2022-07-20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时代(福建)储能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功和无功容量独立的级联H桥电池储能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在三相电网的A、B、C三相分别串联并网电感L、多个配备电容的子模块和多个配备电池的子模块,三相采用星形接线或角形接线。该系统的控制方法为:根据给定有功无功值得到子模块的调制波,从而对储能系统进行控制;以电网电压矢量Us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根据储能系统和电网有功无功交换情况的不同,分为四类:(1)储能电池充电,系统输出容性无功;(2)储能电池充电,系统输出感性无功;(3)储能电池放电,系统输出感性无功;(4)储能电池放电,系统输出容性无功,并分别进行控制。该系统及控制方法有利于减小有功容量浪费,降低系统应用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