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初期雨水污染的海绵式雨水收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864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576147.5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初期雨水污染的海绵式雨水收集装置,包括井筒、与井筒的底部相连通的连接管、设置在井筒底部的透水层、以及由下向上依次设置在透水层上的过滤单元和溢流单元,在井筒的内壁与过滤单元、溢流单元之间还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与连接管相连通;井筒的顶部设有进水篦;在进水篦的下方设有截污挂篮,截污挂篮包括四个侧面,其中一个侧面为不透水面;排水通道位于不透水面的正下方;透水层通过若干根渗透排水管与地下相连通。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不仅可通过进水篦和截污挂篮截流初期雨水中的落叶、碎屑等较大的杂物,还可以过滤单元过滤初期雨水中颗粒污染物,减少雨水中的污染物总量,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一种抗风浪侵蚀的湖库滨岸带结构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810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94679.2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风浪侵蚀的湖库滨岸带结构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S100、通过土方开挖及回填将湖库边坡改建为缓坡;S200、在缓坡的表面覆盖一层抗冲刷材料,形成抗冲刷坡面;S300、在坡底构建固坡矮挡墙,以增加缓坡的稳定性;S400、在滨岸水域种植抗风浪的挺水植物,并在挺水植物的外围设置生态围隔,形成植物消浪带。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湖库水体水质尤其是浊度,维护湖库水生生境的稳定,同时降低施工难度、工程造价,提高湖库滨岸带结构的使用寿命。

    一种河流廊道生态空间布局及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2734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10593.8

    申请日:2023-04-17

    Abstract: 一种河流廊道生态空间布局,河流廊道水生态空间包括河道、河漫滩以及邻近相通湖荡、湿地;陆地生态空间包括河道相邻林草地以及具备满足该河段生态功能所需宽度的邻河岸域带状生态空间;以“斑块‑通道‑节点”模式对河流廊道生态空间进行布局;水生态斑块包括与河道相通的大型湖荡和湿地;水生态通道包括不具备建设宽阔河漫滩条件的河段和河道区域;水生态节点包括河道的宽阔河漫滩、河湾以及具备改造为宽阔河漫滩、河湾、小型旁道河流湿地和湖塘湿地条件的河道区域和邻近岸域;陆地生态斑块包括河道邻近陆域的大型片状林草地以及具备大型片状林草地建设条件区域;陆地生态通道包括河道沿岸林草地带和具备建设林草地条件的邻河岸域带状生态空间。

    一种疏浚土余水的生态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50697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04084.8

    申请日:2022-01-28

    Inventor: 李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浚土余水的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沉淀设备、以及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所述沉淀设备用于对疏浚土余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沉淀,所述组合式潜流人工湿地包括过滤单元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池、填充在过滤池中的过滤材料、连接过滤池与沉淀设备的进水管,所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包括湿地池、填充在湿地池中的基质、以及种植于基质的水生植物,所述湿地池与过滤池之间设有连通管道,且连通管道位于过滤材料上表面和基质上表面下方,所述湿地池上还设有出水管。本发明利用沉淀和湿地净化等生态方式来净化疏浚土余水,具有成本低廉,生态环保,环境友好等优点,为疏浚土余水处理提供一种新技术途径。

    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种植系统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1438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1089393.8

    申请日:2024-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生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种植系统及使用方法。一种水生植物种植装置,包括:固定桩,适于埋设于水底的泥沙内;浮箱种植池,套设于固定桩外周,浮箱种植池适于漂浮在水平面上或沉于水平面的下方,浮箱种植池上种植有植物;升降组件,设于固定桩上,包括调节件,调节件与浮箱种植池连接;升降组件包括转轮,固定桩顶部设有两块侧板,转轮设于两块侧板内,转轮的两端分别与侧板转动连接,调节件与转轮连接;固定桩设有贯通孔,贯通孔的一端设于固定桩位于水面下方的侧壁上,另一端设于固定桩顶部,调节件伸入贯通孔内。本发明解决水生植物种植床无法便捷调节种植床位于水生植物种植床在水体内的高度问题。

    一种利用颤蚓促进沉水植物群落恢复重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7461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070166.5

    申请日:2022-01-21

    Inventor: 李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颤蚓促进沉水植物群落恢复重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目标水体,并完成外源污染治理;步骤2、清除或净化目标水体底泥中污染严重的表层浮泥;步骤3、在目标水体选定适宜沉水植物群落恢复重建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域;步骤4、在目标区域建设水体临时围隔;步骤5、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品种,作为沉水植物群落恢复重建的先锋物种;步骤6、在临时围隔内种植好先锋物种;步骤7、选取合适颤蚓品种;步骤8、在沉水植物种植规定时间后,在临时围隔内投加颤蚓。本发明能够提升了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成功率,具有生态、绿色、安全、无污染、成本低廉、高效、可持续等优点。

    一种用于沉水植物恢复重建的生态围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6328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047112.2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沉水植物恢复重建的生态围隔装置,用于设置在水域中,包括消浪过滤围挡和消浪净化模块,所述消浪过滤围挡自身围成一个闭合区域、或者与水域的岸边一起合围成闭合区域,所述消浪过滤围挡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并固定在水域底部的固定桩,且在两个相邻固定桩之间设有滤布,所述滤布左右两侧连接在固定桩上,所述滤布下端延伸到水域底部、上端位于水面之上;所述消浪净化模块沿着消浪过滤围挡内侧布置,所述消浪净化模块能够吸附沉降水体悬浮物,所述消浪净化模块内侧构成用于容纳沉水植物的沉水植物区。

    水流输移通道的流量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461141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115436.X

    申请日:2022-02-07

    Inventor: 顾振华 李柱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流输移通道的流量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水流输移通道的基础信息;基于水动力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所述水流输移通道的上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数据库;获取所述水流输移通道的实时上下游水位值;基于所述实时上下游水位值和所述上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数据库对所述水流输移通道进行实时流量计算。本发明仅需要一次水流输移通道的基础信息测量,便可通过在水流输移通道的上下游设置水位测点,即可得到精度较高的实时流量,有效降低了监测成本,测量方便、成本低、易大范围推广。

    消波生态护岸
    10.
    发明公开
    消波生态护岸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75664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40946.0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道护岸技术领域,公开了消波生态护岸,包括多级阶梯式复合斜坡面结构、抗风浪植物、和消波组件,多级阶梯式复合斜坡面结构适于由河道岸域向河道通航区设置,抗风浪植物设置在多级阶梯式复合斜坡面结构上,消波组件设置在多级阶梯式复合斜坡面结构迎浪侧底部。本发明通过将消波组件削减船行波和风浪,通过种植抗风浪植物构建包含沉水‑挺水‑湿生植物的全序列滨岸带植物群落,从而消除了船行波和风浪对滨岸带植物造成冲击和伤害,维护了水生动植物生境的稳定,避免了船行波和风浪对滨岸带生态系统的破坏,克服了传统护岸硬化过度、破坏河道生态和景观以及现有生态护岸不适用于航道和风浪剧烈河湖的缺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