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62741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77826.3
申请日:2013-03-12
Applicant: 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并网系统一体化状态监测方法,实时监测待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上位机对信号采集模块进行参数配置后,信号采集模块实时采集待测设备的温湿度信号和电压电流信号,将温湿度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并保存至上位机;2)实时嵌入式运算模块对采集到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实时计算,获得所需要的测量值,将计算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并保存至上位机;3)上位机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图形化显示,同时根据历史数据获得待测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生成并输出监测报告或报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时性好、运算效率高、保证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45830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310365146.1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社区能源系统实时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模块实时获得发电模块的出力信息和当前电力负荷信息,并判断发电模块的出力总数是否大于负荷,若是,则发电模块向储能模块充电,并将冗余电能输出至主网,若否,则控制模块检测蓄电池的当前荷电状态,若蓄电池满足放电条件,则控制蓄电池增加放电出力,判断当前系统能量是否平衡,若是,判断当前系统是否处于峰荷期,若是,则控制蓄电池的放电出力持续增加,若否,判断燃料电池成本是否大于购电成本,若是,控制模块向主网发送购电请求,主网向系统输入电能,若否,控制模块控制燃料电池出力增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各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197174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077828.2
申请日:2013-03-12
Applicant: 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并网系统一体化量测装置,该装置对待测设备进行温湿度和电压电流信号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上位机,所述的一体化量测装置包括机箱和设在机箱内的电源模块、温湿度采集模块、电压电流采集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分别连接温湿度采集模块、电压电流采集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的温湿度采集模块通过信号转换模块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的电压电流采集模块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的通信模块通过网络与上位机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各硬件模块进行集成,具有量测精度高、操作灵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162741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077826.3
申请日:2013-03-12
Applicant: 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并网系统一体化状态监测方法,实时监测待测设备的运行状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上位机对信号采集模块进行参数配置后,信号采集模块实时采集待测设备的温湿度信号和电压电流信号,将温湿度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并保存至上位机;2)实时嵌入式运算模块对采集到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实时计算,获得所需要的测量值,将计算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并保存至上位机;3)上位机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图形化显示,同时根据历史数据获得待测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生成并输出监测报告或报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时性好、运算效率高、保证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54583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365146.1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社区能源系统实时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模块实时获得发电模块的出力信息和当前电力负荷信息,并判断发电模块的出力总数是否大于负荷,若是,则发电模块向储能模块充电,并将冗余电能输出至主网,若否,则控制模块检测蓄电池的当前荷电状态,若蓄电池满足放电条件,则控制蓄电池增加放电出力,判断当前系统能量是否平衡,若是,判断当前系统是否处于峰荷期,若是,则控制蓄电池的放电出力持续增加,若否,判断燃料电池成本是否大于购电成本,若是,控制模块向主网发送购电请求,主网向系统输入电能,若否,控制模块控制燃料电池出力增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各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75042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65167.3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网系统中储能装置管理系统,包括系统模块和功能模块,其中,系统模块为锂电池储能管理子系统,储能管理子系统与PCS集成在一起,对锂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控;功能模块具体包括通讯接口、数据采集器、数据处理器、数据显示器及数据存储器,通讯接口与系统模块连接,数据采集器、数据处理器、数据显示器及数据存储器均与通讯接口连接,数据采集器收集锂电池储能管理子系统的运行的数据;数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器将数据分类后分别储存到不同数据库中;数据显示器对储能装置的装置参数及运行状态进行显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系统功能强大,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475042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365167.3
申请日:2013-08-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网系统中储能装置管理系统,包括系统模块和功能模块,其中,系统模块为锂电池储能管理子系统,储能管理子系统与PCS集成在一起,对锂电池储能系统进行监控;功能模块具体包括通讯接口、数据采集器、数据处理器、数据显示器及数据存储器,通讯接口与系统模块连接,数据采集器、数据处理器、数据显示器及数据存储器均与通讯接口连接,数据采集器收集锂电池储能管理子系统的运行的数据;数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器将数据分类后分别储存到不同数据库中;数据显示器对储能装置的装置参数及运行状态进行显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系统功能强大,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593717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96126.5
申请日:2013-11-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电网能源实时优化控制方法,当风机、光伏的输出功率大于系统电力负荷时,向储能单元和电动汽车充电,多余的电能出售给主网,增加系统收益;在峰荷期持续增加蓄电池出力向主网售电,增加系统收益,同时起到削峰的作用;另外,当燃料电池的发电成本高于购电成本时,从主网购电,达到填谷和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的目的。保证了电网中系统能量的平衡,提高经济效益,节能减排,解决了目前用电经济性差、系统运行的实时能量不能很好地平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53075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67353.8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资产出入库管理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于尚未入库的网络资产建立档案,并将其档案信息写入系统中,系统按照设定规则生成对应的RFID编码,将RFID编码写入相应的RFID标签中,建立档案信息与RFID标签的对应关系,然后将RFID标签设在网络资产上;2)网络资产入库时,RFID读写器读取该网络资产的RFID标签,获取RFID编码,鉴权通过后,根据编码查找对应的库房位置,将其放入对应的库房;3)网络资产出库时,RFID读写器读取该网络资产的RFID标签,获取RFID编码,鉴权通过后,根据编码查找对应的库房位置,将其从对应的库房中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管理效率高、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489078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67240.8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资产管理的各阶段,包括资产新购、库存、配送、更换、监控、报废环节中,采用RFID,对网络资产在各阶段过程中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2)利用RFID编码作为电池信息的标识,进行网络资产的出入库登记、配送登记、更换登记、状态监测及报废登记,并通过运营监控主站实现与外围设备的信息交互,实时跟踪网络资产的运行状态、位置变化及使用状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通过对资产全方位的集中监控管理,解决了现有管理模式下的诸多管理盲点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