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9543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738214.4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多孔涂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喷涂粉末:将不锈钢合金粉末和脱氧剂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喷涂粉末;(2)工件表面处理:采用喷砂机对容器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去除表面油污和氧化皮;(3)喷涂打底层:喷涂打底层使涂层与基体形成部分冶金结合;(4)喷涂多孔涂层:喷完打底层后应立即进行多孔涂层的喷涂,采用间歇式喷涂,每次喷涂厚度控制在0.1‑0.15mm,由喷涂次数决定多孔涂层的最终厚度;通过调整喷涂工艺参数,获得表层熔化而内核仍保持刚性的半熔型粉粒,刚性内核堆叠构成孔隙骨架,而熔化表层相互融合,保证多孔涂层的结合强度,工艺简单,加工效率高,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00244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738238.X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
IPC: G21C13/028 , G21C13/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外壁面有多孔涂层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下封头,它包括碗状壳体结构以及外壁上固定的多孔涂层,所述多孔涂层通过不锈钢粉末以喷涂方式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大幅增加汽化核心数,加速气泡成核速度;增大换热面积;使气泡长大和逸出的同时,搅动局部的流体,增强表面对流,从而增强流体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的换热能力,相比光滑的外表面可提高流体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相应位置处的临界热流密度50%以上,有利于堆内熔融物堆内滞留的实施,可提高核电厂在事故情况下的安全裕度,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14410806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21517969.3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
IPC: G21C13/028 , G21C1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外壁面有多孔涂层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下封头,它包括碗状壳体结构以及外壁上固定的多孔涂层,所述多孔涂层通过不锈钢粉末以喷涂方式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大幅增加汽化核心数,加速气泡成核速度;增大换热面积;使气泡长大和逸出的同时,搅动局部的流体,增强表面对流,从而增强流体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的换热能力,相比光滑的外表面可提高流体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相应位置处的临界热流密度50%以上,有利于堆内熔融物堆内滞留的实施,可提高核电厂在事故情况下的安全裕度,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
-
公开(公告)号:CN110243213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47149.4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平板吸液芯及其制造方法,基于增材制造技术,设计具有跨尺度三维梯级孔复合结构的吸液芯,使得吸液芯形成复合孔结构与毛细结构的一体化,有效提升了零件的散热能力,并能够显著降低热阻,增大传热效率。本发明通过三维软件建模,采用金属3D打印技术制造具有该复合结构的吸液芯,该吸液芯具有结构设计灵活,制造方法简单快速、投入成本低、耗材少等特点,可应用于各种形式的热管及均热板等散热部件,满足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热流密度设备的散热与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6011743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610470924.7
申请日:2016-06-24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23C10/58 , C23C10/02 , C23C8/18 , C23C8/16 , C23C12/00 , C22C38/58 , C22C38/04 , C22C38/34 , C22C38/02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44 , C22C38/06 , C22C19/05 , C22C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材料表面锰铬陶瓷涂层制备方法。采用两步包埋渗技术,先后将Mn、Cr元素渗入合金表层,使Mn、Cr元素呈特定的浓度梯度分布,随后再通过低氧分压法在合金材料表面氧化形成致密的锰铬陶瓷涂层。该技术可以使涂层具有较高的厚度,有效地提高合金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渗碳及结焦性能,并具有长久的服役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4036075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410246922.0
申请日:2014-06-0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燃烧器结构优化方法,具体步骤为:(1)确定燃烧器需要考虑的结构因素,并对其进行编码变换;(2)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CD确定试验方案;(3)按照CCD试验方案完成试验;(4)建立响应面模型,分析试验结果;(5)进行岭嵴分析,确定优化结构参数组合。本发明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CD法确定试验方案,并通过响应面软件分析试验结果,不仅可以确定各因素对燃烧器燃烧性能的线性项影响和平方项影响,还可以确定各因素的交叉项影响,继而通过岭嵴分析确定优化的结构参数组合,从而实现低氮燃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51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11023185.3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淬火实验的压力容器下封头热流密度模拟测试系统,测试封头与滑杆通过法兰和螺纹连接,滑杆与支架通过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步进电机与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步进电机与滑杆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啮合进行连接,支架通过螺栓固定于密封水槽上方,液位计与密封水槽通过管路连接;水温控制系统由热电偶,温控器,自耦变压器和电加热棒组成,热电偶与温控器电连接,温控器与自耦变压器电连接,自耦变压器与电加热棒电连接。本发明可经一次性实验得到下封头不同角度壁面处的临界热流密度值,淬火过程匀速可控,克服了大尺寸试样加热功率不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33996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10161299.9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阳极氧化与电镀结合制备Co/Al2O3/不锈钢整体式催化剂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一、不锈钢渗铝制备的步骤:二、阳极氧化制备催化剂载体制备的步骤:三、电镀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步骤。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载体生长方向可控,负载的活性组分量可控。本发明制备出的载体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均匀的孔道结构、适宜的孔径、较大的比表面积、高的附着力等优点;负载的催化剂活性组分具有较大的负载量,载体和催化剂活性组分具有很高的结合力;本发明在费托合成、光催化、汽车尾气排放净化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588469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039969.9
申请日:2016-01-2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F28F1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动沸腾入口结构,其包含入口部分,换热通道,单向节流元件和盖板;入口部分和换热通道通过螺栓连接,盖板通过螺栓与换热通道连接,单向节流元件设置于入口部分与换热通道之间;盖板与换热通道上表面连接,盖板与换热通道之间通过垫片密封。本发明适用面广,不仅适用于芯片散热,还可用于空调、制冷、微反应设备、换热器等存在流动沸腾换热的场合;大大提高了目前通道沸腾传热时的稳定性,扩大应用范围;结构简单,改进方便,可根据这一基础原理,只需拆开盖板就能更换不同的单向叶片,满足不同工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