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流体偶极子的主动流动隐身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050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21596.3

    申请日:2024-07-29

    Abstract: 一种基于流体偶极子的主动流动隐身装置与方法,属于流动控制领域和流体力学超材料领域。通过引入流体偶极子及其在多孔介质流动中调控流体动力学行为的能力,成功消除非均质渗透率对多孔介质流动带来的流动扰动以及相对应的流动不稳定性和能量耗散问题,从而推动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在实际多孔介质流动调控中的应用。基于达西定律以及求解相对应的拉普拉斯方程,获得流动隐身功能所需的偶极子强度,从而实现多孔介质环境下的流动隐身功能。适用于等效二维流动下的多孔介质环境,以及空间轴对称多孔介质流动。克服电渗流调控和磁流体驱动这两种主动流动调控方法中潜在的交叉污染问题。

    一种结构化硅胶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8992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385942.0

    申请日:2018-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化硅胶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三维结构泡沫镍膜片置于硅烷溶液中,取出后固化;(2)将表面涂覆有硅烷的泡沫镍浸入酸性硅溶胶中预涂覆一层硅溶胶,取出后晾干;(3)将处理后的泡沫镍进行提拉浸涂,浸涂液为水玻璃,浸涂后干燥处理;(4)浸入浓度为5~20%的聚合氯化铝PAC溶液中30~150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烘干活化。本发明采用浸涂法原位反应获得结构化的硅胶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提供了高表面活性通道,传质速率提高;避免了传统颗粒吸附材料在交变压力下粒子间磨损;有利于开发更紧凑的快速吸附装置。

    一种具有亚乙烯基连接的离子共价有机框架忆阻器件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301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64302.9

    申请日:2024-11-20

    Inventor: 张斌 王浩 轩福贞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神经形态信息存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亚乙烯基连接的离子共价有机框架忆阻器件及其制备和应用。具体涉及了两种不同活性的构建单元(三苯基苯,三核铜),通过绿色水热法,在ITO表面生长出乙烯基桥连的离子共价有机框架薄膜作为阻变存储器件。本发明通过绿色基底辅助的水热法,成功在ITO基底上生长出大面积、质地均匀的二维COF薄膜,有效解决了乙烯基COF本征特性导致的后续成膜加工难题;所采用的水热法为大规模低碳生产高结晶性二维乙烯基离子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开辟了新路径,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外场主动调控的减阻隐身衣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6474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07165.1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基于外场主动调控的减阻隐身衣设计方法,属于流动控制/流动减阻技术领域。包括: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拓扑优化理论的流动隐身衣设计;圆柱状的体积力分布形式的构建与数值的求解;多层体积力调控所得到流动的精确计算,体积力通过补偿由于空间拓扑变换引起的流场不均匀分布,从而实现流动隐身衣。隐身效果可自由随隐身衣尺寸变化,且随着雷诺数的增大,仍能保持较好的隐身效果;设计的2层流动隐身衣与4层流动隐身衣分别具有95.25%与99.42%的减阻效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流动减阻方法。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证明了本发明设计的有效性。

    一种柔性非易失性存储可重写性质的高分子存储器件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7758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965366.1

    申请日:2023-08-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神经形态信息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柔性非易失性存储可重写性质的高分子存储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器件结构为经典的三明治结构,制备的Al/poly(TPC‑Fe)/ITO器件显示出了稳定的非易失性可擦写存储性能。同时,poly(TPC‑Fe)薄膜的本征柔性赋予了器件良好的柔韧性,使其在不同弯曲半径下(R=15‑7mm),器件性能均与原始状态基本一致。此外,Al/poly(TPC‑Fe)/ITO器件还具有显著的抗疲劳性。即使在最大弯曲形变下(R=7mm),器件经过100次动态弯曲‑释放循环后,性能也没有发生明显衰减。

    一种低碳烯烃/烷烃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50485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44485.2

    申请日:2022-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烯烃/烷烃混合物的吸附分离方法及其应用,具体方法包括:先将2个吸附器串联设置,并通入含乙烯、丙烯和烷烃混合物的混合气,进行丙烯、乙烯吸附;之后将这2个吸附器并联设置,并通入脱附剂,分别得到丙烯或乙烯单组分产品,同时完成吸附材料再生;其中吸附材料包括CaA、AgA、NiA或NiY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脱附剂包括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的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丙烯和乙烯单组分产品;同时本发明通过有效降低吸附材料与烯烃化合物之间的吸附作用能从而实现烯烃的有效脱附,避免了升温脱附过程中烯烃易聚合、吸附剂结焦失活快的问题,并且也避免了真空脱附带来的高能耗和反复充泄压导致的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一种粉末包埋渗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326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27098.X

    申请日:2021-0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包埋渗涂层的制备方法,将金属粉,氧化铝,活化剂,硅粉、稀土和石墨粉球磨混合均匀;将工件与球磨好的渗剂一起置于渗箱中,对渗箱进行密封处理;将渗箱置于热处理中加热做元素扩散渗化学热处理,可在获得表面致密平整的涂层,渗层厚度可达100微米。本申请在渗剂中加入了石墨可有效防止渗剂的高温固结,改善涂层表面质量;加入硅粉和稀土,进一步改善了涂层的组织性能。

    一种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8776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423017.7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氧树脂。制成所述环氧树脂的原料包括树脂A和固化剂B,且树脂A与固化剂B的质量比为100:35-50;所述树脂A包括,以重量计,40~80份双酚A型环氧树脂,0~45份双酚F型环氧树脂,5~20份多官能团环氧树脂,5~10份环氧树脂稀释剂;所述固化剂B包括,以重量计,20~60份环氧固化剂,所述环氧固化剂为胺类固化剂,0~6份的环氧固化促进剂。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环氧树脂,具有较低的树脂初始粘度,并且室温下粘度翻倍时间长,室温适用期达12小时以上,可操作时间长;并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固化反应时间短,有利于所述环氧树脂制备效率的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