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9432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355053.4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电力大学
IPC: G05B19/042 , H02J13/00 , H02J3/24 , F22B33/1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智慧能源系统一致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设置能量枢纽的多种参数控制的事件条件,采用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在触发事件条件时触发能量枢纽之间的通讯;多种参数控制的事件条件包括:热功率控制的事件条件、电功率控制的事件条件、频率控制的事件条件和压力控制的事件条件;S2:设置能量枢纽的多种参数的一致性控制律,在触发事件条件时,实现多种参数的调节和稳定控制。本发明采用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减少系统通信压力和计算负担,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设置能量枢纽的多参数的一致性控制率,准确协调电、热负荷功率,并将管道压力和系统频率控制在设定范围内;控制简单、计算量小、动态响应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454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01464.5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慧能源系统电压偏差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智慧能源系统的能源拓扑结构、设备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基于能源拓扑结构、设备运行参数和环境参数构建各节点的模型约束条件,模型约束条件包括:电压和无功调节约束条件、设备运行约束条件、节点功率平衡约束条件及潮流约束条件;根据预设电压基准值构建电压偏差调度模型,并根据模型约束条件驱动模型运算;根据电压偏差调度模型的优化目标对供能设备、调压器和电容器组进行综合调度,直至电压偏差调度模型的输出值达到优化目标。本发明通过电、热、冷、气等能源网络的协同控制,实现智慧能源系统电压偏差调节,改善电压偏差控制效果,提升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94886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308167.7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渗透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优化规划方法,本发明结合配电网网架结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布点将集群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集群,在子集群负荷预测基础上,构建了双层优化规划模型,在规划阶段融入群控群调控制策略,开展以子集群为基本单位的“源网荷储”运行-规划双重优化。上层优化以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开展网架及储能系统选址优化;下层优化以储能系统收益最大为目标,考虑储能系统运行约束,开展储能系统容量和功率的优化。通过上下层迭代优化得到最优的子集群优化规划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8051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801220.3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气网络分布式协同调度策略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综合能源系统对应的目标函数,其中,所述目标函数包括:电力网络优化函数和燃气网络优化函数;根据所述电力网络优化函数确定目标用电成本;根据所述燃气网络优化函数确定目标用气成本;根据所述目标用电成本和所述目标用气成本确定所述综合能源系统对应的目标调度策略。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电力网络、燃气网络以及热力网络各能源代理独立决策、分散分层优化,在各代理设备参数保密、局部信息共享情况下实现最优经济调度方案,降低城市园区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669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35746.5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直流配电网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从互联型直流配电网的预划分直流配电区域中,确定当前直流配电区域;确定当前直流配电区域的当前馈线控制误差;当前馈线控制误差反映了当前直流配电区域的实测运行状态与全局优化后的目标运行状态的差异;依据所述当前馈线控制误差,协调控制当前直流配电区域与预划分直流配电区域中其他直流配电区域之间的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采用本申请方案解决了无法对互联型直流配电网的互联功率进行优化调控的问题,实现直流配电网中各个区域之间的功率协调互通。
-
公开(公告)号:CN106532775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1128735.8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并网点优化选择方法,结合风电场出力特性和并网点、区域电网负荷特性、电网网架结构及电源出力约束,确定计算周期内(如:一年)区域电网的充裕性、安全性,用以比较分析不同并网点下区域电网对海上风电的消纳能力并初步筛选较优的并网点。对于初步筛选的并网点,形成网架加强方案集合,针对每种网架加强方案,将初筛计算中不满足区域电网充裕性、安全性的时间断面重新计算,以满足电网充裕性、安全性的约束条件,最后以投资最小为目标,得到海上风电场的最佳并网点。本发明以投资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综合考虑海上风电并网后对电网的影响以及电网网架加强方案,得到海上风电的最佳并网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602584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65219.3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优化模型的多能互补微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步骤如下:1以离网状态下的多能互补微网系统的储能配置的经济性为目标,考虑最大出力功率约束及爬坡率约束等,构建上层优化模型。2并网状态下的多能互补微网系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为目标,考虑功率平衡约束、功率约束等各种因素,构建下层优化模型。再利用随机加权法对双目标问题进行单目标化处理。3对于上层和下层优化模型得到的适应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便于加权计算最终结果。本发明同时考虑多能互补系统离网模式下的储能配置需求以及并网模式下的运行状态,有助于提高储能和容量配置的有效性、经济性,建立了综合考虑离网和并网运行模式的微网储能优化配置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6532775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128735.8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上海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 H02J3/38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并网点优化选择方法,结合风电场出力特性和并网点、区域电网负荷特性、电网网架结构及电源出力约束,确定计算周期内(如:一年)区域电网的充裕性、安全性,用以比较分析不同并网点下区域电网对海上风电的消纳能力并初步筛选较优的并网点。对于初步筛选的并网点,形成网架加强方案集合,针对每种网架加强方案,将初筛计算中不满足区域电网充裕性、安全性的时间断面重新计算,以满足电网充裕性、安全性的约束条件,最后以投资最小为目标,得到海上风电场的最佳并网点。本发明以投资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综合考虑海上风电并网后对电网的影响以及电网网架加强方案,得到海上风电的最佳并网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944175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122474.3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Y02E10/566 , Y02E10/763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出力特性优化方法,其步骤包括计算得到的典型日的风电场的发电功率和计算得到的典型日的光伏电站的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后交流输出功率,风光叠加出力经储能装置优化控制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风光出力波动对电网造成的影响,同时可有效提高并网质量,通过智能控制调度系统调节储能装置充放电过程,可实现平滑风光储能系统出力功率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5207269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747928.0
申请日:2015-11-06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电网中的微电网并网系统,接入交流母线的风光储系统,与生物质机组或柴发系统的供电,分别为通过变压器接入到与之所在同一馈线的交流负荷供电;或者,替换风光储系统为接入同一直流母线的直流负荷供电,并通过逆变器连接变压器以接入到与生物质机组或柴发系统所在的同一馈线。其他交流负荷分别接入相应的馈线;各馈线分别接入中压母线,进而通过公共连接点连接另一变压器以并入外部电网。或者,风光储系统所在交流母线接入一馈线,生物质机组所在另一馈线为通过另一交流母线接入该另一馈线的负荷供电。本发明以并网目标,所供负荷为边界条件,提出了适应于农村电网的微电网并网系统基础方案,具备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