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83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59265.7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30/20 , H02J3/00 , H02J3/38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9/02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样本数据;根据所述样本数据对应的伪观测值矩阵,确定藤Copular函数;基于所述藤Copular函数,对所述样本数据的逆分布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多组预测数组;将微网的网架参数和所述多组预测数组输入源荷布局模型,得到多组源荷有功功率和多组母线装机容量,所述源荷布局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根据所述微网的网架参数、多组源荷有功功率和多组母线装机容量,确定微网的可靠性评估值,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实现在无法获取待研究区域的实际数据的情况下,对待研究区域内的微网进行可靠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9614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98132.X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交直流互联变流器双向自适应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互联式交直流混联微网中的交直流互联变换器,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交直流互联变换器的频率f和直流侧电压Udc;步骤2、计算不平衡度e;3、判断不平衡度的变化率的绝对值#imgabs0#与阈值常数M之间的关系4、根据#imgabs1#与阈值常数M之间的关系,计算统一下垂系数K;5、根据统一下垂系数K计算所述交直流互联变换器DG输出的有功功率P,并将P发送给所述交直流互联变换器,作为所述交直流互联变换器工作的数据。本发明的应用能够实现互联变流器自适应传输功率,兼顾交直流侧的动态性能,实现多场景下互联变流器的优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83109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00497.2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 , G06Q30/0202 , G06Q30/02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站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充电站规划方法包括:获取待规划区域的规划相关信息;根据规划相关信息,对待规划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并确定各网格区域下的电动汽车预测保有量;根据各电动汽车预测保有量及规划相关信息,确定优化变量信息,优化变量信息中包括备选充电站的选址矩阵、建设规模矩阵、车辆侧充电行为矩阵及网格侧充电行为信息;根据优化变量信息及各网格区域,构建充电站优化规划模型;对充电站优化规划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待规划区域的最优充电站规划信息。通过车辆侧和网格侧的多维度充电行为跟踪,构建充电站优化规划模型,以确定出最优充电站规划信息。提高了充电站规划的时效性及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9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63023.0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碳动态平衡监测的居民需求响应方法及装置,属电力系统碳排放计算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居民用电需求评分,根据居民用电需求评分获取居民用电需求系数;获取居民每月任务完成度,根据居民每月任务完成度获取居民任务完成度系数;获取电碳排放因子并根据居民用电需求系数和居民任务完成度系数获取改进电碳动态平衡因子;根据改进电碳动态平衡因子获取居民负荷碳税。本发明实现了根据不同居民的用电需求及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因人制宜,获取居民负荷碳税,提升居民绿色生活积极性,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9708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77727.X
申请日:2024-08-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下垂控制器构建方法、孤岛微电网控制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分布式储能单元的荷电状态,采用双象限荷电状态加权控制方法自适应修正I‑U下垂控制器中的初始下垂系数,得到第一下垂系数;基于初始下垂系数与变换器输出电流的乘积为定值的假设,计算微调下垂系数;采用有向图描述直流微电网中各分布式储能单元间的通信关系,构建基于一致性算法的电压补偿器,计算每个分布式储能单元的电压补偿项;采用第一下垂系数和微调下垂系数之和替换初始下垂系数,并采用电压补偿项对下垂控制后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进行补偿,得到自适应下垂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分布式储能单元荷电状态均衡控制可靠稳定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9185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94922.5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F18/2411 , G06F18/214 , G06F1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风电新能源线路故障智能诊断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风电新能源系统线路两侧三相的电流时域数据与电压时域数据,并提取时域数据特征;采用时频变换方法将所述电流时域数据与电压时域数据转换为电流频域数据与电压频域数据,并提取频域数据特征;对所述时域数据特征和频域数据特征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时域数据特征和频域数据特征输入预先构建好的故障诊断模型中,输出故障诊断结果,其中所述故障分类模型通过SVM算法进行构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诊断准确性、快速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1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68435.5
申请日:2023-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互联配电网中混合储能的容量配置方法及系统,涉及柔性互联配电网技术领域,包括:导入柔性互联配电网的数据和电‑氢混合储能的参数,设置电‑氢混合储能的容量配置参数,生产时序模拟总时长为T,设置初始时刻t=1;计算当前时刻柔性互联配电网的不同时间尺度需求功率,设计多场景协同运行策略;根据t时刻电池储能系统和氢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对t+1时刻进行更新,分别更新t+1时刻电池储能系统的电量和储氢罐的储氢量,并继续执行上一步;判断生产时序模拟周期是否结束。本发明以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对电池储能系统、氢储能系统的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提升了电‑氢混合储能的设备利用率与整体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09396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571392.8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柔性可控资源无功支撑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属无功补偿领域。包括计算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满足度;获得电动汽车集群总的无功支撑范围;建立考虑电动汽车集群无功支撑能力的配电网两阶段无功优化模型;将用户侧和电网侧两目标分为两个优化阶段,分别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无功优化控制策略。其将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功补偿装置,向电网输送无功功率,通过调控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有功与无功交互,克服了电动汽车随机运行特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增强了电动汽车参与无功优化过程的鲁棒性。可广泛用于配电网的无功优化或无功补偿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29489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275129.8
申请日:2015-05-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程序架构的电力系统用户自定义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面向对象程序架构的类定义;用户自定义模型的预处理;用户自定义模型的初始化;用户自定义模型的仿真计算。本发明使PSASP更加适应现阶段大量电力系统新型元件涌现,需要灵活的建模仿真手段以适应大电网安全稳定分析的需要,扩展电力系统仿真功能,扩大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了仿真效率,便于进一步开拓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市场;同时,将用户自定义功能与PSASP分离,使PSASP的销售变得更为灵活,基于面向对象程序架构设计,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基本运算函数、UD接口函数的输入输出变量的扩展,不断丰富现有模型库,强化用户自定义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4013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14877.5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变压器型控制器的限流电感设计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包括构建无变压器型多端柔性互联控制器拓扑图,进行端口滤波电感参数设计;当任一线路发生故障时,构建所有线路的等效电路,进行电感参数设计;对端口保护动作电流进行整定。本发明通过设计合适的端口滤波电感参数,能够有效减小无变压器型多端柔性互联控制器在故障状态下的短路电流大小,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整定保护动作电流,确保在限流电感限制短路电流后,继电保护仍能正确动作,同时避免了非故障端口的误动,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