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9326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98399.8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H13模具钢的两级均匀化处理工艺,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包括:H13模具钢铸造完成后,先经720‑820℃/1‑3h均匀化工艺进行一级均匀化处理,随后经1150‑1230℃/1‑3h均匀化工艺进行二级均匀化处理,总保温时间为2‑6h。采用两级均匀化处理的方式,减少或消除铸态H13钢的合金元素偏析和共晶碳化物,提高合金组织的均匀性,并得到细小的晶粒组织。本工艺具有操作简便、适用性广、降低实际工艺成本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706397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47103.6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预硬型塑料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按质量百分比含C 0.32~0.40%,Si 0.20~0.35%,Mn 1.30~1.60%,Cr 1.80~2.10%,Ni 0.90~1.15%,P≤0.015%,S≤0.005%,V 0.10~0.35%,余量为Fe;其等向性≥0.80。方法为:(1)冶炼钢水,浇铸成钢锭;(2)600~700℃预热后加热至1200~1250℃保温;(3)进行锻造后随炉冷却;(4)880±10℃正火处理;(5)900~940℃保温2~3h,然后水冷;(6)在450~550℃回火处理。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出的预硬型塑料模具钢,大大提升了淬透性,提高了横向冲击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5409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65068.X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1/32 , C21D8/065 , C21D2211/004 , C21D2211/005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GCr15轴承钢的在线临界球化退火方法,属于冶金材料领域。一种GCr15轴承钢的在线临界球化退火方法,将热轧结束后的钢棒立即以10~25℃/s的速度水冷至550~650℃,随后以5~20℃/min加热至临界温度790~800℃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为1~3h,然后以1~3℃/min炉冷至710~730℃进行等温,等温120min后,以0.5~2.5℃/min炉冷至650~680℃,最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提出的在线临界球化退火方法所获得的球化组织与常规离线球化退火方法的较为接近,可以替代常规的离线球化退火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746932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711276433.X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GCr15轴承钢的制备方法,属于冶金材料领域。一种GCr15轴承钢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轧制和退火的步骤,其中,所述退火的步骤为:钢材终轧结束后立即以10~30℃/s的速度水冷至450℃~510℃,随后将钢材加热至亚临界温度690℃~710℃进行退火,退火时间4~5h,最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的方法利用了轧后余热,节省了能源,缩短了生产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5331888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920977.X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4 , C21D1/18 , C21D6/04 , C21D2211/001 , C21D2211/002 , C21D2211/008 , C22C38/02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8 , C23C8/22
Abstract: 一种20CrNi2MoV钢表面和心部组织的调控方法,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熔炼;(2)表面渗碳处理:采用强渗和扩散两步工艺对20CrNi2MoV钢进行表面渗碳,渗碳层厚度为2.0~2.3mm;(3)后续热处理:出炉油冷至室温、低温回火、二次淬火、水浴处理和水浴处理后立即进行深冷处理,最后回火处理。本发明的提出的二次淬火之后的水浴处理+深冷处理的调控方法,表面及心部微观组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可逆转变,提高了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心部下贝氏体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一部分发生转变,一部分在低温下被稳定化而保留下来,稳定的残余奥氏体提高了心部的强韧性;本发明调控方法热处理工期,同时大大降低了能耗;本发明的20CrNi2MoV钢可用做轴承套圈。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47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933147.1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并公开了一种模具钢控锻控冷过程的实验方法,在热力模拟试验机上利用设计的专用凹头和平头不锈钢模具对模具钢进行控锻控冷实验。将所要实验的模具钢材料放置在模具中,在一定的变形工艺和冷却制度下,模拟实际锻造生产过程进行压缩实验,对其进行控制锻造和控制冷却,获得相应的锻后组织与性能。本实验方法具有便于操作、模具结构简单、变形和冷却参数控制准确、变形加热温度易控制、符合锻造生产过程实际情况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315541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213662.5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1D8/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2 , C22C38/48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50 , C22C38/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8/0205 , C21D8/0226 , C21D8/0247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大于48mm厚1000MPa级水电用钢板的GB-Q&T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为:C 0.12~0.18%,Si 0.25~0.70%,Mn≤1.30%,P≤0.01%,S≤0.002%,Ni≤1.50%,Cr 0.20~0.50%,Cu≤0.06%,Alt≤0.05%,Nb≤0.10%,Mo≤0.70%,V≤0.06%,Ti≤0.04%,B≤0.002%,余量为Fe。通过低碳低合金的化学成分设计,并进行合理的两阶段轧制,轧后空冷至室温,再进行离线调质热处理,最终获得抗拉强度达到1000MPa级的水电用钢板。
-
公开(公告)号:CN107796708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227766.3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N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8 , G01N2203/0017 , G01N2203/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96℃金属材料拉伸实验装置,包括低温环境箱、上拉伸夹具和下拉伸夹具,所述上拉伸夹具穿入所述低温环境箱内并通过销轴连接拉伸试件的底端,所述上拉伸夹具穿入所述低温环境箱内并通过销轴连接拉伸试件的顶端,所述低温环境箱内注有液氮。本发明可以快速降温,且低温环境箱内温度稳定、均匀;制作成本低,制作方法简单;适用性强,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相应尺寸即可直接与各种拉伸试验机配合使用,不需要进行其他改造;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安装拆卸和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331888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920977.X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20CrNi2MoV钢表面和心部组织的调控方法,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熔炼;(2)表面渗碳处理:采用强渗和扩散两步工艺对20CrNi2MoV钢进行表面渗碳,渗碳层厚度为2.0~2.3mm;(3)后续热处理:出炉油冷至室温、低温回火、二次淬火、水浴处理和水浴处理后立即进行深冷处理,最后回火处理。本发明的提出的二次淬火之后的水浴处理+深冷处理的调控方法,表面及心部微观组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可逆转变,提高了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心部下贝氏体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一部分发生转变,一部分在低温下被稳定化而保留下来,稳定的残余奥氏体提高了心部的强韧性;本发明调控方法热处理工期,同时大大降低了能耗;本发明的20CrNi2MoV钢可用做轴承套圈。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47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33147.1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并公开了一种模具钢控锻控冷过程的实验方法,在热力模拟试验机上利用设计的专用凹头和平头不锈钢模具对模具钢进行控锻控冷实验。将所要实验的模具钢材料放置在模具中,在一定的变形工艺和冷却制度下,模拟实际锻造生产过程进行压缩实验,对其进行控制锻造和控制冷却,获得相应的锻后组织与性能。本实验方法具有便于操作、模具结构简单、变形和冷却参数控制准确、变形加热温度易控制、符合锻造生产过程实际情况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