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间观测的实时监控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1897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25668.6

    申请日:2024-06-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间观测的实时监控方法与系统,属于智能监控技术领域。方法包括:S1:获取被监控对象的实时运行参数,并根据预设的区间阈值,将实时运行参数划分为若干个区间;S2:对每个区间内的实时运行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每个区间的统计特征值;S3:将每个区间的统计特征值与预设的标准模型进行比较,计算每个区间的偏差度;S4:根据每个区间的偏差度,判断被监控对象的运行状态是否异常,若异常,则发出预警信号;S5:根据预警信号,自动调整被监控对象的控制参数,使被监控对象恢复正常运行状态。该实时监控方法充分挖掘实时数据的统计特征,自适应地判断运行状态,并及时调整控制参数,提高了监控的自动化程度。

    一种基于椭球的非线性时变互联系统区间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711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584321.5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椭球的非线性时变互联系统区间估计方法:首先建立三智能车系统的状态空间动态模型,子系统之间采用“加权尝试一次丢弃”协议进行信息交换,然后构建区间观测器和误差动态系统,最终求解观测器增益矩阵并得到状态估计椭球集;本发明在非线性时变互联系统状态估计研究的基础上,克服了非线性时变互联系统因子系统数量多且相互耦合所造成的计算负担高、观测器设计复杂以及估计精度低、保守性强的技术难题;同时,子系统之间采用“加权尝试一次丢弃”协议进行数据交换,节约了通信带宽;最后,以三台智能车构成的三智能车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一种基于椭球的非线性时变互联系统区间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711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84321.5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椭球的非线性时变互联系统区间估计方法:首先建立三智能车系统的状态空间动态模型,子系统之间采用“加权尝试一次丢弃”协议进行信息交换,然后构建区间观测器和误差动态系统,最终求解观测器增益矩阵并得到状态估计椭球集;本发明在非线性时变互联系统状态估计研究的基础上,克服了非线性时变互联系统因子系统数量多且相互耦合所造成的计算负担高、观测器设计复杂以及估计精度低、保守性强的技术难题;同时,子系统之间采用“加权尝试一次丢弃”协议进行数据交换,节约了通信带宽;最后,以三台智能车构成的三智能车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一种用于线性参数变化系统的自适应故障检测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772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638677.1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线性参数变化系统的自适应故障检测与控制方法,涉及自动控制理论和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领域,该自适应故障检测与控制方法针对线性参数变化系统,首先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然后设计自适应观测器进行状态和输出变量的估计。利用估计的输出变量与实际测量值比较生成残差信号,并通过评估残差信号的统计特性实现实时故障检测。一旦检测到系统故障,启动故障诊断程序进行辨识和定位,并根据诊断结果重构状态反馈控制器,调整参数以适应系统动态特性。最终采用自适应控制律生成控制输入,实现对故障系统的容错控制。该方法通过自适应观测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实现了故障实时检测和容错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信息物理系统中攻击类型的判断与应对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61496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52280.X

    申请日:2022-03-15

    Abstract: 信息物理系统中攻击类型的判断与应对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信息物理系统攻击检测判别与防御技术领域,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分布式的特点,提出并解决了延时与重放的判别机制与处理方法,对攻击类型进行判别,且对其中的重放攻击发生在物理层与网络层提出判别依据,并提出简单的应对攻击的措施,包括以下步骤:判定是否发生了重放攻击,并采取措施抵御重放攻击,判定延时攻击,并采用基于间接型专家控制器的延时矫正装置来应对攻击,抵御住了物理层和网络层发生的重放攻击以及延时攻击后,通过系统裕度范围判定系统是否恢复正常。可以抵御住物理层和网络层同时发生重发攻击,以及伴随有延时攻击的复杂混合攻击。

    一种实时故障自适应控制与动态观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93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766592.1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故障自适应控制与动态观测系统,属于自动控制领域,其包括:多个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故障诊断器,用于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实时分析所述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获得包括所述被控对象的潜在故障类型及其发生概率在内的故障诊断结果;自适应控制器,根据所述故障诊断结果动态调整被控对象的控制策略,保证所述被控对象在故障状态下的控制性能;动态观测器,用于基于贝叶斯推断算法评估各传感器的可信度,动态选择可信度大于预设阈值的传感器用于故障诊断和控制。本发明实现了对被控对象状态的实时故障诊断,能够及时发现潜在故障类型及其发生概率,为故障自适应控制提供依据。

    信息物理系统中攻击类型的判断与应对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614969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252280.X

    申请日:2022-03-15

    Abstract: 信息物理系统中攻击类型的判断与应对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信息物理系统攻击检测判别与防御技术领域,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分布式的特点,提出并解决了延时与重放的判别机制与处理方法,对攻击类型进行判别,且对其中的重放攻击发生在物理层与网络层提出判别依据,并提出简单的应对攻击的措施,包括以下步骤:判定是否发生了重放攻击,并采取措施抵御重放攻击,判定延时攻击,并采用基于间接型专家控制器的延时矫正装置来应对攻击,抵御住了物理层和网络层发生的重放攻击以及延时攻击后,通过系统裕度范围判定系统是否恢复正常。可以抵御住物理层和网络层同时发生重发攻击,以及伴随有延时攻击的复杂混合攻击。

    一种刨花板调施胶系统用比值随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748367U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20663168.5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刨花板调施胶系统用比值随动控制装置,包括混胶装置、刨花输送装置和拌胶装置。所述混胶装置上端用支架固定有用于调制胶粘剂的多个原料罐,并设置有支撑底座和电机驱动的搅拌装置。所述刨花输送装置由支架固定,并安装有测速传感器和称重传感器来实时检测刨花流量。所述拌胶装置上端设置有胶液分流器和喷嘴,下端由支撑底座固定,所述刨花输送装置和所述拌胶装置均设置有下料斗、进水口、电机驱动的螺旋叶片和出料口。多个原料罐和拌胶装置与混胶装置之间的连接管道中均安装有流量调节阀和流量计来实现调胶原料配比的精准控制,同时动态控制施胶量按比例准确跟随刨花流量。

    一种电液伺服系统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235697U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22360321.5

    申请日:2022-0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液伺服系统,包括控制器、电源、伺服阀和开关阀;还包括液压马达驱动单元、液压泵和液压油箱;还包括显示屏、油路、无线通信模块和传感器系统。其中伺服阀包括伺服阀驱动器和伺服阀阀门;开关阀包括开关阀驱动器和开关阀阀门;液压马达驱动单元包括液压马达Ⅰ和液压马达Ⅱ;油路包括输油管和压力补偿油路;传感器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油路和液压驱动单元中,液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液压油箱中,角度传感器安装于液压马达驱动单元中。本实用新型利用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电液伺服系统的协同控制,还能显示系统工作状态和故障报警信息。

    一种消毒机器人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646340U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20658498.5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毒机器人包括车体、电源模块、消毒模块、声光指示模块和行走模块;还包括遥控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和降压模块;消毒模块包括消毒水箱、水泵、输液管和喷嘴;声光指示模块包括单片机、超声波传感器、指示灯和蜂鸣器;行走模块包括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车轮。本实用新型利用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技术实现消毒机器人的控制,并达到提高消毒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