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0367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51122.5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页岩‑砂岩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井壁稳定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页岩‑砂岩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的储层特征;基于储层特征,进行岩石力学试验,确定井壁失稳微观机理;基于井壁失稳微观机理,确定页岩、砂岩的强度破坏准则;分析水平井井壁围岩应力分布,计算不同岩层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确定井壁稳定的安全密度窗口;建立页岩‑砂岩水平井井壁有限元模型;基于待分析井的实测数据,利用有限元模型确定待分析井的井壁稳定性值,并结合井壁稳定的安全密度窗口,确定井壁稳定状态。本发明结合多种影响参数,实现井壁稳定性的准确预测,为页岩‑砂岩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46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64787.8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7 , G16C20/30 , G16C60/00 , G16C20/70 , G06F18/15 , G06F18/27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ickman的页岩脆性评价权重重新分配方法,方法包括:进行页岩三轴压缩试验,计算页岩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获取页岩的分形维数,基于页岩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分形维数进行脆性评价。本发明用裂缝复杂度来表示脆性,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重新分配权重,能够准确评价页岩的脆性,另外,通过标准化处理和归一化处理,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5899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413740.7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东北石油大学
IPC: G16C10/00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页岩油赋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设备及终端,构建有机质模型,确定致密固体基质;构建页岩油模型,确定单组分和多组分,根据致密固体基质构建油‑岩纳米孔赋存的初始模型;通过能量优化、牛顿运动方程进行平衡帧数提取以及最后一帧的提取;根据最后一帧进行页岩油分子赋存状态分析以及真实有机质与碳纳米材料吸附对比;根据平衡帧数进行数密度等值面分析以及油‑岩密度曲线分析;根据油‑岩密度曲线分析结果确定油‑岩密度曲线交点;划分吸附、吸收和游离态,统计不同状态烃类数目,计算吸附可动比例。本发明将页岩油的吸附、吸收以及游离进行一体化分析,使得页岩油区间划分更为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84849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68415.5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层岩石脆性评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储层岩石的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将复合岩石压缩破坏的应力‑应变曲线分为三个阶段,计算各个阶段的脆性敏感指数,其中,所述脆性敏感指数为用于描述岩石在压缩加载下的脆性特性和敏感性的指标;依据加载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能量积累与耗散,构建基于能量演化的最优矩阵;对矩阵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处理后的矩阵转换为模糊一致性矩阵;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三个阶段脆性敏感指数对复合岩石脆性的相对贡献权重。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表征岩石脆性随脆塑性矿物含量、孔隙度、埋藏深度和围压等影响因素的变化,准确地定量评估岩石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5899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0413740.7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东北石油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16C10/00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页岩油赋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设备及终端,构建有机质模型,确定致密固体基质;构建页岩油模型,确定单组分和多组分,根据致密固体基质构建油‑岩纳米孔赋存的初始模型;通过能量优化、牛顿运动方程进行平衡帧数提取以及最后一帧的提取;根据最后一帧进行页岩油分子赋存状态分析以及真实有机质与碳纳米材料吸附对比;根据平衡帧数进行数密度等值面分析以及油‑岩密度曲线分析;根据油‑岩密度曲线分析结果确定油‑岩密度曲线交点;划分吸附、吸收和游离态,统计不同状态烃类数目,计算吸附可动比例。本发明将页岩油的吸附、吸收以及游离进行一体化分析,使得页岩油区间划分更为便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