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4762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182778.9
申请日:2021-02-07
申请人: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其利用标准化设计,分级化组合,能够快速组织钢筋笼构件与金属模板的装配与成型,实现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中柱,梁,板及其配套的钢筋笼等结构的分级装配。本发明通过钢筋笼与金属模板装配方法的综合设计,能够实现钢筋笼与金属模板的快速固定与连接,减少现场人工作业量,简化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步骤,降低施工难度,加快钢筋混凝土工程建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4762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182778.9
申请日:2021-02-07
申请人: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其利用标准化设计,分级化组合,能够快速组织钢筋笼构件与金属模板的装配与成型,实现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中柱,梁,板及其配套的钢筋笼等结构的分级装配。本发明通过钢筋笼与金属模板装配方法的综合设计,能够实现钢筋笼与金属模板的快速固定与连接,减少现场人工作业量,简化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步骤,降低施工难度,加快钢筋混凝土工程建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4762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169507.X
申请日:2021-02-07
申请人: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承载金属柱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其通过标准化模板与成品钢筋笼构件的组合,安装,连接,将成为能够配合精确定位的柱脚模板、柱填充模板、梁柱节点模板等相对独立的构件,将一级构件(工厂生产件)快速精准地形成二级构件(工地组装件)。在柱模板系统与柱钢筋笼分级装配完成后,可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成型工作。本项专利通过分级装配的方法,实现了模板与钢筋的快速定位与组装,优化减少现场人工作业量,简化施工工序,加快钢筋混凝土工程建造效率,节约现场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04762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169220.7
申请日:2021-02-07
申请人: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承载式钢筋混凝土板模板的成品钢筋笼分级装配方法。本发明通过将由工厂生产的一级构件快速精准地按照标准连接形成二级构件,进而将标准化的模板与其所对应的二级构件进行组合,安装,并连接固定。由此,本发明能够在板模板系统与板钢筋笼分级装配完成后,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成型工作。本项专利通过分级装配的方法,实现了模板与钢筋的快速定位与组装,优化减少现场人工作业量,简化施工工序,加快钢筋混凝土工程建造效率,节约现场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72958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01271.0
申请日:2024-06-20
申请人: 东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地人居空间发电蓄能热循环一体化维持系统,包括:基础和支护蓄能模块、腔体蓄能模块、空腔围护模块、能源智能控制模块,基于极地气候环境长期低温的特点,将可再生能源产能模块产生的电能为热能,储存在腔体蓄能模块、基础和支护蓄能模块中,并利用腔体蓄能模块和支护蓄能模块,维持极地人居环境温度。本发明一体化维持系统,通过可再生能源产能和蓄能模块大量蓄能,减少了蓄电池的用量;同时利用空腔围护模块和支护蓄能模块,形成高保温性能的一次空间,在一次空间内再进行二次空间建造,降低了建造难度和极地人居环境的维护难度,节省了整体建设和运行成本,为极地人居环境的规模化可持续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8365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01279.7
申请日:2024-06-20
申请人: 东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体蓄能热循环一体化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一体化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产能模块、能源智能控制模块、支护蓄能模块、腔体热循环模块。能源智能控制模块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并对电能进行自动分配;基础蓄能模块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大量储存,通过腔体热循环模块传递循环至建筑结构体中,进而将建筑结构体作为冷热交换机构调节建筑内部空间的热环境。本发明利用建筑物质实体蓄能量大的特点,进行建筑结构体和建筑围护体一体化蓄能,以构件本体空腔作为传热系统,在不增加空调等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建筑空间环境调控,能充分消纳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可提升安全性,降低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对电网的冲击,避免大量弃电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65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01275.9
申请日:2024-06-20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F03G6/00 , F24F5/00 , F24F7/04 , F24F13/02 , F24F13/30 , E04H1/12 , H02J7/32 , H02J7/35 , H02N11/00 , F01K2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外人居环境空间发电蓄能热循环一体化维持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产能模块、基础和支护蓄能模块、产能多腔体围护结构模块、能源智能控制模块、蓄电池;可再生能源产能模块采集可再生能源并转化为电能;基础和支护蓄能模块设置于系统底部,承担地下支护作用,与多腔体产能围护结构模块形成环境稳定的人居空间,同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储存,调节空间内部环境温度。本发明针对地外空间温差大、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的特点,利用产能多腔体围护结构模块与基础和支护蓄能模块,共同约束限定形成环境稳定的一次空间,在其中进行二次空间的建造,并将可再生能源高效率大量储存,支持地外空间的可持续建设和运行,推动人类文明在星际的延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