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体的分级抗震装置及转体向抗震体系转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491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09987.8

    申请日:2023-10-27

    IPC分类号: E01D19/00 E01D19/04 E01D22/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转体的分级抗震装置及转体向抗震体系转换的方法,所述分级抗震装置包括上座板、平面不锈钢滑板、非金属滑板、中座板、球面不锈钢滑板、下座板、底座板、挡板、固定板、测力装置,上座板、中座板和下座板之间分别设有平面摩擦副和球面摩擦副,限位板、平面摩擦副、球面摩擦副及防落梁挡块配合用于分级抗震,测力装置用于监测竖向载荷的变化。本发明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桥梁施工,满足姿态调整及分级抗震的要求,所述测力装置能够监测竖向载荷的变化,提高转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防控能力,满足桥梁转体球铰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一种分体式自动拼装球铰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74549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76380.1

    申请日:2022-12-26

    IPC分类号: E01D21/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体式自动拼装球铰,包括球铰本体、球铰分瓣和驱动装置,球铰分瓣与球铰本体连接,球铰本体包括销轴套筒,销轴套筒设置在球铰本体上侧,驱动装置通过法兰固定装置与销轴套筒连接,驱动装置能够带动钢绳运动,进而使得球铰分瓣围绕球铰本体旋转;通过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分体式自动拼装球铰,能够提高球铰的运输效率,降低分体球铰的拼装难度,增大球铰安装的灵活性,提高球铰的工作效率,增强球铰的安装质量和安装效率,极大的降低安装、运输的成本。

    一种基于水平极限位移的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9974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010935859.7

    申请日:2020-09-08

    IPC分类号: G06F30/13 E01D19/04

    摘要: 一种基于水平极限位移的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设计方法,包括确定设计参数、确定支座水平滑动到组合设计位移D3的运动状态、初步完成支座设计、确定支座水平极限位移D41、支座迭代设计,减隔震支座位移设计输入参数以往通常为D4(按照支座正常位移D和罕遇地震下的桥梁相对位移D2按照一定规则叠加后的组合罕遇位移),本发明则修改成D3(按照支座正常位移D和设计地震下的桥梁相对位移D1按照一定规则叠加后的组合设计位移),比较而言显著减小了支座位移输入量,即减少了支座结构尺寸,便于桥梁设计和安装,同时大范围减轻成本。满足不同地震等级下的位移和减隔震性能要求,有效降低支座平面尺寸和成本,提高经济性。

    一种支承桥墩摇摆的复位器

    公开(公告)号:CN11448181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0036905.9

    申请日:2022-01-13

    IPC分类号: E01D19/02 F16F1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支承桥墩摇摆的复位器,其包括下座板、上座板以及球冠座板,上座板的底部中心设有固定凹槽,下座板中部为平面凸台,在平面凸台的中心设有摇摆凸起,摇摆凸起与固定凹槽对应设置且间隙配合;在平面凸台的端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镶嵌有球冠座板的转动球槽,且镶嵌后的球冠座板上表面高于平面凸台端面,使得上座板下底面落在球冠座板上表面;在固定凹槽外部的上座板设有中心对称的预应力束孔,在平面凸台还贯穿设有若干个预应力束阶梯孔,在预应力束阶梯孔内设有预应力束,预应力束的另一端向上穿过下座板、上座板、桥墩的预应力束孔,其张拉端固定在桥墩墩顶处,本发明地震下实现摇摆减隔震保护桥梁结构,震后实现自复位功能。

    一种附加摩擦阻尼的球型支座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1313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05927.0

    申请日:2023-12-1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加摩擦阻尼的球型支座,包括阻尼器以及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座板、中座板、下座板,上座板、中座板之间设置平面摩擦副,中座板、下座板之间设置球面摩擦副;阻尼器包括活塞杆、缸体、上端盖、下端盖,缸体的一端与上端盖连接,另一端与下端盖连接,缸体具有内腔,活塞杆包括摩擦活塞,摩擦活塞被设置在内腔中,缸体的至少部分内腔壁能够与摩擦活塞过盈配合;本发明具有高耗能、竖向抗拉拔以及极限位移处防落梁的功能,能够满足高烈度地震区实际工况要求。对于高烈度地震区的桥梁或者建筑结构而言,无需额外设置抗拉结构、耗能结构以及防落梁结构,有利于降低抗震结构体系的结构复杂程度,便于施工安装以及日常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