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抗应力钢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7718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66118.7

    申请日:2023-06-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钢材工艺优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斜拉桥抗应力钢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初始钢材生产工艺进行钢材制造,生成样品钢材;基于实际应用场景,配置预设模量;对样品钢材进行模量检测,确定模量差值;基于所述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多维性能需求,生成性能权重分布;将模量差值与多维性能需求输入工艺优化决策模型中,输出全局最优调整序列;基于全局最优调整序列,对初始钢材生产工艺进行映射覆盖,生成优化生产工艺进行同批次目标钢材的生产制备。能够解决钢材生产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到实际应用的情况,导致钢材质量不合格的问题,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提高钢材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一种斜拉桥索管校正定位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7635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61997.4

    申请日:2023-06-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桥梁的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索管校正定位器,包括:棱镜、棱镜杆、止位螺栓和若干环形方钢管,棱镜固定在棱镜杆顶端;每根环形方钢管内环上固定两根以上的支撑方钢管,长度为环形方钢管内径,支撑方钢管相互交叉,交叉处表面开有用于套设物体的孔位a,侧面相对位置开有孔位b,用于固定止位螺母;棱镜杆穿过孔位a,止位螺栓穿过孔位b,所述止位螺栓通过止位螺母将环形方钢管固定在棱镜杆杆上;使用时,外部测距工具对准棱镜进行测量,根据支撑方钢管交叉的位置直接测量出索管轴线的位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斜拉桥索管校正定位器存在测量点位多,计算工作量大的问题,提高了索管轴线精准测量和测量效率。

    基于结构应变能寻优的结构临时支撑智能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2716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743886.2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提供基于结构应变能寻优的结构临时支撑智能布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目标施工区域,获取设计图纸并建立三维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结构受力特性分析,识别临时支撑点坐标集合;基于坐标集合进行约束组合,确定临时支撑点组合方案集;依照方案集进行结构分析,模拟施工阶段的应力加载工况,计算结构应变能;将计算得到的结构应变能进行比较,确定筛选出结构应变能最小的临时支撑点组合方案;通过结构应变能最小的方案,进行临时支撑布置。本申请根据不同临时支撑下的结构应变能,选择结构应变能最小的临时支撑模式,解决结构临时支撑过程的应力应变过大的技术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一种大跨度马鞍面装配式钢-木复合结构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1906200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71245.X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马鞍面装配式钢‑木复合结构体系,包括:马鞍面木网格;钢圈梁,围合于所述马鞍面木网格外围且与所述马鞍面木网格连接;马鞍面钢板带,由多条长度不同的钢板带构成,多条钢板带沿相对的两个高点连线方向单向斜角布设于马鞍面木网格上,且与所述马鞍面木网格连接,钢板带端部与所述钢圈梁连接;立面支撑,由多个长短不一的立柱在所述钢圈梁下方围合而成,马鞍面木网格架设于立面支撑上且与所述立面支撑连接;剪力墙,至少在相对的两个低点处布设于所述钢圈梁下方,并与钢圈梁连接固定。本体系结合钢和木材的优势,实现对大跨度马鞍面屋面的支撑。这种创新设计不仅使结构具备较小的变形,在受荷载状态下也能够保持均匀的应力分布,从而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抗垮塌能力,同时还兼顾了建筑美学和结构优化的需求,适用于广泛的建筑场景。

    基于结构应变能寻优的结构临时支撑智能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2716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43886.2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提供基于结构应变能寻优的结构临时支撑智能布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目标施工区域,获取设计图纸并建立三维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结构受力特性分析,识别临时支撑点坐标集合;基于坐标集合进行约束组合,确定临时支撑点组合方案集;依照方案集进行结构分析,模拟施工阶段的应力加载工况,计算结构应变能;将计算得到的结构应变能进行比较,确定筛选出结构应变能最小的临时支撑点组合方案;通过结构应变能最小的方案,进行临时支撑布置。本申请根据不同临时支撑下的结构应变能,选择结构应变能最小的临时支撑模式,解决结构临时支撑过程的应力应变过大的技术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