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3921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111277934.6
申请日:2021-10-30
Applicant: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宜宾学院 , 长江师范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仿真数字孪生智慧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一:设计废钢物流仿真理论模型,获取废钢物流仿真工艺参数;步骤二:构建废钢物流仿真核心算法;步骤三:建立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仿真数字孪生智慧平台;步骤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字化建模;步骤五:构建数字化的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仿真数字孪生智慧系统;步骤六:使用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仿真数字孪生智慧系统,通过动画仿真渲染输出,对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进行模拟仿真,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演示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本发明显著降低了电炉炼钢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技术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675543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366858.4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攀枝花学院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长江师范学院 , 北京科技大学 , 宜宾学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炉窑燃烧技术领域,为了实现整个热风炉系统的智能控制,提供了一种基于优化学习算法的热风炉智能燃烧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专家知识经验分别建立各热风炉对应的模糊控制模型;步骤2、基于各热风炉的历史数据及机器学习算法对模糊控制模型的模糊规则及模糊隶属函数进行优化;步骤3、采用优化后的模糊控制模型对热风炉进行控制;步骤4、基于步骤3,采用时间序列预测算法对热风炉的热风温度进行预测;步骤5、根据热风炉的热风温度预测结果及系统中其他热风炉的工作情况确定该热风炉的送风量及阀门开度。采用上述方式实现了整个热风炉系统的智能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80746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49813.6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长江师范学院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宜宾学院 , 攀枝花学院
IPC: C21B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工业中的高炉炼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高炉喷吹煤粉燃烧效率的方法。本发明将有机颗粒与煤粉共同喷吹,有机颗粒的直径明显大于煤粉,故而其运动速度较煤粉颗粒小,停留时间长,这类物质的燃烧性质与煤粉类似,燃烧产物主要为气态还原剂,产生的未燃颗粒较煤粉少。另一方面,该有机颗粒密度低,穿越惯性小,配合炉顶高压操作,更加容易在回旋区内部形成循环,带动并加强煤粉颗粒回旋,停留时间延长,其在自身快速燃烧的同时率先提供大量的挥发物燃烧来促进煤粉的燃烧,进而实现煤粉燃烧率的提高,降低煤比和焦比,有害元素氯含量低,并实现了废弃有机物质的环保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00408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111277930.8
申请日:2021-10-30
Applicant: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安徽工业大学 , 长江师范学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83 , C21C5/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智慧仿真方法,属于电炉炼钢、物流仿真和智能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步骤为:S1:依据电炉炼钢项目技术方案构建电炉炼钢车间组件;S2:依据电炉炼钢项目技术方案构建主要设备;S3:依据电炉炼钢项目技术方案构建工艺流程;S4:针对电炉跨电炉冶炼过程、加料跨天车吊运料篮过程、废钢跨料篮运输过程、废钢跨天车加料过程、废钢跨天车补料过程、废钢车辆运输过程分别建立模型;S5:耦合上述步骤,形成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智慧仿真方法,对废钢物流全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仿真,得到电炉炼钢项目的废钢物流方案、废钢物流能力和理论产能。本方法可以提高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和转型升级。
-
公开(公告)号:CN11496490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758012.5
申请日:2022-06-29
IPC: G01N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炉内取样装置,属于取样设备领域。本装置包括底板(2)、竖杆(5)、导块(7)、升降装置、横杆(8)和机械钳,所述底板(2)下端设置有驱动轮(1),竖杆(5)垂直设置在底板(2)上,导块(7)穿套在竖杆(5)上,升降装置可驱动导块(7)沿竖杆(5)轴向滑动,且可将导块(7)固定在竖杆(5)任一位置;横杆(8)与导块(7)连接,机械钳的连接部(12)穿在横杆(8)上,机械钳可固定在横杆(8)上任一位置。本装置使得机械钳可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移动,方便机械钳夹取高温试样。解决现有人工取样因现场环境差、试样温度高,取样人员的安全难保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73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24200.7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长江师范学院 ,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攀枝花学院 , 合肥工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宜宾学院
IPC: B03D1/002 , B03D1/018 , B03D1/02 , B03D101/06 , B03D1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菱铁矿的浮选工艺,涉及矿物加工工程铁矿石的选矿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碎矿阶段,根据需要将矿石破碎至3mm以下;S2:调PH阶段,通过碳酸钠或氢氧化钠调节浮选矿浆PH值为8~10,采用的抑制剂为水玻璃。本发明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可根据矿石的特点,有针对的采用浮选菱铁矿工艺,采用新型浮选药剂对菱铁矿进行良好的回收,且该浮选药剂具有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分散性好、矿浆温度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等技术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07469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0349813.6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长江师范学院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宜宾学院 , 攀枝花学院
IPC: C21B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工业中的高炉炼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高炉喷吹煤粉燃烧效率的方法。本发明将有机颗粒与煤粉共同喷吹,有机颗粒的直径明显大于煤粉,故而其运动速度较煤粉颗粒小,停留时间长,这类物质的燃烧性质与煤粉类似,燃烧产物主要为气态还原剂,产生的未燃颗粒较煤粉少。另一方面,该有机颗粒密度低,穿越惯性小,配合炉顶高压操作,更加容易在回旋区内部形成循环,带动并加强煤粉颗粒回旋,停留时间延长,其在自身快速燃烧的同时率先提供大量的挥发物燃烧来促进煤粉的燃烧,进而实现煤粉燃烧率的提高,降低煤比和焦比,有害元素氯含量低,并实现了废弃有机物质的环保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21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277934.6
申请日:2021-10-30
Applicant: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宜宾学院 , 长江师范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仿真数字孪生智慧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一:设计废钢物流仿真理论模型,获取废钢物流仿真工艺参数;步骤二:构建废钢物流仿真核心算法;步骤三:建立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仿真数字孪生智慧平台;步骤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字化建模;步骤五:构建数字化的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仿真数字孪生智慧系统;步骤六:使用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仿真数字孪生智慧系统,通过动画仿真渲染输出,对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进行模拟仿真,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演示电炉炼钢项目废钢物流;本发明显著降低了电炉炼钢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技术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322874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248993.X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排板坯入炉装钢机械,针对目前国内板坯经加热炉都是采用单排板坯装料方式,加热炉的产量效率较低的问题而设计。包括:沿运输辊道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多组轨道;在每组轨道上设置有小车,小车通过车轮沿着轨道自由移动;在每个小车上设置有托臂系统;所述托臂系统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固定在小车上;倒L形托臂,其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托臂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的小车上远自由端一侧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的托臂沿其铰接点做预定弧度的旋转。本发明是针对两排板坯装料进加热炉而研发的一种新型设备,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检修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18182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02778.9
申请日:2022-07-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炉用智能机械装备。本发明包括固定平台、移动底座和机械手臂;固定平台设置于高炉炉前,机械手臂通过移动底座安装在固定平台上,机械手臂包括依次连接的机械大臂、机械小臂和机械手本体;机械大臂通过动力设备带动机械小臂转动,机械小臂的前端与机械手本体固接。本发明装备主要用于高炉炉前,具体可用于高炉炉前开铁口、开渣口、堵铁口和堵渣口等传统高炉需要人工操作的部分,进而避免了操作人员在高温的炉前工作,优化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