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72565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211385877.8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03D1/018 , B03D103/02 , B03D101/00 , B03D101/02 , B03D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选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贵金属的梯级选矿工艺。该方法采用多级闪浮与优先浮选相结合的方式,在微量特殊药剂捕收的作用下,通过边磨边选的技术手段,对可浮性不同的贵金属矿物进行梯级回收,在避免已单体解离的贵金属矿物颗粒因过磨而造成损失的同时,尽可能的将可浮性好以及单体解离早的目的矿物优先回收并保证其质量,同时降低嵌布粒度不均匀对贵金属浮选过程的干扰,实现“应收尽收,能收早收,环保增收”的技术理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的避免了已单体解离的贵金属矿物颗粒因过磨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减少了后续精选作业的工作量,不但提高了目的矿物的浮选效率,减少了贵金属矿物在尾矿中的损失,还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32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64385.9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03D1/02 , B03D1/018 , B03B1/04 , B03D101/00 , B03D103/04 , B03D10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铁矿的强化浮选方法,该浮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钛铁矿浆料pH值为4‑7条件下,先加入20‑40 mg/L的短链脂肪酸和10‑20 mg/L的链状磷酸,反应后加入10‑20 mg/L的羟肟酸进行充气浮选。本发明选择短链脂肪酸在钛铁矿表面发生特性吸附,突出选择性,弱化起泡性;链状磷酸较传统磷酸起泡性强,弥补脂肪酸降低链长损失的起泡性,再选择羟肟酸螯合进一步增强选择性,从而使钛铁矿得到有效浮选。
-
公开(公告)号:CN117654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20581.9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铅硫化矿的浮选分离工艺,实现了黄铜矿与方铅矿的高效分离,属于矿物分选技术领域。该工艺为:在矿浆pH值为5‑11的条件下,依次加入植酸钠作为方铅矿的抑制剂,丁铵黑药或Z‑200为捕收剂,以及起泡剂,实现铜铅混合硫化矿的分离。本发明使用植酸钠作为方铅矿的浮选抑制剂,植酸钠源于谷物中的一种成分,由于其含磷酸基团,会与方铅矿以配位化学作用的方式结合,另外,植酸钠溶于水后产生大量羟基,羟基作为典型的极性基团,极易与矿浆中的H2O发生氢键作用,最终使方铅矿表面亲水,使其天然可浮性下降,产生抑制效果,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用量少并且适应矿浆pH广泛,同时兼具绿色环保和来源广泛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2454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184483.0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1/52 , C02F1/4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蚀含铜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对FeS材料使用同时含羧基和巯基的单体、交联剂、稳定分散剂进行改性,得到FeS基pH响应材料 ,将该材料加入至弱酸性的微蚀含铜废水中进行反应,经过硫化沉淀、置换、吸附络合、絮凝沉淀等过程,最终得到以CuS为主要成分的沉淀。该方法充分利用了FeS基材料所具有的pH响应性和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可以仅通过调节微蚀含铜废水的pH值,以控制实现废水中铜离子回收率达到99.8%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617415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385110.5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03D1/012 , B03D1/014 , B03B1/00 , B03D101/02 , B03D1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尾再磨提高金银回收率的选矿工艺及其使用方法。该工艺针对铅锌矿中伴生金银嵌布粒度细、回收难等问题,采用两级磨矿的分选方式,在较粗粒级下优先回收已解离的铅矿物,然后对选铅后的尾矿或扫选精矿进行再磨再选,依次分离出金银精矿、锌精矿、硫精矿。与现有的技术工艺相对比,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在较粗粒级下优先回收已解离的主金属矿物,在避免已单体解离的主金属矿物出现过磨的同时,进一步回收了传统流程难以回收的细粒级金银矿物,提高了伴生金银的铅锌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并为此类嵌布粒度细、结构复杂,且伴生稀贵金属的多金属矿的生产工艺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0406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551034.0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1B3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凹凸棒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凹凸棒石原矿进行破碎,破碎完成后进行预分选,得到预分选精矿;(2)将预分选精矿进行沉降,得到下部矿浆;(3)将下部矿浆进行超声分散,分散完成后进行梯级离心分离及后处理,即得高纯凹凸棒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凹凸棒石原矿制备得到高纯凹凸棒石的方法,相较于现有的湿法工艺,本发明从制备过程杂质引入控制以及原矿、矿浆处理工艺、设备优化设计等多方面大幅度提高了凹凸棒石产品的制备效率、纯度、收率以及使用安全性,同时为生物医药领域所需的高纯度凹凸棒石的制备提供了关键基础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06751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011090928.5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1/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疏水磁性功能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在含油污泥处理上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磁性晶核材料和油酸钠搅拌得到疏水磁性颗粒;在将疏水磁性颗粒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引发剂、苯乙烯进行超声预乳化得到乳液,之后滴加引发剂苯乙烯溶液持续搅拌形成黑色固体后真空干燥即得。本发明疏水磁性功能材料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磁性晶核材料被油酸钠包裹形成疏水磁性颗粒,疏水磁性颗粒吸附在聚苯乙烯形成的黑色三维结构本体表面和孔洞内,该疏水性和多孔性三维立体磁性材料能够有效与含油污泥的泥渣竞争吸附油份,增强含油污泥处理过程中的除油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06086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0302740.0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9/04 , C02F101/20 , C02F1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废水pH值调节至5~6,然后向其中加入H2O2溶液进行破络反应;S2、将步骤S1反应后的体系pH值调节至6~8,然后向其中加入摩尔比为(1~2):1的4‑氨基‑3‑巯基‑1,2,4‑三唑和二甲基二硫代甲酸盐的混合药剂;S3、向步骤S2反应后的体系中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然后固液分离。本发明采用先破络后螯合沉淀的处理工艺处理废水中的镍,采用4‑氨基‑3‑巯基‑1,2,4‑三唑和二甲基二硫代甲酸盐复配为螯合药剂,并配合合适的pH值条件,大大提升废水中镍的去除效果,且经絮凝沉降得到颗粒较大的沉淀,便于后续固液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249973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1256488.6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1/5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磨矿机械化学调控处理含铜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天然硫化矿进行破碎,使其表面产生具有活性的硫化位点,得到矿物基硫化剂;将含铜废水的pH调节至酸性,再加入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进行氧化破络;将矿物基硫化剂与氧化破络后得到的含铜废水加入到球磨机中进行共磨反应;得到的反应混合液进行重力沉降,再进行抽滤分离,得到净化液和硫化铜沉淀。本发明有效的利用了天然硫化矿中的硫资源与含铜废水中铜进行共磨反应,从而实现了高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铜,同时天然硫化矿由于价格便宜,也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06081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291358.4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1/70 , C02F101/22 , C02F1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物改性材料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方法,该处理方法为:S1、将(1.5~5):1的活性磁黄铁矿和活性磁赤铁矿投加到含铬废水中,在pH为1.5~2.5、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反应1~1.5h;S2、将步骤S1反应后的体系的pH调节至3.5~4.0,通入空气,在温度为80~90℃条件下反应0.5~1.5h,将反应混合液转移至磁场环境中进行磁力沉降,过滤。改性后的磁黄铁矿活性位点增多,活性增强;改性后的磁赤铁矿可以作为磁性晶核;在合适的pH范围内,Cr3+和Fe3+形成沉淀,并在活性磁赤铁矿表面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紧密结合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具有磁性的核壳共同沉降,改善沉降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