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8447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450343.2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锂硫电池电解液中醚类化合物DOL、DME的检测方法。本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锂硫电池电解液中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采用内标法减少仪器误差,具有样品用量少、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等优点。同时在分析样品前,先沉淀分离电解液中的锂,有效防止待测样品对色谱柱的腐蚀,减少对色谱柱的损害,降低色谱柱的更换频率,节约设备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5417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864785.1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解液的检测方法,方法包括:将待测电解液与无机溶液混合均匀,以得到混合溶液;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进行超声萃取,离心后取上层清液,得到待测溶液;使用GCMS的SIM模式对待测溶液进行检测,获取待测组分的定量离子峰面积,结合待测组分的标准品的标准曲线线性方程计算待测组分在待测电解液中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423866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149553.1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9/04 , C02F9/1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三价砷的废水制备稳定的含砷固态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亚铁盐溶液加热至25℃-70℃,向其中添加含三价砷的废水,搅拌均匀得到A溶液;向所述A溶液中添加双氧水,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pH至酸性,得到B溶液;加热所述B溶液,待反应完全后,固液分离,干燥固体沉淀,得到稳定的含砷固态物。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反应条件温和,常温下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去除三价砷的效果。而且在高效处理低浓度含三价砷的废水的同时,将含砷固相产物的直接稳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372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15354.0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V10/762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V10/74 , G06N3/048 , G06N3/0499 , G06N3/047 , G06N3/088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伪标签深度聚类的圆管碰撞变形模式识别方法,属于结构碰撞变形模式识别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深度聚类算法构建结构碰撞变形模式无监督聚类模型;S2:训练所述结构碰撞变形模式无监督聚类模型;S3:利用训练好的结构碰撞变形模式无监督聚类模型识别圆管碰撞变形模式。本方法提高了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47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0450343.2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锂硫电池电解液中醚类化合物DOL、DME的检测方法。本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锂硫电池电解液中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采用内标法减少仪器误差,具有样品用量少、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等优点。同时在分析样品前,先沉淀分离电解液中的锂,有效防止待测样品对色谱柱的腐蚀,减少对色谱柱的损害,降低色谱柱的更换频率,节约设备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28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1318943.4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碰撞塑性变形点云数据集构建方法,属于结构耐撞性优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在结构碰撞变形过程中待求解的连续结构区域离散为多个连通子域,得到有限元模型;S2:使用中心差分法求解有限元模型中各个网格节点在各个时刻的节点位移;S3:结合各个网格节点的初始坐标得到各个时刻的节点坐标;S4:将整个结构碰撞变形过程用一系列网格节点坐标所组成的点云表示,并进行降采样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37280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17008.6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V10/774 , G06T17/20 , G06V10/40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99 , G06N3/048 , G06N3/0464 , G06N3/047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态融合的碰撞塑性变形点云序列预测方法,属于结构碰撞变形点云预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结构碰撞变形过程多模态融合预测代理模型;S2:构建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S3:利用训练集对所述结构碰撞变形过程多模态融合预测代理模型进行训练,利用验证集进行模型验证;S4:输入结构的几何参数、材料设计参数以及由几何参数确定的结构初始有限元网格节点点云,预测耐撞性响应数据和结构碰撞变形点云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18943.4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碰撞塑性变形点云数据集构建方法,属于结构耐撞性优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在结构碰撞变形过程中待求解的连续结构区域离散为多个连通子域,得到有限元模型;S2:使用中心差分法求解有限元模型中各个网格节点在各个时刻的节点位移;S3:结合各个网格节点的初始坐标得到各个时刻的节点坐标;S4:将整个结构碰撞变形过程用一系列网格节点坐标所组成的点云表示,并进行降采样处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