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793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05086.6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新型非规则形状颗粒破碎模拟方法及其装置,包括:生成非规则形状多面体颗粒集合体,并对每个多面体颗粒赋予初始强度属性;识别潜在破碎的多面体颗粒,将其标注为潜在的整体破碎和棱角破碎颗粒;识别即将破碎的多面体颗粒,将其标注为整体破碎和棱角破碎颗粒;对被标注的整体破碎和棱角破碎颗粒执行切割破碎,对新形成的多面体子颗粒赋予初始强度属性。与传统颗粒破碎模拟方法相比,本发明不仅可模拟不规则形状颗粒的破碎,且子颗粒可再次破碎,其计算效率要远高于传统破碎模拟方法,该破碎模拟方法为进一步认识颗粒破碎的微观力学机制和可破碎颗粒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2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288083.4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涉及沥青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关键参数确定钢渣沥青混合料类型、性能设计指标及原材料;S2、进行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S3、根据S2中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所需要的钢渣规格,对对应的钢渣单颗粒进行三维扫描确定钢渣开口孔隙度#imgabs0#;S4、计算钢渣开口孔隙吸收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1#;S5、计算期望沥青膜厚度对应的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2#;S6、基于性能平衡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imgabs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精确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马歇尔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钢渣混合料所导致的水损害等路面病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6265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30904.4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MBD‑DEM‑FDM耦合的列车‑有砟轨道‑路基系统模拟方法,包括:基于多体动力学MBD法建立列车模型,包括:建立列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弹簧和阻尼器简化列车的悬挂系统,并考虑列车与轨道的相互作用;基于离散元法DEM建立三维立体有砟道床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FDM建立路基有限差分模型,包括:所述路基被视为连续介质,基于有限差分法FDM模拟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路基的力学行为和变形特性;设置耦合媒介从而将MBD‑DEM‑FDM进行耦合,并进行MBD与DEM、FDM系统的实时信息交换;基于MBD‑DEM‑FDM耦合建立耦合模型并对耦合模型进行验证和应用。还公开了对应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考虑道床内部颗粒的细观力学特性及列车动力作用对轨道和路基的综合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22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88083.4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涉及沥青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关键参数确定钢渣沥青混合料类型、性能设计指标及原材料;S2、进行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S3、根据S2中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所需要的钢渣规格,对对应的钢渣单颗粒进行三维扫描确定钢渣开口孔隙度#imgabs0#;S4、计算钢渣开口孔隙吸收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1#;S5、计算期望沥青膜厚度对应的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2#;S6、基于性能平衡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imgabs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精确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马歇尔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钢渣混合料所导致的水损害等路面病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1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3023.8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5 , G16C60/00 , G16C10/0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散元的新型黏结颗粒破碎快速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单颗粒形状几何模型;生成黏结颗粒模型;进行颗粒集合体破碎离散元数值模拟。本发明方法解决了黏结颗粒破碎建模复杂、周期长、离散性大等问题。与传统的黏结颗粒破碎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能更快速建立不同颗粒形状和粒径的颗粒黏结体,无需提前制作黏结颗粒模版,且同档粒径的子颗粒粒径范围可相同,不再随粒径增大而增大,更易于校准微观力学参数,为进一步认识颗粒破碎的微观力学机制和可破碎颗粒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