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8218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1069557.5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硬化混凝土宏细观孔结构测量的试样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材料的取样、切割成块、研磨及显色处理。本方法采用的试件是面积为100mm×100mm、厚度为8—15mm的长方体试块,试件尺寸大,可测试包括界面孔在内的大孔。试样显色过程能够有效防止了部分孔被污染的情况,因此能更全面地捕捉到试样测试面上的孔隙。
-
公开(公告)号:CN10914218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69558.X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8 , G01N21/84 , G01N2015/08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基材料宏细观孔隙结构识别与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显微照相机拍下试样观测面显微数码照片;S2:编写计算机程序,自动识别显微图像中的孔隙;S3:统计总孔隙率、孔径及孔的个数。本评价方法能够全部统计到所采集显微图像中的孔隙,避免了因漏掉或重复计算等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使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精确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164213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376516.6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中国铁路总公司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中南大学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严寒地区抗冰冻和动荷载耦合作用的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所述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由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矿物掺合料、变形调控组份、和易性改善组份、耐久性保障组份、水、砂石骨料组份构成,56d的强度等级为C40。所述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经30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其抗压强度损失率不大于25%、动弹模量损失率小于等于40%、质量损失率小于等于2.3%;所述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经10万次冰冻‑弯拉荷载耦合作用后,其抗折强度损失率小于等于10%。本发明自密实混凝土用于严寒地区抗冰冻和动荷载作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抵抗冻融循环和冰冻‑弯拉疲劳荷载耦合作用的能力,可有效减轻严寒和冰冻地区冻害和荷载耦合作用对高速铁路充填层等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提高无砟轨道结构的服役寿命,技术经济效应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7543755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655471.X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及评价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混凝土荷载冻融循环耦合装置、混凝土应变测试系统以及冻融试验机;将混凝土荷载冻融循环耦合装置置于冻融试验机中进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通过混凝土应变测试系统实时记录试样应变数据,通过测试试件经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一定次数后的应变变化率、质量变化率等参数,评价该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本发明可快速测试评价服役于严寒地区持荷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准确模拟实际服役中的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操作简单,科学有效。为严寒等复杂服役条件下的大型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和选材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8164213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711376516.6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中国铁路总公司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中南大学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严寒地区抗冰冻和动荷载耦合作用的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所述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由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矿物掺合料、变形调控组份、和易性改善组份、耐久性保障组份、水、砂石骨料组份构成,56d的强度等级为C40。所述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经30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其抗压强度损失率不大于25%、动弹模量损失率小于等于40%、质量损失率小于等于2.3%;所述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经10万次冰冻‑弯拉荷载耦合作用后,其抗折强度损失率小于等于10%。本发明自密实混凝土用于严寒地区抗冰冻和动荷载作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抵抗冻融循环和冰冻‑弯拉疲劳荷载耦合作用的能力,可有效减轻严寒和冰冻地区冻害和荷载耦合作用对高速铁路充填层等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提高无砟轨道结构的服役寿命,技术经济效应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7543755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710655471.X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装置及评价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混凝土荷载冻融循环耦合装置、混凝土应变测试系统以及冻融试验机;将混凝土荷载冻融循环耦合装置置于冻融试验机中进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通过混凝土应变测试系统实时记录试样应变数据,通过测试试件经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一定次数后的应变变化率、质量变化率等参数,评价该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本发明可快速测试评价服役于严寒地区持荷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能,准确模拟实际服役中的荷载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操作简单,科学有效。为严寒等复杂服役条件下的大型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和选材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67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55038.0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8/2135 , G06F18/27 , G16C20/30 , G16C20/7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混凝土用粗骨料三级配紧密堆积空隙率预测模型及应用,该模型按如下步骤构建:建立包含粗骨料单级配、三级配的形状特征参数与紧密堆积空隙率的数据库,分别建立粗骨料三级配受形态特征、边壁效应、级配影响的紧密堆积空隙率关于粗骨料混合比例的预测模型,然后基于多级配粗骨料混合堆叠导致堆积空隙率减小的原则,组合得到紧密堆积空隙率关于粗骨料混合比例的预测模型。在应用时,根据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混合比例,即可预测粗骨料三级配的紧密堆积空隙率。本发明所述预测模型及应用,在工程实际中可用于快速确定不同混凝土部件中粗骨料比例的最优解,精度高,且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388853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290104.7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62 , G06T3/06 , G06T7/5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表面缺陷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混凝土表面三维点云数据;对混凝土表面三维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对滤波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平面拟合处理,剔除高于和低于拟合平面预设距离的点云数据,然后将剩余混凝土表面三维点云数据投影到与拟合平面平行的X0Y坐标平面上,实现表面缺陷可视化;对剔除的高于和低于拟合平面预设距离的点云数据进行欧式聚类,得到彼此分离的缺陷区域;基于缺陷区域计算得到各缺陷的尺寸信息。缺陷检测识别效果好,精度高,实现了不依赖于图像进行混凝土表面缺陷的检测,避免了图像识别技术中图像质量对缺陷识别效果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597446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722399.5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C04B28/02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紫外线抗碳化混凝土,每平方米该混凝土包括以下原料:300~400kg/m3水泥、150~200kg/m3矿物掺合料、15~25kg/m3抗紫外线剂、6~10kg/m3抗碳化剂、600~700kg/m3细骨料、1000~1300kg/m3粗骨料、减水剂和水,减水剂占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的0.5~2wt%,水≤150kg/m3,水胶比≤0.28;抗紫外线剂由苯并三氮唑、纳米TiO2和改性T‑ZnO晶须组成;抗碳化剂由水滑石和氧化石墨烯组成;本申请通过特定的原料和配比,使混凝土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和抗碳化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9278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173928.0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温控的水泥基产品直接电养护方法和装置,通过对水泥基产品养护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由相应控制软件对温度变化进行实时计算,判断是否超出设定的升温速率、降温速率、峰值温度等设定参数值,并根据温度处理结果对直接电养护混凝土试件通电电压进行实时调节,以有效控制直接电养护过程中的升降温速率和峰值温度,大幅提高水泥基产品的早期强度和长期耐久性能,同时做到对电能使用的精准调节,减少能源消耗。本发明的养护方法实现了水泥基产品在直接电养护过程中的智能化、自动化与绿色低碳化;且温控精度高、计算量小、硬件成本低,有利于直接电养护在水泥基产品中的大规模工业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