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71076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611257462.7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中国铁路总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翻浆冒泥试验系统,包括轨道‑路基结构模型、高速列车荷载模拟加载装置、雨水滴浸装置和测量与观测装置;轨道‑路基结构模型为双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高速列车荷载模拟加载装置包括多个作动器;雨水滴浸装置包括储水箱以及支撑层侧面滴水部件和轨道板上钻孔浸水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测量与观测装置包括综合测试仪、土体水分传感器、张力计、土体水分数据采集器、孔隙水压计、超声波流量计、动力触探仪等。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精简、操作方便。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装置进行的翻浆冒泥的试验方法,步骤精简,且能很好模拟翻浆冒泥全过程,为翻浆冒泥防控提供实验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77107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57462.7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中国铁路总公司
IPC: G01N3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翻浆冒泥试验系统,包括轨道‑路基结构模型、高速列车荷载模拟加载装置、雨水滴浸装置和测量与观测装置;轨道‑路基结构模型为双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高速列车荷载模拟加载装置包括多个作动器;雨水滴浸装置包括储水箱以及支撑层侧面滴水部件和轨道板上钻孔浸水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测量与观测装置包括综合测试仪、土体水分传感器、张力计、土体水分数据采集器、孔隙水压计、超声波流量计、动力触探仪等。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精简、操作方便。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装置进行的翻浆冒泥的试验方法,步骤精简,且能很好模拟翻浆冒泥全过程,为翻浆冒泥防控提供实验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206399943U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21476850.X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中国铁路总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翻浆冒泥试验系统,包括轨道‑路基结构模型、高速列车荷载模拟加载装置、雨水滴浸装置和测量与观测装置;轨道‑路基结构模型为双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高速列车荷载模拟加载装置包括多个作动器;雨水滴浸装置包括储水箱以及支撑层侧面滴水部件和轨道板上钻孔浸水部件中的至少一种;测量与观测装置包括综合测试仪、土体水分传感器、张力计、土体水分数据采集器、孔隙水压计、超声波流量计、动力触探仪等。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装置结构精简、操作方便;应用本实用新型试验系统,能模拟翻浆冒泥的过程,为翻浆冒泥防控提供实验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02456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1811268936.7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直径长预制管桩的施工方法,将预制管桩的桩尖沉入土中且将预制管桩的桩身拆分成多节中空的桩体,通过套筒实现桩尖与桩身以及桩身内相邻两桩体间的非固定式连接,利用推杆由下至上地对所述桩尖及各节桩体实行分级推进使得预制管桩逐渐下沉,随着预制管桩的不断下沉增加连接的桩体节数,当预制管桩达到施工的深度要求后,回收推杆并浇筑混凝土以填充桩体间的空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预制管桩。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桩尖承受的桩端阻力与桩身承受的桩侧阻力分离开来,还将整个桩身承受的较大的桩侧阻力分隔成多段较小的桩侧阻力,有效解决了现有设备在预制管桩施工深度方面的限制,从而实现设备的最大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2456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268936.7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直径长预制管桩的施工方法,将预制管桩的桩尖沉入土中且将预制管桩的桩身拆分成多节中空的桩体,通过套筒实现桩尖与桩身以及桩身内相邻两桩体间的非固定式连接,利用推杆由下至上地对所述桩尖及各节桩体实行分级推进使得预制管桩逐渐下沉,随着预制管桩的不断下沉增加连接的桩体节数,当预制管桩达到施工的深度要求后,回收推杆并浇筑混凝土以填充桩体间的空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预制管桩。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桩尖承受的桩端阻力与桩身承受的桩侧阻力分离开来,还将整个桩身承受的较大的桩侧阻力分隔成多段较小的桩侧阻力,有效解决了现有设备在预制管桩施工深度方面的限制,从而实现设备的最大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532380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436771.3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沙地区的铁路路基基床包芯结构,该种基床包芯结构主要运用于风沙地区,适用于铁路沿线风积粉细砂广泛分布的路段。所属铁路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时速小于200km/h有砟轨道,基床表层设计厚度为0.6m,主要由级配良好的卵石土填筑,同时路基两侧的横向排水坡不应小于4%。路基基床底层采用卵石土与粉细砂组成的包芯结构,基床底层设计厚度为1.9m,坡度为1:1.75或者1:2.0。路基基床底层两侧用粉细砂填筑,中心用一定坡率的卵石土填筑,形成一种包芯结构;基床底层与基床表层之间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本发明路基基床包芯结构,可以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16)对于路基的要求,适应风沙地区环境的铁路建设,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14135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49709.2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C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路基监测的沉降板,包括沉降板本体、进水管、出水管、连通管和通气管,出水管包括横向出水管A、出水横管B以及连通横向出水管A和横向出水管B的竖向出水管,横向出水管A和竖向出水管均设置在沉降板本体内,横向出水管B设置在进水管的上方,且横向出水管B和进水管均一端插入沉降板本体内,进水管通过连通管与横向出水管A相连;通气管设置在沉降板本体内,其一端与横向出水管A相连通,另一端从沉降板本体的一侧伸出。本发明的沉降板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测量精度高,埋设及监测过程均不会对路基的后续施工及运行造成干扰,可满足长期监测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14135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49692.0
申请日:2018-09-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C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包括沉降板、液位计量器和液位管,沉降板包括沉降板本体、进水管、出水管、连通管和通气管,横向出水管B和进水管均一端插入沉降板本体内;通气管的一端与横向出水管A相连通,另一端从沉降板本体的一侧伸出与大气连通;液位计量器包括计量器本体、固定支架、百分表、浮标和浮标对中支架,计量器本体的下半部通过液位管与进水管连通形成连通器,测量支架设置在计量器本体内,百分表由固定支架固定在计量器本体内,浮标通过浮标对中支架设置在百分表的正下方。本发明的路基沉降监测装置制作简单,耐久性和稳定性好,可满足长期监测的要求,埋设安装容易且不影响路基后续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207051165U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20811704.6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N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维土拱效应的试验装置,包括用于容置试验土体且在底面上设有土体下落开口的模型箱、固设在模型箱底部且位于开口两侧下方的密封板、以及水平设置密封板间并可上下运动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包括用于覆盖模型箱开口的封口部以及连接在封口部两个端头外侧的受力部,在封口部和模型箱底板上设置有土压力盒,在受力部上竖直固设有与模型箱外侧壁紧贴的挡板;当活动门向下运动时,位于活动门上的土压力盒以及其上方的试验土体发生竖向位移,陷落的土体落入由挡板、密封板及活动门封口部形成的空间内而避免漏出。所述试验装置通过采集应力变化值实现对土拱效应的定量分析,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试验结果直观且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209025070U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21759096.X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级推进的大直径长预制管桩,包括上下设置的桩身和桩尖,所述桩身包括多节长度相等的中空桩体,在桩尖与桩体以及相邻桩体间设置套筒,所述套筒的下端固定连接且各节桩体的下端可活动插入套筒内,在相邻桩体间设置内部空腔平台作为下沉推力的支撑点;将桩尖与各节桩体依次沉入土中,利用推杆以及设置在推杆下端的侧翼结构实现对预制管桩的分级推进,到达预定深度后往预制管桩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以完成整个预制管桩的埋设工作。本实用新型将桩尖承受的桩端阻力与桩身承受的桩侧阻力分离,还将整个桩身承受的较大桩侧阻力分成多段较小的桩侧阻力,有效解决了现有设备在预制管桩施工深度方面的限制,从而实现设备的最大化利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