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96253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9167.4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包括空气压缩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和电磁控制阀组,所述空气压缩单元包括电机、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所述空气压缩机、电磁控制阀组集成布置在一阀块内,所述电机装在所述阀块的第一侧面上,所述阀块内具有气体通道用于在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和电磁控制阀组之间形成气路连接,所述空气干燥器集成布置在阀块内,电子控制单元以预定的控制方式控制所述电磁控制阀组输出经所述空气干燥器干燥后的压缩空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和一种车辆。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减小空气供给单元的占用空间,使空气供给单元在车辆上的装配降低难度,并提高空气干燥器的再生能力。

    一种车用电控执行器及电机固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086698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710476385.2

    申请日:2017-06-2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固定结构,包括电机和壳体,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的轴向的一端或两端与所述壳体之间存在轴向间隙,且在所述轴向间隙内设置有压缩弹性件,所述压缩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作用于所述电机和所述壳体上,所述压缩弹性件预压缩。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电机和壳体材料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形成内应力或间隙,内应力是由于电机的变形尺寸大于壳体而形成的,可通过轴向间隙和压缩弹性件抵消内应力。间隙是由于电机的变形尺寸小于壳体而形成的,轴向上间隙变大,可通过预压缩的压缩弹性件抵消增加的间隙,同时保证了电机固定牢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电机固定结构的车用电控执行器。

    一种车辆及角行程电控执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6976478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10368027.X

    申请日:2017-05-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角行程电控执行器,包括转轴组件、壳体和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包括信息发射单元和信息接收单元;转轴组件的两端转动支撑于壳体上,信息发射单元设置在转轴组件的非轴端上,信息接收单元固定于壳体上且靠近信息发射单元所在的位置,信息发射单元和信息接收单元均位于壳体的两个转动支撑点之间。由于转轴组件通过壳体进行两点转动支撑,因此,转轴组件的转动更加平稳,并不增加大载荷,且不需要在壳体上设置较深的转轴孔,从而壳体的结构设计不受局限,且采用转轴组件的两端转动支撑于壳体上,优化了壳体的受力情况,壳体不需要采用成本较高的金属,增加了转轴组件的径向受力强度。

    一种车用电控执行器及电机固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08669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476385.2

    申请日:2017-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5/04 H02K5/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固定结构,包括电机和壳体,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的轴向的一端或两端与所述壳体之间存在轴向间隙,且在所述轴向间隙内设置有压缩弹性件,所述压缩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作用于所述电机和所述壳体上,所述压缩弹性件预压缩。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电机和壳体材料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形成内应力或间隙,内应力是由于电机的变形尺寸大于壳体而形成的,可通过轴向间隙和压缩弹性件抵消内应力。间隙是由于电机的变形尺寸小于壳体而形成的,轴向上间隙变大,可通过预压缩的压缩弹性件抵消增加的间隙,同时保证了电机固定牢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电机固定结构的车用电控执行器。

    一种车辆及角行程电控执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6976478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368027.X

    申请日:2017-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403 B62D5/045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角行程电控执行器,包括转轴组件、壳体和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包括信息发射单元和信息接收单元;转轴组件的两端转动支撑于壳体上,信息发射单元设置在转轴组件的非轴端上,信息接收单元固定于壳体上且靠近信息发射单元所在的位置,信息发射单元和信息接收单元均位于壳体的两个转动支撑点之间。由于转轴组件通过壳体进行两点转动支撑,因此,转轴组件的转动更加平稳,并不增加大载荷,且不需要在壳体上设置较深的转轴孔,从而壳体的结构设计不受局限,且采用转轴组件的两端转动支撑于壳体上,优化了壳体的受力情况,壳体不需要采用成本较高的金属,增加了转轴组件的径向受力强度。

    一种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2385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19564.2

    申请日:2024-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压缩机、电磁控制阀组集成布置在一阀块内,电机装在阀块的第一侧面上,阀块内具有气体通道用于形成气路连接,电子控制单元设置在阀块与电机相同的第一侧面上,空气干燥器设置在与电机相邻的第二侧面上,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通过所述气体通道与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入口连通,空气干燥器的干燥压缩空气出口与阀块内的电磁阀组通过气体通道连通,电子控制单元与电磁控制阀组电连接,以预定的控制方式控制电磁控制阀组输出压缩空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和一种车辆。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减小空气供给单元的占用空间,使空气供给单元在车辆上的装配降低难度。

    一种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21366479U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20283916.1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包括空气压缩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和电磁控制阀组,所述空气压缩单元包括电机、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所述空气压缩机、电磁控制阀组集成布置在一阀块内,所述电机装在所述阀块的第一侧面上,所述阀块内具有气体通道用于在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和电磁控制阀组之间形成气路连接,所述空气干燥器集成布置在阀块内,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电磁控制阀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和一种车辆。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减小空气供给单元的占用空间,使空气供给单元在车辆上的装配降低难度,并提高空气干燥器的再生能力。

    一种车用电控执行器及电机固定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932093U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20728107.7

    申请日:2017-06-2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固定结构,包括电机和壳体,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的轴向的一端或两端与所述壳体之间存在轴向间隙,且在所述轴向间隙内设置有压缩弹性件,所述压缩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弹性作用于所述电机和所述壳体上,所述压缩弹性件预压缩。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电机和壳体材料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形成内应力或间隙,内应力是由于电机的变形尺寸大于壳体而形成的,可通过轴向间隙和压缩弹性件抵消内应力。间隙是由于电机的变形尺寸小于壳体而形成的,轴向上间隙变大,可通过预压缩的压缩弹性件抵消增加的间隙,同时保证了电机固定牢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应用该电机固定结构的车用电控执行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21873760U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20715852.8

    申请日:2024-04-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压缩机、电磁控制阀组集成布置在一阀块内,电机装在阀块的第一侧面上,阀块内具有气体通道用于形成气路连接,电子控制单元设置在阀块与电机相同的第一侧面上,空气干燥器设置在与电机相邻的第二侧面上,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通过所述气体通道与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入口连通,空气干燥器的干燥压缩空气出口与阀块内的电磁阀组通过气体通道连通,电子控制单元与电磁控制阀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和一种车辆。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减小空气供给单元的占用空间,使空气供给单元在车辆上的装配降低难度。

    一种车辆及角行程电控执行器

    公开(公告)号:CN206813092U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20577613.0

    申请日:2017-05-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角行程电控执行器,包括转轴组件、壳体和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包括信息发射单元和信息接收单元;转轴组件的两端转动支撑于壳体上,信息发射单元设置在转轴组件的非轴端上,信息接收单元固定于壳体上且靠近信息发射单元所在的位置,信息发射单元和信息接收单元均位于壳体的两个转动支撑点之间。由于转轴组件通过壳体进行两点转动支撑,因此,转轴组件的转动更加平稳,并不增加大载荷,且不需要在壳体上设置较深的转轴孔,从而壳体的结构设计不受局限,且采用转轴组件的两端转动支撑于壳体上,优化了壳体的受力情况,壳体不需要采用成本较高的金属,增加了转轴组件的径向受力强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