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6895152U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20728367.4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北京禾惠农科技有限公司
IPC: A01B4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切刀式条耕播种机,包括:机架,下方固定有深松刀和播种开沟器,深松刀位于播种开沟器的前部;侧切刀组合,可旋转地固定于机架上,位于深松刀和播种开沟器之间,一端延伸至深松刀的一侧,另一端延伸至播种开沟器的一侧,当播种机处于工作状态时,侧切刀组合沿垂直于机架的方向旋转,一端延伸至深松刀的前方,在深松刀两侧旋转切割,防止深松刀挂茬,另一端在两个播种开沟器之间,紧贴开沟器内侧切割,防止堵茬堵土。本实用新型侧切刀在深松刀的后侧位和小双行播种开沟器的前侧位之间旋转,将播种带内的大量秸秆粉碎并推至行间外,有效提高了播种时的通透性,实现了播种带的推茬清垄、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的联合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205830560U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620602630.0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北京禾惠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A01G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5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了一种可伸缩大棚,包括收纳房体,用于收纳大棚主体;所述大棚主体,包括大棚布和用于支撑所述大棚布的若干组折叠支架,本发明创造的可伸缩大棚顶部为三角形顶梁设计,美观大方、结构稳定,大棚的固定支架上设有滑动轮,滑动轮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在纵梁滑轨上运动并带动交叉伸缩组件移动即完成大棚的折叠与展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大棚结构,达到节约土地、节约能源、减少建筑成本的目的的同时还可以实时对种植植物进行干旱、遮光和保温试验处理,也可用于设施养殖,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275990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047491.0
申请日:2013-02-06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与转基因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基因HSFA2抗高温功能的验证,以及该基因在抗高温植物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本发明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利用HSFA2基因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株系CSS849143研究HSFA2基因在植物抗高温方面的功能。实验结果显示:HSFA2基因敲除突变体在热激胁迫下表现敏感表型,且在存活率、电导率和渗透压等生理指标方面均与野生型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HSFA2基因在植物应答热激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预计该基因的过量表达可提高植物的耐热性并在植物抗逆分子育种中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14963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72641.3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极晚播冬小麦增密保苗抗逆稳产种植方法,包括:增密种植,根据小麦播种日至越冬期前的总积温量确定播种量,并根据播种量确定小麦种植间距;采用纳米碳溶胶和甘油分别进行种子第一次和第二次包衣处理。本发明根据冬前积温量确定种植密度提高了播种量与播期匹配的精准度,避免播种量依靠经验推测的盲目性;通过改变行距构建合理的密植群体结构,缓解密植小麦生育前期群体拥挤、后期株型紧凑行间漏光造成收获穗数低的问题;利用碳溶胶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提高低温条件下小麦萌发出苗速率,甘油进行种子二次包衣,缓解极晚播小麦吸水后萌发出苗时间过长造成的粉种现象。实现了小麦极晚播节水稳产,并为夏玉米籽粒低水分机收收获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64282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113427.8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硝酸盐转运体基因AtNRT1.1及其编码蛋白与应用,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与转基因相关技术领域。以拟南芥AtNRT1.1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salk_138710的纯合株系研究AtNRT1.1基因在植物耐低氮和氮素高效利用方面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AtNRT1.1基因敲除突变体在不添加任何外源氮素的条件下,叶色比野生型绿,根长也稍长,呈耐低氮表型;在外加0.1mM和5mM硝酸铵处理条件下,突变体根系含氮量高于野生型而地上部含氮量却显著低于野生型(P=0.0001)。说明AtNRT1.1基因对不同浓度下的氮素吸收、转运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预计该基因的沉默可提高植物的耐低氮能力并在植物氮素营养高效分子育种中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642819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113372.0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与转基因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7b抗高温功能的验证,以及该基因在抗高温植物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本发明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利用AtHSFA7b基因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株系salk_052004研究AtHSFA7b基因在植物抗高温方面的功能。实验结果显示:AtHSFA7b基因敲除突变体在热激胁迫下表现敏感表型,且在存活率、电导率、渗透压、丙二醛、SOD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方面均与野生型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AtHSFA7b基因在植物应答热激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预计该基因的过量表达可提高植物的耐热性并在植物抗逆分子育种中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29002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047456.9
申请日:2013-02-06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与转基因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基因HSFA5抗高温功能的验证,以及该基因在抗高温植物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本发明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利用HSFA5基因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株系salk_004385研究HSFA5基因在植物抗高温方面的功能。实验结果显示:HSFA5基因敲除突变体在热激胁迫下表现耐热表型,其存活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HSFA5基因在植物应答热激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预计该基因的过量表达可提高植物的耐热性并在植物抗逆分子育种中具有较大经济价值。
-
-
公开(公告)号:CN11114963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072641.3
申请日:2020-01-2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极晚播冬小麦增密保苗抗逆稳产种植方法,包括:增密种植,根据小麦播种日至越冬期前的总积温量确定播种量,并根据播种量确定小麦种植间距;采用纳米碳溶胶和甘油分别进行种子第一次和第二次包衣处理。本发明根据冬前积温量确定种植密度提高了播种量与播期匹配的精准度,避免播种量依靠经验推测的盲目性;通过改变行距构建合理的密植群体结构,缓解密植小麦生育前期群体拥挤、后期株型紧凑行间漏光造成收获穗数低的问题;利用碳溶胶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提高低温条件下小麦萌发出苗速率,甘油进行种子二次包衣,缓解极晚播小麦吸水后萌发出苗时间过长造成的粉种现象。实现了小麦极晚播节水稳产,并为夏玉米籽粒低水分机收收获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2430590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492983.7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在提高再生稻再生率和再生季产量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C4型PEPC具有提高再生稻再生率和产量中的功能。通过在水稻中表达或过量表达来源于禾本科C4植物的C4型PEPC基因,可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在茎秆中储存,为水稻再生季腋芽萌发提供充足的物质和能量供应,水稻再生芽萌发提前3‑5天,再生率提高50%以上。本发明为培育再生稻优良品种、增加再生稻再生季产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加快再生稻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