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5961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83443.X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兰州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株NS1微管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蓝舌病毒、构建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在野生型蓝舌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第534和535位氨基酸之间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构建获得了NS1重组蓝舌病毒BTV‑NS1‑534eGFP;所述重组蓝舌病毒BTV1‑NS1‑534eGFP能形成与野生型蓝舌病毒(BTV1‑WT)相似的病毒样微管,与BTV1‑WT的生长特性没有明显区别,并且能够正确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可用于BTV感染细胞后NS1蛋白的示踪研究,同时可用于BTV的病毒中和实验及病毒含量的可视化定量检测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91255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283617.7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兰州分中心)
IPC: C07K16/08 , C12N15/13 , G01N33/577 , G01N33/56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和体外诊断技术领域,涉及一株针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L1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发明表达获得了缺失跨膜区(182‑204aa)的LSDV重组L1R蛋白;将所述蛋白免疫小鼠后筛选出了一株反应性和特异性良好的针对LSDV L1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8D5;并获得编码单克隆抗体8D5的重链及轻链可变区序列;所述单克隆抗体8D5能够与LSDV L1R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且所述重组蛋白L1R能被牛LSDV阳性血清特异识别,同时单克隆抗体8D5可用于建立LSDV ELISA抗体检测方法,这为LSDV的诊断技术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76902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0969810.7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IPC: C07K16/10 , C12N15/13 , G01N33/577 , G01N33/569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和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非洲马瘟病毒VP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重组表达的非洲马瘟病毒VP7蛋白免疫BALB/c小鼠,筛选获得一种针对非洲马瘟病毒VP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通过反转录PCR技术成功获得了编码该株抗体重链及轻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单克隆抗体与重组表达的VP7蛋白具有良好的亲和反应能力。利用该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非洲马瘟病毒竞争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有效防控非洲马瘟传入我国提供了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83627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0968943.2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IPC: C07K16/10 , C12N15/13 , G01N33/577 , G01N33/569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蓝舌病毒VP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筛选获得一株高效分泌抗蓝舌病毒VP7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系,并通过RT‑PCR技术成功获得了该株抗体的重链及轻链可变区核苷酸序列。所述单克隆抗体不仅与重组表达的VP7蛋白具有良好的亲和反应能力,而且能够与蓝舌病毒感染细胞中天然的VP7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以该单克隆抗体为竞争抗体建立了蓝舌病毒竞争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蓝舌病的检测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6836270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968943.2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IPC: C07K16/10 , C12N15/13 , G01N33/577 , G01N33/569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蓝舌病毒VP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筛选获得一株高效分泌抗蓝舌病毒VP7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系,并通过RT‑PCR技术成功获得了该株抗体的重链及轻链可变区核苷酸序列。所述单克隆抗体不仅与重组表达的VP7蛋白具有良好的亲和反应能力,而且能够与蓝舌病毒感染细胞中天然的VP7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以该单克隆抗体为竞争抗体建立了蓝舌病毒竞争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蓝舌病的检测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78669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31627.1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兰州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NS1蛋白的重组蓝舌病毒。本发明通过在野生型蓝舌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156位和157位氨基酸之间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序列,构建获得了NS1重组突变蓝舌病毒BTV‑1S6‑156eGFP;所述重组蓝舌病毒与野生型蓝舌病毒相比,重组的NS1蛋白能够正确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但不再形成病毒样微管结构,可用于BTV感染细胞后NS1蛋白未形成病毒样微管结构的相关研究,同时可用于BTV的病毒中和实验及病毒含量的可视化定量检测等。
-
公开(公告)号:CN1165551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14218.8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蓝舌病毒、构建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在野生型蓝舌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C末端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基因,构建获得了NS1重组突变蓝舌病毒BTV‑1S6‑552eGFP;所述重组突变蓝舌病毒与野生型蓝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区别,并且能够正确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首次构建了NS1蛋白上融合eGFP荧光蛋白的重组蓝舌病毒,可用于BTV感染细胞后NS1蛋白的示踪研究,同时可用于BTV的病毒中和实验及病毒含量的可视化定量检测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03942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099375.8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兰州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绵羊抗蓝舌病毒的重组单个B细胞抗体。本发明利用流式单细胞分选技术在蓝舌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的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得一株抗蓝舌病毒的单个B细胞抗体,通过RT‑PCR扩增获得该株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序列,与含有绵羊IgG抗体恒定区的表达载体构建出该抗体的两个重组轻重链表达质粒,转染293F细胞后成功表达出绵羊抗蓝舌病毒的重组单个B细胞抗体;所述单个B细胞抗体在ELISA、细胞免疫荧光实验中均能够与蓝舌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该发明避免了传统杂交瘤抗体制备技术中会遇到的抗体异源性、细胞凋亡和遗传不稳定的难题,为建立更加准确、灵敏的蓝舌病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86691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231627.1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兰州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NS1蛋白的重组蓝舌病毒。本发明通过在野生型蓝舌病毒非结构蛋白NS1的156位和157位氨基酸之间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序列,构建获得了NS1重组突变蓝舌病毒BTV‑1S6‑156eGFP;所述重组蓝舌病毒与野生型蓝舌病毒相比,重组的NS1蛋白能够正确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但不再形成病毒样微管结构,可用于BTV感染细胞后NS1蛋白未形成病毒样微管结构的相关研究,同时可用于BTV的病毒中和实验及病毒含量的可视化定量检测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0394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99375.8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兰州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绵羊抗蓝舌病毒的重组单个B细胞抗体。本发明利用流式单细胞分选技术在蓝舌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的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得一株抗蓝舌病毒的单个B细胞抗体,通过RT‑PCR扩增获得该株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序列,与含有绵羊IgG抗体恒定区的表达载体构建出该抗体的两个重组轻重链表达质粒,转染293F细胞后成功表达出绵羊抗蓝舌病毒的重组单个B细胞抗体;所述单个B细胞抗体在ELISA、细胞免疫荧光实验中均能够与蓝舌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该发明避免了传统杂交瘤抗体制备技术中会遇到的抗体异源性、细胞凋亡和遗传不稳定的难题,为建立更加准确、灵敏的蓝舌病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