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70783B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0231113.2
申请日:2021-03-02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治亚洲小车蝗的大籽蒿粗提物与绿僵菌的复合饵剂及其应用。所述复合饵剂包括10%或20%的大籽蒿提取物和107个孢子/g绿僵菌,通过饲喂大籽蒿提取物和绿僵菌混配的生防制剂,亚洲小车蝗的生长速率下降,对亚洲小车蝗具有良好的致死效率。本发明将大籽蒿提取物与绿僵菌混合施用,对亚洲小车蝗有协同增效的显著杀虫效果并抑制亚洲小车蝗的生长发育。
-
公开(公告)号:CN111378665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257071.5
申请日:2020-04-03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113 , A01N57/16 , A01P7/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东亚飞蝗的serpin5基因的干扰序列及其应用和防治蝗虫的方法。本发明合成了Serpin5双链RNA并通过注射入东亚飞蝗体内,在通过饲喂绿僵菌孢子粉的方法,检测了东亚飞蝗死亡率及体内Toll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明确了dsSerpin5在金龟子绿僵菌侵染东亚飞蝗中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97078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31113.2
申请日:2021-03-02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治亚洲小车蝗的大籽蒿粗提物与绿僵菌的复合饵剂及其应用。所述复合饵剂包括10%或20%的大籽蒿提取物和107个孢子/g绿僵菌,通过饲喂大籽蒿提取物和绿僵菌混配的生防制剂,亚洲小车蝗的生长速率下降,对亚洲小车蝗具有良好的致死效率。本发明将大籽蒿提取物与绿僵菌混合施用,对亚洲小车蝗有协同增效的显著杀虫效果并抑制亚洲小车蝗的生长发育。
-
公开(公告)号:CN111378665B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010257071.5
申请日:2020-04-03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113 , A01N57/16 , A01P7/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东亚飞蝗的serpin5基因的干扰序列及其应用和防治蝗虫的方法。本发明合成了Serpin5双链RNA并通过注射入东亚飞蝗体内,在通过饲喂绿僵菌孢子粉的方法,检测了东亚飞蝗死亡率及体内Toll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明确了dsSerpin5在金龟子绿僵菌侵染东亚飞蝗中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85277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31521.8
申请日:2021-03-02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亚洲小车蝗尿甘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324K1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该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干扰亚洲小车蝗UGT324K1基因,发现蝗虫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其生长速率显著降低,进一步检测亚洲小车蝗胰岛素信号通路下=转录水平变化,发现通路相关基因均下调表达。因此,UGT324K1酶能够调控蝗虫的生长发育。
-
公开(公告)号:CN112852776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110231521.8
申请日:2021-03-02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亚洲小车蝗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324K1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该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干扰亚洲小车蝗UGT324K1基因,发现蝗虫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但其生长速率显著降低,进一步检测亚洲小车蝗胰岛素信号通路下=转录水平变化,发现通路相关基因均下调表达。因此,UGT324K1酶能够调控蝗虫的生长发育。
-
公开(公告)号:CN11252211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28714.4
申请日:2020-12-07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苜蓿斑蚜的真菌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34。本发明的菌株防治苜蓿斑蚜效果最佳。该菌株培养比较简单,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对苜蓿斑蚜不同时间均有致病性,不同浓度下致病浓度较低,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用于苜蓿斑蚜的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1101140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72842.1
申请日:2019-12-12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野外引诱草原蝗虫的新型引诱剂。所述引诱剂,由以下物质组成:蔗糖和/或甘露糖、亚洲小车蝗雌成虫腹部、麦麸和蒸馏水;每100mL的蒸馏水中含有5-10g蔗糖和/或甘露糖、30-60头亚洲小车蝗雌成虫腹部和10g麦麸。本发明的引诱剂能够在短时间(1h)内将野外蝗虫引诱到指定位置,便于大面积野外实地监测蝗虫数量,准确预测蝗灾发生,提前做好措施,减少蝗灾损失。且所用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0876387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230480.X
申请日:2019-12-05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治蝗虫的复合饵剂及其应用。防治蝗虫的复合饵剂,其包括东亚飞蝗FKBP46蛋白、绿僵菌蛋白酶Pr1C和绿僵菌,其中,东亚飞蝗FKBP46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同时将东亚飞蝗FKBP46蛋白、绿僵菌蛋白酶Pr1C与绿僵菌进行复配,不但解决了单独使用绿僵菌对蝗虫致死率的问题,而且有效解决了绿僵菌对蝗虫致死时间长,致病力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复合饵剂能快速起效,蝗虫的死亡率在第4天即超过50%,第7天死亡率超过90%,达到了最大值,从而大幅提高了对蝗虫的致病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52211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1428714.4
申请日:2020-12-07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苜蓿斑蚜的真菌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34。本发明的菌株防治苜蓿斑蚜效果最佳。该菌株培养比较简单,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对苜蓿斑蚜不同时间均有致病性,不同浓度下致病浓度较低,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用于苜蓿斑蚜的防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