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55378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96955.2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IPC: G06F9/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8/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保护装置嵌入式软件的反汇编方法和系统。上述继电保护装置嵌入式软件的反汇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继电保护装置嵌入式软件的反汇编代码中的各个指令,分别识别各个指令的指令类型和指令地址;根据所述指令的指令类型建立用于保存指令地址的二叉树;在对嵌入式软件进行反汇编时,遍历所述二叉树的结点,查找所述二叉树的左子树,将所述左子树的后继结点所对应的指令地址设置为目标地址;获取所述目标地址对应的指令内容,对所述指令内容进行反编译。上述继电保护装置嵌入式软件的反汇编方法和系统,可以覆盖到相应代码中的各个指令,具有较高的反编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055378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610396955.2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IPC: G06F8/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保护装置嵌入式软件的反汇编方法和系统。上述继电保护装置嵌入式软件的反汇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继电保护装置嵌入式软件的反汇编代码中的各个指令,分别识别各个指令的指令类型和指令地址;根据所述指令的指令类型建立用于保存指令地址的二叉树;在对嵌入式软件进行反汇编时,遍历所述二叉树的结点,查找所述二叉树的左子树,将所述左子树的后继结点所对应的指令地址设置为目标地址;获取所述目标地址对应的指令内容,对所述指令内容进行反编译。上述继电保护装置嵌入式软件的反汇编方法和系统,可以覆盖到相应代码中的各个指令,具有较高的反编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702299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511030997.6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器单元失效检测方法与系统,将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设为初始数码,并读出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将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从初始数码修改为变反数码,当其他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未发生改变时,读出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检测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是否修改准确,当修改准确时,再次将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修改,再次检测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是否修改准确,当修改准确时,表明存储器单元正常。整个过程,能够检测可能发生的存储器单元转换故障以及对周边存储器单元数据操作引发的单个存储器单元的耦合故障,能够准确检测存储器单元是否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0570229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511030997.6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C29/44 , G11C29/38 , G11C29/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器单元失效检测方法与系统,将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设为初始数码,并读出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将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从初始数码修改为变反数码,当其他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未发生改变时,读出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检测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是否修改准确,当修改准确时,再次将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修改,再次检测存储器单元中每一位的内容是否修改准确,当修改准确时,表明存储器单元正常。整个过程,能够检测可能发生的存储器单元转换故障以及对周边存储器单元数据操作引发的单个存储器单元的耦合故障,能够准确检测存储器单元是否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1325159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010115491.X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IPC: G06F18/2433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135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9 , G06N3/084 , G01M13/0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机械部件的特征矩阵,该特征矩阵包括该目标机械部件在运行状态下的时域特征参数和频域特征参数;然后将该特征矩阵输入时间卷积网络中;最后获取该时间卷积网络输出的故障诊断信息,该故障诊断信息用于指示该目标机械部件是否出现故障。采用本方法能够缩短故障诊断的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1291375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0115989.6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IPC: G06F21/5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程序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应用程序的危险等级确定该应用程序的每个顶层功能模块的第一研发保证等级,然后对于每个该顶层功能模块,建立该顶层功能模块对应的依赖关系树,该依赖关系树包括该顶层功能模块与该顶层功能模块对应的各该子功能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最后对于每个该顶层功能模块,根据该第一研发保证等级以及该依赖关系树,确定该顶层功能模块对应的各该子功能模块的第二研发保证等级。采用本方法能够精确评估应用程序的研发保证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1173657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488638.X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控制器时钟频率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控制器时钟频率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参考计数值;控制定时模块根据预设时间进行定时工作;控制计数模块在定时模块进行定时工作时对固定周期脉冲进行计数,且在定时模块完成定时工作时中断计数,从而得到工作计数值;根据工作计数值相对于参考计数值的偏差计算控制器的时钟漂移量;根据时钟漂移量判断控制器时钟频率是否正常。本申请可以使得控制器时钟频率检测结果更加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04217164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410462352.9
申请日:2014-09-11
Applicant: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IPC: G06F2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的检测方法与装置,将用户操作与软件行为进行对比,根据行为特征识别出恶意软件。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病毒或病毒变种,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本方法与装置不依赖于恶意代码区段特征库和恶意函数调用序列特征库,也不局限于已知的恶意软件,所以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很好地识别恶意吸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等恶意行为,为智能移动终端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可靠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129137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15989.6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IPC: G06F21/5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程序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应用程序的危险等级确定该应用程序的每个顶层功能模块的第一研发保证等级,然后对于每个该顶层功能模块,建立该顶层功能模块对应的依赖关系树,该依赖关系树包括该顶层功能模块与该顶层功能模块对应的各该子功能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最后对于每个该顶层功能模块,根据该第一研发保证等级以及该依赖关系树,确定该顶层功能模块对应的各该子功能模块的第二研发保证等级。采用本方法能够精确评估应用程序的研发保证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04217164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62352.9
申请日:2014-09-11
Applicant: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IPC: G06F21/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21/56 , G06F21/5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移动终端恶意软件的检测方法与装置,将用户操作与软件行为进行对比,根据行为特征识别出恶意软件。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病毒或病毒变种,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本方法与装置不依赖于恶意代码区段特征库和恶意函数调用序列特征库,也不局限于已知的恶意软件,所以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很好地识别恶意吸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等恶意行为,为智能移动终端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可靠保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