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7196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80187.2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抽水试验的含水层的水力参数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地层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目标区域中抽水井进行抽水试验,记录抽水试验过程中各时间点的试验参数,试验参数包括抽水井的静水位、抽水流量、井筒水位变化和抽水时间;抽水井穿透含水层;根据各时间点的试验参数,构建考虑含水层渗透系数随深度衰减的抽水试验数学模型;采用格林函数法推导出抽水试验数学模型的解析解,得到解析公式;根据抽水试验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在抽水井不同深度处采集的压力数据构建优化模型;根据解析公式和优化模型,对含水层的水力参数进行反演,得到含水层的水力参数。本发明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59047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511995.7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透实验装置、方法及渗透系数和流态的评估方法,涉及水文地质技术领域,渗透实验装置包括:渗流系统、加压固结系统和智能监测系统,渗流系统用于对土样进行渗流实验;加压固结系统用于对渗流系统中的土样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其沉降并固结;智能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实验过程中土样中不同位置处水的压力变化和位移变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渗透实验方法及渗透系数和流态的评估方法,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对固结过程中的土样进行渗透实验且可评估不同固结状态下地下水渗流流态,并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5904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11995.7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透实验装置、方法及渗透系数和流态的评估方法,涉及水文地质技术领域,渗透实验装置包括:渗流系统、加压固结系统和智能监测系统,渗流系统用于对土样进行渗流实验;加压固结系统用于对渗流系统中的土样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其沉降并固结;智能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实验过程中土样中不同位置处水的压力变化和位移变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渗透实验方法及渗透系数和流态的评估方法,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对固结过程中的土样进行渗透实验且可评估不同固结状态下地下水渗流流态,并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62497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723164.0
申请日:2017-08-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井注入-抽水示踪实验模拟分析系统,包括井体、地质含水层模拟模块、溢流装置、蒸馏水箱、示踪剂箱、抽液存储箱和后台数据处理及模拟分析终端;地质含水层模拟模块内具有相互连通的含水区和稳流区,含水区和稳流区内分别填充饱水介质和稳流介质;井体和溢流装置分别与含水区和稳流区连通;井体上具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蒸馏水箱和示踪剂箱分别通过管道与进液管连通;出液管远离井体的一端与抽液存储箱连通;含水区内均布有多层液体浓度传感器,每层液体浓度传感器设有多个;液体浓度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后台数据处理及模拟分析终端。优点: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高精度、高频率的进行单井回灌-抽水示踪实验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746249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710723164.0
申请日:2017-08-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井注入‑抽水示踪实验模拟分析系统,包括井体、地质含水层模拟模块、溢流装置、蒸馏水箱、示踪剂箱、抽液存储箱和后台数据处理及模拟分析终端;地质含水层模拟模块内具有相互连通的含水区和稳流区,含水区和稳流区内分别填充饱水介质和稳流介质;井体和溢流装置分别与含水区和稳流区连通;井体上具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蒸馏水箱和示踪剂箱分别通过管道与进液管连通;出液管远离井体的一端与抽液存储箱连通;含水区内均布有多层液体浓度传感器,每层液体浓度传感器设有多个;液体浓度传感器分别电连接后台数据处理及模拟分析终端。优点: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高精度、高频率的进行单井回灌‑抽水示踪实验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782845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26297.2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18/2411 , G06F18/2415 , G06F18/214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解释径流序列预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径流预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利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对测试集进行序列化分解,得到多个测试子序列;根据样本熵值对多个测试子序列进行模态重构,得到多个测试模态重构子序列进而确定测试预测因子;将测试预测因子输入到径流序列预测模型中,得到待测径流在当前时刻下一时间段内的径流预测序列。本发明通过模态重构完成测试子序列的合并,能够提高径流序列预测的精度和效率,降低径流序列预测的计算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49536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60746.8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16C10/0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藏和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滤碳采气方案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查明目标区域含水层和混合气藏的空间分布,建立目标储层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获取相关参数;基于油藏数值模拟器建立滤碳采气模拟的数学模型;基于Henry定律刻画滤碳采气模拟过程中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过程的表达式;基于Land模型刻画滤碳采气模拟过程中多孔介质中残余CO2量的计算公式;根据三维地质模型、数学模型、表达式、计算公式以及相关参数构建实际地层温压下CO2和CH4混合气在目标储层中的反应性迁移模型;基于反应性迁移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生产井数量、位置、压力差对CO2溶解封存量和生产井中CH4质量分数的影响,筛选出CO2溶解封存量和生产井中CH4质量分数最大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91023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813756.3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30/20 , G01M10/0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溶质运移参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地层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目标区域的地层以及地层空间分布情况,确定目标井位;获取目标井位和含水层的参数数据;对试验井进行四阶段单井注抽试验处理,得到试验参数数据;根据试验参数数据和参数数据构建四阶段单井注抽试验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和设定处理对应时间确定参数反演模型;根据参数反演模型对试验井和监测井的穿透曲线进行反演处理,得到含水层对应的溶质运移参数;溶质运移参数包括:区域地下水流速、含水层孔隙度、纵向弥散度和横向弥散度;本发明能够提高参数反演的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10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093390.2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考虑混合效应的地下水溶质运移参数反演方法,本申请的方法在构建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时考虑了混合效应,并采用格林函数法求出解析解,大大提高了地下水溶质运移的模拟精度,且使得计算过程更简便高效。本申请方法可用于反演和设置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可以解决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拟过程中参数识别问题;本申请方法由于计算简单,相比现有的方法,更便于工程推广应用,为工程应用中的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预测、评估和治理等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4455734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118603.6
申请日:2022-02-08
Applicant: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C02F9/02 , E03B3/10 , E03B3/16 , E03B3/18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灌水三相分离装置,其结构是在回灌井内插接有回灌管,在回灌管中设置有集泥管,在集泥管内插接有排泥管,排泥管通向地面,在集泥管外侧设置有贴靠在管壁上的排气管,在集泥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引流罩,在集泥管上接有若干集泥盘,集泥盘呈上下层间隔分布,所述排气管穿过每层的集泥盘,在相对每层集泥盘根部的集泥管管壁上开有若干令盘中固态物质通行的进杂孔,在所述集泥盘的底面设置有环绕集泥管的伞裙状导气罩,在每层导气罩顶部下方的排气管管壁上开有令罩内气泡通行的排气孔。借助本发明分离装置可促使回灌水中气态和固态物质的析出和分离,由此可大幅度减小回灌水渗流通道发生堵塞的几率,提高了回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