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963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075934.0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E21B4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热岩勘查开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开发场地进行地质勘查,获取开发场地地质条件参数,根据所述地质条件参数,选择勘探井井位,并进行勘探井钻探、测井、岩心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获得参数测试结果;基于所述地质条件参数以及所述参数测试结果,获取更新后的地质条件参数,基于所述更新后的地质条件参数,进行注采井型设计,按照设计的所述注采井型实施注采井钻井施工,施工完成后,实施分段射孔和分段压裂造储,使注采井井筒之间形成拉链式沟通裂缝;利用所述注采井和所述沟通裂缝实现热量提取。本发明可以提高钻井连通成功率、提高井间连通性、提高换热效率,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9180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34326.4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热岩资源勘查方法,包括:对勘查靶区进行干热岩开发调查,确定勘查靶区的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和干热岩开发条件;对勘查靶区进行遥感地质调查,确定干热岩地质特征;基于布设的观测点和观测路线,对勘查靶区进行地热地质调查,确定干热岩地热地质特征;对勘查靶区内的测点进行地球物理测井,依据测井数据确定勘查靶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对勘查靶区的岩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调查,确定勘查靶区的岩石化学性质、热物性参数和力学参数;根据勘查靶区的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干热岩开发条件、干热岩地质特征、干热岩地热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场特征、岩石化学性质、热物性参数和力学参数,形成干热岩资源勘查报告。
-
公开(公告)号:CN11829303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503966.0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岩深热浅储与太阳能梯级利用耦合系统,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包括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和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包括蒸发器、汽轮机、冷凝器和回注泵。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器和导热油泵。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包括换热器和第一循环泵。其通过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和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的相互耦合,实现了不同品位能量的梯级有序供热,完成了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转化,满足了小参数、低容量的发电需要以及“热电”的多联产、多联供,减少了能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93330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607814.1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保温定深开采装置,涉及地热开采技术领域,包括地热井管,地热井管内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井口悬挂器,井口悬挂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采出管,所述采出管在地热井管内分为上下两个,顶部采出管的位于地热井管1内部一端的外表面套设有保温泵管,可采出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地热泵,地热泵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为出水口和进水口,且地热泵的出水口与采出管的内部相连通。通过清理刷旋转运动以及上下移动,能够通过其形变效果插入滤砂网的缝隙中,能够不断对滤砂网缝隙中的砂石进行推挤,达到对滤砂网上砂石清洁的效果,避免常规水平刷滤砂网无法有效清洁的现象,避免一些细小砂石堵塞滤砂网上,导致滤砂网无法进行过滤的问题无法有效进行过滤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82930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03966.0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岩深热浅储与太阳能梯级利用耦合系统,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包括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和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包括蒸发器、汽轮机、冷凝器和回注泵。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器和导热油泵。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包括换热器和第一循环泵。其通过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和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的相互耦合,实现了不同品位能量的梯级有序供热,完成了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转化,满足了小参数、低容量的发电需要以及“热电”的多联产、多联供,减少了能源浪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