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3614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56338.1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水质检测方法和系统,涉及水质检测传感器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电化学传感器采集被测水质的检测数据,通过温度补偿模型对所述被测水质的检测数据进行温度补偿,获得补偿后的检测数据,调用模拟数据库结合外推法估算所述补偿后的检测数据的预设参数检测值,本方案通过温度补偿模型进行温度补偿,收敛速度更快,准确率高,消耗时间更短,偏离程度更低,有效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提高了电化学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外推法使温度量程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0779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45622.4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M99/00 , G01H17/00 , G01N23/046 , G01N33/00 , B08B9/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实验室装置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CO2‑EOR试验模拟柜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柜体和柜门,柜体与柜门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上开设有转孔,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竖直放置,且所述转轴两端与所述柜门连接;转板,所述转板套设在转轴上;清洗池,所述清洗池设置在所述转板一侧,所述清洗池与所述转板连接,所述转板和所述柜门之间设置有防转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远距离清洗实验器皿而影响实验效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62289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337298.X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岩定向注采设备及开发方法,包括动力机Ⅰ,动力机Ⅰ输出轴一端并位于行程板下方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卡接管,卡接管底部通过螺纹套接有钻杆,支撑架一侧靠近顶部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杆与行程板活动套接,支撑架一侧位于安装座两侧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吊装装置,吊装装置底部活动套接有倾斜装置,本发明注采开发方法,以提高干热岩井间连通性、增大水岩换热面积,从而实现干热岩开为目的,本发明以“甜点”确定和定向成井为核心,实现干热岩注采井井间高效连通和大面积换热,达到干热岩热量稳定和经济开采目标,避免了已有技术成本高等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13391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10629419.9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法与地震组合的干热岩勘查方法,依地质资料分析干热岩资源潜力区,在潜力区间隔2‑5km布设地震台站,形成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勘查区,由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得到S波地震成像剖面图解译出低波速层水平波速Vs应小于3.4m/s;在低速层埋深较浅区域,通过大地电磁测深布设的电法测线,使电法勘查区覆盖低速层区,由电法剖面解译出存在的高电导层电阻率范围为1‑10Ω·m;综合低波速层与高电导层,优选出“低速高导层”,在“低速高导层”对应地表布设二维/三维地震勘查剖面,形成二维/三维地震勘查区,依据上述二维/三维地震勘查结果,优选出干热岩勘查靶区,参考场地条件,实施干热岩钻井,用于验证干热岩靶区岩体温度是否高于180℃。
-
公开(公告)号:CN11996226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445053.2
申请日:2025-04-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6F30/20 , G06T17/05 , G06F17/1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封存量评估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解决二氧化碳封存量评估能力差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结构化地质网格模型,整合目标地质参数、地球化学特征及工程约束,生成高分辨率三维属性场。依托多相流‑化学‑力学动态数值模拟,结合预设压力安全阈值与羽流约束范围,剔除超压及越界高风险区域,生成概率化泄漏风险图谱,实现理论容量向工程有效容量的安全转化。以有效容量和风险热图为输入,求解注入井位坐标、速率时间表及压力监控阈值,确保注入效率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动态平衡。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生成调控指令,形成“监测‑模拟‑决策‑反馈”闭环,提高评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433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164357.9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影响半径的确定模拟设备及方法,该模拟设备包括密闭容器、盘形管路、二氧化碳注入管路和末端管路,密闭容器可自动调节其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且其内填充有地层模拟填料层;盘形管路水平置于地层模拟填料层内,其两端均敞口;盘形管路的内部填充有过滤填料层,且盘形管路的每一圈上均固定安装有参数监测器;二氧化碳注入管路竖直安装在密闭容器内,其下端与盘形管路位于其中心处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密闭容器外;末端管路竖直安装在密闭容器内,其下端与盘形管路末端相连。本发明可有效模拟地质封存条件,以确定二氧化碳封存半径,提高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准确性,有助于评估地质封存技术的有效范围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05246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18752.6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E21F1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储层咸水循环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包括开采井组、注入井组、输送泵组和二氧化碳混合器,开采井组和注入井组分别竖直延伸,其下端分别用于延伸至地表之下的储层内,且其上端分别用于延伸至地表之上并通过输送管路组连通;输送泵组固定安装在输送管路组上,用于将开采井组内的咸水送至注入井组内;二氧化碳混合器与输送管路组或注入井组连通,用于将二氧化碳送入输送管路组或注入井组内,以混合形成饱和二氧化碳的咸水并储存在储层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将二氧化碳储存于地表以下的储存内,二氧化碳在储层中性质较为稳定,有助于提高封存效率和储层容纳能力,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6963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075934.0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E21B4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热岩勘查开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开发场地进行地质勘查,获取开发场地地质条件参数,根据所述地质条件参数,选择勘探井井位,并进行勘探井钻探、测井、岩心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获得参数测试结果;基于所述地质条件参数以及所述参数测试结果,获取更新后的地质条件参数,基于所述更新后的地质条件参数,进行注采井型设计,按照设计的所述注采井型实施注采井钻井施工,施工完成后,实施分段射孔和分段压裂造储,使注采井井筒之间形成拉链式沟通裂缝;利用所述注采井和所述沟通裂缝实现热量提取。本发明可以提高钻井连通成功率、提高井间连通性、提高换热效率,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6545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34161.3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D21/02 , G01N33/00 ,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一种基于碳封存“空‑天‑地‑井”立体监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S1:风险调查识别方法研究,确定调查区域、核心区和外延区;S2:对监测路径进行评价,划定CO2咸水层封存的环境监测阶段,设计监测方案,厘定监测路径流、技术路线和步骤;S3:基于CO2地质封存环境风险分析、目的、监测阶段和指标划分,架构“空‑天‑地‑井”立体空间监测系统;S4:开展CO2咸水层封存监测数据传输与集成,确定数据集成、数据获取、信息抽取、数据清洗等大数据信息化路径;S5:按照目标层、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进行影响指标评价,筛选敏感性监测指标,提出环境影响阈值自动、风险预警;S6: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修正和系统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3494265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837467.1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E21B33/13 , E21B33/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沿废弃井泄漏的封堵方法,采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储层之上的稳定盖层进行射孔,连通存在泄漏风险的井筒、钻井环空水泥与围岩破碎带,向射孔段注入石灰乳悬浊液,使缝隙中的石灰乳与泄漏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形成硬化致密的碳酸钙,进而封堵二氧化碳泄漏通道。本发明可有效封堵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沿废弃井泄漏的裂隙通道,同时可将围岩破碎带与含裂隙钻井环空水泥胶结成一致密整体,大大降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沿废弃井泄漏的风险。注入的石灰乳悬浊液与沿废弃井泄漏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地层中常见的碳酸钙与水,对地质环境污染风险极低,在该封堵过程中安全环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