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智能终端交互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8063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684211.1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边缘智能终端交互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边缘智能计算技术领域,所述边缘智能终端交互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对智能终端的使用习惯和偏好设置以及所述智能终端的运行状态和环境信息;将所述使用习惯、所述偏好设置、所述运行状态以及所述环境信息输入目标能耗预测模型,得到能耗预测值;根据所述能耗预测值调整对所述智能终端的控制策略,得到目标控制策略;根据所述目标控制策略生成设备控制指令;将所述设备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智能终端,以使所述智能终端根据所述设备控制指令进行运行,完成交互管理。本申请能够根据能耗对智能终端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增强了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能源使用的效率。

    一种用于平面叶栅实验的出口背压双向调节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952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30050.0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平面叶栅实验的出口背压双向调节装置,包括叶栅连接法兰、挡板、侧壁;叶栅连接法兰位于装置底部,水平布置;两片挡板竖直平行布置,其下端与叶栅连接法兰固定连接;侧壁采用分段式结构,由旋转段、柔性连接段、可伸缩段组成,可伸缩段通过柔性连接段与旋转段连接;旋转段双侧型线均采用双三次方曲线结构;侧壁设有侧壁滑块,两片侧壁设于两平行挡板之间,其下端的旋转段与叶栅连接法兰的法兰口边缘接触,形成喇叭口状流道;侧壁滑块与挡板槽道滑动连接。本发明出口扩张与收缩在同一装置中实现;出口面积可连续变化,从而实现了出口背压的连续调节;可手动调整出口面积,不需额外的动力设备及复杂结构。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惯量飞轮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5967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25956.0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惯量飞轮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将经过交互仿真环境和神经网络得到的转换经验多元组存储至经验池中,从当前时刻的经验池中随机采样的设定数量的经验多元组以更新神经网络;根据当前经验池中的奖励判断是否满足神经网络更新结束条件,若满足则将更新后的神经网络作为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否则继续更新神经网络直至满足结束条件;将需要进行控制量计算的惯量飞轮输出端的状态量输入至训练完成的神经网络获取动作,基于动作和转矩设定值获取待输入至惯量飞轮的控制量。利用本申请的方案,能够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根据实际表现调整其策略,更准确地预测和计算惯量飞轮输出端的状态量对应的动作。

    一种通道内高压储气工质的热流固耦合特性测量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133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60974.2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通道内高压储气工质的热流固耦合特性测量系统,该系统在测量实验前利用惰性气体清洗测量系统并通过电磁三通阀排出惰性气体;在测量实验时低温冷却液循环泵将储存罐中的储气工质冷却至液体状态,高压循环泵将储存罐中的储气工质泵送至预热单元,预热单元调节储气工质的温度,电磁三通阀将预热单元输出的储气工质送至实验单元以进行加热;质量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和压差表测量检测储气工质的质量流量和压差,应变检测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实验单元的管路壁面受到的应力和壁面温度,冷却单元将实验单元输出的储气工质进行冷却,冷却单元输出的储气工质经背压阀到达储存罐,调控高压循环泵和背压阀使得储气工质保持设定流量压力状态。

    一种光热电站集热场发电效率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239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521079.2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热发电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热电站集热场发电效率评估方法及系统,其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实时的发电效率评估;所述方法包括:收集光热电站集热场的设计参数、历史运行数据和历史集热效率;根据光热电站集热场的设计参数,构建集热场的仿真模型来模拟光热电站集热场的运行状况,仿真模型包括分钟级机理模型和人工智能修正模块;将历史运行数据输入至仿真模型中,获得历史预测集热效率;将历史预测集热效率与历史集热效率进行偏差分析,获得模型修正指数;将模型修正指数带入到仿真模型中,对模型进行修正,获得集热效率评估模型;获取实时运行数据,并将实时运行数据输入至集热效率评估模型中,获得集热场发电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