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78537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346953.9
申请日:2020-04-28
申请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能源耦合供能与蓄能集成装置,包括循环系统、水箱、风电储能系统、太阳集热系统、地热系统和空调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具有第一介质的第一管路和具有第二介质的第二管路,水箱与第一、第二管路配合,水箱内的液态水与第一、第二介质进行热交换,风电储能系统内循环有第三介质,风电储能系统与第一管路配合,第三介质与第一介质进行热交换,太阳集热系统接入第一管路,第一介质在太阳集热系统内循环,地热系统接入第二管路,第二介质在地热系统内循环,空调系统内循环有第四介质,空调系统与第二管路配合,第四介质与第二介质进行热交换。采用风电、光热、地热联合供能,解决单一可再生资源利用局限性的问题,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78537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346953.9
申请日:2020-04-28
申请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能源耦合供能与蓄能集成装置,包括循环系统、水箱、风电储能系统、太阳集热系统、地热系统和空调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具有第一介质的第一管路和具有第二介质的第二管路,水箱与第一、第二管路配合,水箱内的液态水与第一、第二介质进行热交换,风电储能系统内循环有第三介质,风电储能系统与第一管路配合,第三介质与第一介质进行热交换,太阳集热系统接入第一管路,第一介质在太阳集热系统内循环,地热系统接入第二管路,第二介质在地热系统内循环,空调系统内循环有第四介质,空调系统与第二管路配合,第四介质与第二介质进行热交换。采用风电、光热、地热联合供能,解决单一可再生资源利用局限性的问题,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6681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406674.7
申请日:2023-10-26
申请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的方法和装置,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从空调系统的多维负荷影响参数中筛选出用于负荷预测的多个目标负荷影响参数,基于目标负荷影响参数的历史数据集,获得目标负荷预测模型,基于目标负荷预测模型和当前运行周期的目标负荷影响参数,获得空调系统下一运行周期的预测负荷,获取空调系统下一运行周期的期望负荷,并基于预测负荷和期望负荷的差值,确定空调系统下一运行周期的运行参数,基于空调系统下一运行周期的运行参数和多个子系统的优化目标,对多个子系统的运行配置参数进行动态调整。解决了无法对复杂应用场景和多任务场景下的空调系统进行自动精准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6681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06674.7
申请日:2023-10-26
申请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的方法和装置,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从空调系统的多维负荷影响参数中筛选出用于负荷预测的多个目标负荷影响参数,基于目标负荷影响参数的历史数据集,获得目标负荷预测模型,基于目标负荷预测模型和当前运行周期的目标负荷影响参数,获得空调系统下一运行周期的预测负荷,获取空调系统下一运行周期的期望负荷,并基于预测负荷和期望负荷的差值,确定空调系统下一运行周期的运行参数,基于空调系统下一运行周期的运行参数和多个子系统的优化目标,对多个子系统的运行配置参数进行动态调整。解决了无法对复杂应用场景和多任务场景下的空调系统进行自动精准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2538324U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20668587.4
申请日:2020-04-28
申请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终端需求侧的分布式多能互补耦合高效供能装置,包括循环系统、水箱、风电储能系统、太阳集热系统和地热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具有第一介质的第一管路和具有第二介质的第二管路,水箱与第一、第二管路配合,水箱内的液态水与第一、第二介质进行热交换,风电储能系统内循环有第三介质,风电储能系统与第一管路配合,第三介质与第一介质进行热交换,太阳集热系统接入第一管路,第一介质在太阳集热系统内循环,地热系统接入第二管路,第二介质在地热系统内循环。本实用新型采用风电、光热、地热联合供能,解决单一可再生资源利用局限性的问题,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45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815536.3
申请日:2022-07-08
申请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青海大学 , 青岛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热系统、供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该供热系统包括:空气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耦合的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蓄热装置、供热控制装置和用于与建筑供暖设备连接的建筑供热端;供热控制装置用于获取太阳辐射强度,响应于太阳辐射强度大于或等于强度阈值,控制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输送给空气源热泵并基于该电能驱动空气源热泵向蓄热装置供热,且控制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通过建筑供热端为建筑供暖设备供热;供热控制装置响应于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强度阈值,控制蓄热装置通过建筑供热端为建筑供暖设备供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供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48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806810.0
申请日:2022-07-08
申请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青海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伏直驱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控制结构、电供应子系统、以及共用蓄热水箱的热收集子系统、生活热水供应子系统和多源互补供暖子系统;所述电供应子系统与热收集子系统共用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本发明电供应子系统为用户高效的提供电能;热收集子系统利用双回路方式解决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持续高能耗问题,在保证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降温效果的同时减少耗能;生活热水供应子系统利用双水箱结构解决热水需求与集热板散热不协调问题;多源互补供暖子系统为四回路结构,其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用户的用能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运行策略;整个系统的协调合作提高了供能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484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806810.0
申请日:2022-07-08
申请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青海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伏直驱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控制结构、电供应子系统、以及共用蓄热水箱的热收集子系统、生活热水供应子系统和多源互补供暖子系统;所述电供应子系统与热收集子系统共用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本发明电供应子系统为用户高效的提供电能;热收集子系统利用双回路方式解决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持续高能耗问题,在保证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降温效果的同时减少耗能;生活热水供应子系统利用双水箱结构解决热水需求与集热板散热不协调问题;多源互补供暖子系统为四回路结构,其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用户的用能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运行策略;整个系统的协调合作提高了供能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0613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806821.9
申请日:2022-07-08
申请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青海大学 , 青岛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耦合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及方法,其中太阳能光伏光热耦合空气源热泵除霜方法,包括:获取太阳能光热组件中蓄热水箱内的水温;基于所述水温和空气源热泵机组输出的除霜信号,控制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从所述蓄热水箱内取热除霜。本发明方法利用光热的蓄热为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提供热量,避免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除霜过程对供暖、供热水及烘干过程的影响,不仅提高了空气源热泵机组供暖、供热水及烘干全过程的稳定性,也有效提高了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除霜效率,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实用性也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48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815541.4
申请日:2022-07-08
申请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青海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户用式多源互补热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热电偶温度计、表面与热电偶温度计碰触的太阳能光伏光热模块、蓄热水箱、生活热水水箱、第一循环水泵、电加热器、多功能生物质炉具、房间供暖设备、第二循环水泵、浅层地埋管、光伏逆变器一体机、蓄电池组、手动调节阀、中央控制器、若干旁通阀和若干电动调节阀。本发明运用新型光伏光热模块输出电能并对热能回收利用,同时利用生物质能、浅层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互补进行热电联供和跨季节蓄能,能满足用户的用电、取暖、炊事及热水四项基本需求,提高系统综合效率。
-
-
-
-
-
-
-
-
-